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21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第一治疗剂和第二治疗剂,且具有靶向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剂的第一治疗剂先于具有靶向巨噬细胞功能的抗氧化剂的第二治疗剂使用,前者为后者提供吞噬的凋亡细胞;先使中性粒细胞凋亡剂靶向富集于炎症微环境中的中性粒细胞,使炎症过度活跃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再使抗氧化剂作用于巨噬细胞,提高巨噬细胞的胞葬能力,在炎性中性粒细胞凋亡后,达到快速清除的效果;同时借助胞葬作用实现巨噬细胞的表型转变,实现病理微环境重塑的效果。采用这种时空调控联合用药的方式,有利于实现病理微环境中的恶性炎症循环转变为促修复的良性循环。性循环。性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更具体地,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炎症作为机体的主要防御措施,在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以及清除体内碎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会造成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0003]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PMN)作为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正常情况下增殖与凋亡保持动态平衡,但在炎症性疾病的病理微环境中,往往伴随着中性粒细胞的大量募集,过度激活,释放大量毒性介质,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作为炎症性疾病的中心事件干扰炎症的发生发展。同时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的巨噬细胞,由于微环境大量蓄积的ROS的影响,导致胞葬功能受损,使巨噬细胞无法清理病理微环境中的碎片。在病理部位形成了“促炎微环境—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胞葬受损—促炎”的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炎症由促炎状态,变为促炎症消退和促修复的核心转折点是大量募集的中性粒细胞的凋亡,以及随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胞葬作用。吞噬了凋亡细胞的巨噬细胞释放相关抗炎因子和促修复因子,促进炎症的消退和组织修复,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打破炎症的恶性促炎闭环。因此,适度地调控PMN的凋亡,提升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借助机体自身炎症细胞间以及炎症细胞和实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抗炎和促修复的双重效果,打破炎症病理微环境中“促炎微环境—凋亡延迟—胞葬受损—促炎”的恶性循环,形成“促凋亡—胞葬恢复—促修复”的良性循环,能够更有效治疗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急性炎症性疾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包括第一治疗剂和第二治疗剂;所述第一治疗剂为具有靶向中性粒细胞功能且含有中性粒细胞凋亡剂的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所述第二治疗剂为具有靶向巨噬细胞功能且含有抗氧化剂的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所述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和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的结构形态独立的选自脂质体、纳米混悬液、纳米粒、无载体纳米粒中的任意一种;
[0007]所述中性粒细胞凋亡剂包括但不限于Bcl

2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选自维奈妥拉、多柔比星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抗氧化剂包括但不限于虾青素、艾地苯醌、花青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所述第二治疗剂的施用发生在所述第一治疗剂的施用之后0

48h内;所述第一治疗剂的用量为5

50mg次剂量/单元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剂,所述第二治疗剂的用量为10

150mg次剂量/单元的抗氧化剂,所述次剂量指的是中性粒细胞凋亡剂和抗氧化剂每次注入的质量。
[0009]优选的,所述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为唾液酸SA修饰的维奈妥拉ABT

199无载体纳米粒,后文简称SA

NPs/ABT;所述SA

NPs/ABT,利用ABT疏水作用自发形成无载体纳米粒,以少量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作为稳定剂,同时借助唾液酸SA对两亲性表面活性剂的修饰达到靶向中性粒细胞的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为唾液酸SA修饰的虾青素Astaxanthin无载体纳米粒,后文简称SA

NPs/ATX,其中,虾青素Astaxanthin简称ATX。所述SA

NPs/ATX,利用ATX疏水作用自发形成无载体纳米粒,以少量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作为稳定剂,同时借助唾液酸SA对两亲性表面活性剂的修饰达到靶向巨噬细胞的效果。
[0011]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剂和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的抗氧化剂分别制备形成具备靶向作用的纳米递送系统后作为第一治疗剂和第二治疗剂,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和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过程具体为:将药物即中性粒细胞凋亡剂或抗氧化剂、两亲性表面活性剂、含有唾液酸SA片段的化合物分别溶解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相,其中所述含有唾液酸SA片段的化合物由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与唾液酸合成,用于修饰纳米粒表面以实现靶向效果;通过注入法、薄膜分散法、直接滴定法或溶剂交换法制备形成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或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所述良性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甲醇,乙腈,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优选地,所述两亲性表面活性剂选自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即DSPE

PEG,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

聚乙二醇即PLGA

PEG,聚乳酸

聚乙二醇即PLA

PEG,聚乙交酯

聚乙二醇即PGA

PEG、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即PCL

PEG、聚苯乙烯

b

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即PS

b

PtBMA、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b

甲基丙烯酸特丁酯)即P(NVP

b

tBMA),聚谷氨酸苄酯

聚氧化乙烯即PBLG

PEO、聚天冬氨酸苄酯

聚氧化乙烯即PBLA

PEO、磷脂;此处的PEG与PEO为聚乙二醇聚合物,一般的且在本专利技术中PEG指分子量在500

20000的聚合物,而PEO的分子量则为100000

5000000。
[001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步骤中,所述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为DSPE

PEG时,所述含有唾液酸SA片段的化合物即为DSPE

PEG

SA,所述溶解于良性有机溶剂中的含有唾液酸SA片段的化合物DSPE

PEG

SA与表面活性剂DSPE

PEG的质量比为2:8。
[001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步骤中,所述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为DSPE

PEG时,所述含有唾液酸SA片段的化合物即为DSPE

PEG

SA,所述溶解于良性有机溶剂中的含有唾液酸SA片段的化合物DSPE

PEG

SA与表面活性剂DSPE

PEG的质量比为5:5。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所述炎症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急性肺损伤、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牙周炎、溃疡性结肠炎。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第一治疗剂和第二治疗剂;所述第一治疗剂为具有靶向中性粒细胞功能且含有中性粒细胞凋亡剂的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所述第二治疗剂为具有靶向巨噬细胞功能且含有抗氧化剂的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所述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和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的结构形态独立的选自脂质体、纳米混悬液、纳米粒、无载体纳米粒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中性粒细胞凋亡剂包括但不限于Bcl

2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选自维奈妥拉、多柔比星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抗氧化剂包括但不限于虾青素、艾地苯醌、花青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治疗剂的施用发生在所述第一治疗剂的施用之后0

48h内;所述第一治疗剂的用量为5

50mg次剂量/单元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剂,所述第二治疗剂的用量为10

150mg次剂量/单元的抗氧化剂,所述次剂量指的是中性粒细胞凋亡剂和抗氧化剂每次注入的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为唾液酸SA修饰的维奈妥拉ABT

199无载体纳米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为唾液酸SA修饰的虾青素Astaxanthin无载体纳米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和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过程具体为:将药物即中性粒细胞凋亡剂或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含有唾液酸SA片段的化合物分别溶解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相,其中所述含有唾液酸SA片段的化合物由表面活性剂与唾液酸合成,用于修饰纳米粒表面以实现靶向效果;通过注入法、薄膜分散法、直接滴定法或溶剂交换法制备形成促凋亡纳米递送系统或抗氧化纳米递送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良性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甲醇、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虎林邢磊张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