一种聚氨酯女鞋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91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27
本申请涉及女鞋,具体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女鞋鞋底,其外底由聚氨酯材料制得并在表面负载表面能改性剂得到;所述聚氨酯材料原料中加油增附改性剂,增附改性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将碳酸钙粉末与白油混合成结粒、受潮砂状的T1料;按碳酸钙质量的50~70%向T1料加入硅烷改性云母粉,混合得到T2料;向T2料中加入T2固体质量18~22%的混合用水、碳酸钙质量的1.2~1.8%的环氧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保持T2料不断被打散持续搅拌1~2h,得到T3料;保持搅拌并向T3中分离用水,搅拌20~30min后,倾倒去除液体获取底部固体物料,干燥获得;本申请鞋底易清洗,在长期使用、弯折后依旧有较好的易清洗效果,负载表面能改性剂带来的外观瑕疵少,并且具备实际生产应用的效益。且具备实际生产应用的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女鞋鞋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聚氨酯女鞋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鞋底在使用过程中因踩踏扬尘、摩擦静电吸附,会使鞋底侧面上沾染粉尘。同时由于鞋底侧面多配有凹凸图案的形状,尤其在女鞋上形状更为复杂、精细,其上的粉尘不易干擦、用清水擦拭去除,而使用洗涤剂或水压冲洗会对鞋子的鞋面造成洗涤剂腐蚀鞋面、污水渗入鞋面等问题,故而希望可以降低女鞋鞋底侧面复杂图案上粉尘的清理难度。
[0003]本申请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基础上研究上述问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聚氨酯涂料领域中涂料中添加聚硅氧烷类改性剂以改良表面能的方式,使得水、灰尘不易沾染于图层上,以此涂层不易脏且易清洗。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研究后发现该方式对于鞋底材料以及鞋领域总体生产量而言,添加的改性剂量较多,用量较大,成本过高;另一方面该类改性剂在涂层的厚度下,对涂层硬度的改变基本可忽略,而对较涂层明显厚的鞋底,改性剂对硬度的增强、柔软度的降低影响较为明显,作为全新的加入物,在应对不同厚度的鞋底、不同鞋如运动鞋和靴子对鞋底的强度、回弹性、柔软度等力学性能的要求不同的情况时,需要大幅度重新设计成分参数以克服涂层与鞋底应用该技术存在的差异性,生产设计成本被提高。
[0004]本申请人还自行研究尝试了以表面涂装方式在鞋底表面负载上聚硅氧烷类的表面能改性剂,以达到降低成本且不影响鞋底力学性能的效果。实验结果反映以表面涂装的方式的初始效果较好,但随鞋底扭转、弯折测试后效果明显降低甚至还使得灰尘更难以清除。同时在表面涂装方式改良的鞋底表面会应负载不均匀形成色差斑点、色差水渍痕迹,成品中出现率占为18%以上,随鞋底表面结构复杂程度增加而增加,随鞋底扭转、弯折次数增加而增加。
[0005]故而本申请人希望研究获得一种易清洁、成品率高、效果持久的鞋底材料,以此生产鞋底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复杂结构的鞋底沾染粉尘不易清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女鞋鞋底。
[0007]聚氨酯女鞋鞋底,包括外底,所述外底由聚氨酯材料制得并在表面负载表面能改性剂得到;所述表面能改性剂为氯烷基硅烷;所述聚氨酯材料以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A料100份,B料70

90份,C料7

11份,
D料3.4

5.8份;所述A料为聚酯多元醇;所述B料为异氰酸酯类;所述C料包括多元醇扩链剂、催化剂、水,且多元醇扩链剂、催化剂、水总和质量占C料重量的90%以上;所述D料为增附改性剂,所述增附改性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将50

110μm的碳酸钙粉末与白油混合成结粒、受潮的砂状,得到T1料;按碳酸钙质量的50~70%向T1料加入10~60μm疏水的硅烷改性云母粉,混合得到T2料;向T2料中加入T2固体质量18~22%的混合用水、碳酸钙质量的1.2~1.8%的环氧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保持T2料不断被打散持续搅拌1~2h,得到T3料;保持搅拌并向T3中加入碳酸钙质量的105~112%的分离用水,搅拌20~30min后,倾倒去除液体获取底部固体物料,干燥去水、去白油,得到D料。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D料由碳酸钙粉末和硅烷改性云母粉加之其他原料经过上述步骤获得,D料中还有大量的目标粉粒——由碳酸钙粉粒通过交联剂与多片硅烷改性云母粉结合。
[0009]单纯的碳酸钙粉粒其形状近似球形,在聚氨酯发泡材料中分散均匀,本目标粉粒受结合的云母粒影响在鞋底材料发泡过程中所受表面张力不同,更易且更多地迁移分散在材料的表面,以此在后续的负载表面能改性剂时提供更多稳定、可靠的负载体。另一方面负载上的负载表面能改性剂也对材料表面增多的目标粉粒起到保护、增强目标粉粒于基材结合力的作用,避免由于材料表面应为大量目标粉粒分布导致材料表面在变形后易老化的问题。
[0010]目标粉粒通过将碳酸钙粉末与云母粒简单的混合,再加以硅烷改性液也可获得到,但是由于云母粒与水浸润性差以及成片状,使得云母片大部分浮于水面,而碳酸钙密度大且吸水,导致碳酸钙大部分沉淀与水底部,加之两者强制混合下短暂接触后又快速分离,使得碳酸钙粉末和云母粒的接触结合量占总量的极少部分。而目标粉粒难以与碳酸钙粉末分离,使用非本申请方法获得目标粉粒的“D料”想达到大量目标粉粒分布至材料表面,其“D料”中所带的碳酸钙量将超过鞋底材料的允许范围,将劣化鞋底材料的力学性能甚至导致鞋底材料发泡、成型困难。
[0011]本申请的D料制备过程实现了D料中大量目标粉粒,具体如下:碳酸钙粉末和白油混合时会吸收白油(物理),吸白油的碳酸钙粉末最终成为T1料,T1料与水的相容性大为降低且表观密度提升。
[0012]继而在向T1料中加入硅烷改性云母粉并混合成T2料,由于T1料中碳酸钙粉末表面的白油所带粘性,使得T1料与硅烷改性云母粉可以初步混合——小团碳酸钙粉末团粘上硅烷改性云母粉、小团碳酸钙粉末团之间填入了硅烷改性云母粉。
[0013]再继续向T2料中加入水和环氧硅烷偶联剂,由于碳酸钙吸收了白油后与水相容差,T2料呈团聚状沉在水的底部。在混合过程中T2料与水先是呈较差的混合状态——液相与固明显分离。
[0014]随搅拌混合的剪切力作用下,T2料呈现打散成团粒

下沉

团聚

再次被打散的动态循环,同时液相形成强制混入固相

从固相中脱出

再次被强制混入中的动态循环。在这
过程T2料中的白油阻碍水大量与固相颗粒表面接触并浸润,硅烷改性云母粉粉粒具备的疏水性、亲油性的提升,协同白油粘性、水的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下对硅烷改性云母粉粒脱离打散的团粒起到约束力,阻碍硅烷改性云母粉粒与碳酸钙颗粒脱离,由此使得被打散的团粒有充足的时间在固液接触面上发生云母粉粒与碳酸钙颗粒的结合。
[0015]另一方面,实现结合还需要对固液相的比例、硅烷改性云母粉和碳酸钙的比例进行控制。硅烷改性云母粉粒与碳酸钙颗粒脱离受到约束,但实际生产混合时为使T2料能被打散成团粒且团粒足够多、足够小(不大于6mm),混合的剪切力需要足够大,硅烷改性云母粉必然且相当部分(总量的30~50%)会脱出固相且混入液相中。本申请中控制固液相的比例、加入带预留量的硅烷改性云母粉,使得在搅拌过程中混入液相中的硅烷改性云母粉会随液相混入重新压入固相中,形成硅烷改性云母粉脱出固相

返回固相的动态,而已与碳酸钙结合的硅烷改性云母粉较未结合的硅烷改性云母粉不易脱出也更易沉淀入固相,使得目标颗粒可在固相中不断形成且达到较高的占比。液相过多则会导致硅烷改性云母粉分离过快,返回固相难,目标颗粒占比低,D料用量过高劣化原料力学性能;液相过少则会导致固相难以打散,固液相接触面积小,碳酸钙粉粒与硅烷改性云母粉粒没有足够多与液相中交联剂接触的接触面,目标颗粒形成难。
[0016]综上,本申请中D料在T2料中使碳酸钙粉粒与硅烷改性云母粉粒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氨酯女鞋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底,所述外底由聚氨酯材料制得并在表面负载表面能改性剂得到;所述表面能改性剂为氯烷基硅烷;所述聚氨酯材料以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A料 100份,B料 70

90份,C料 7

11份,D料 3.4

5.8份;所述A料为聚酯多元醇;所述B料为异氰酸酯类;所述C料包括多元醇扩链剂、催化剂、水,且多元醇扩链剂、催化剂、水总和质量占C料重量的90%以上;所述D料为增附改性剂,所述增附改性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将50

110μm的碳酸钙粉末与白油混合成结粒、受潮的砂状,得到T1料;按碳酸钙质量的50~70%向T1料加入10~60μm疏水的硅烷改性云母粉,混合得到T2料;向T2料中加入T2固体质量18~22%的混合用水、碳酸钙质量的1.2~1.8%的环氧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保持T2料不断被打散持续搅拌1~2h,得到T3料;保持搅拌并向T3中加入碳酸钙质量的105~112%的分离用水,搅拌20~30min后,倾倒去除液体获取底部固体物料,干燥去水、去白油,得到D料。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黎武陈加倍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宏武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