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7708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刚性基材、夹胶层、镀膜玻璃基材、电致变色膜层、合金框架以及第二刚性基材;所述电致变色膜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阳极电致变色层、离子导通层、阴极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镀膜玻璃基材相接触,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所述合金框架相接触;所述阳极电致变色层和/或阴极电致变色层的材料包括V2O5。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五氧化二钒作为变色膜层,实现了电致变色组件的多色变化效果;采用全固态无机材料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提高了电致变色组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是材料的光学属性,是一种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利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电致变色组件可用于智能玻璃、显示器件、智能穿戴等应用场景中。
[0003]现有的电致变色组件主要由两层透明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电致变色层以及离子传导层组成。离子储存层辅助电致变色层在导电层上施加低电压,进而实现电致变色反应;离子传导层是提供锂离子及扩散薄膜层,是保证组件电致变色性能的重要膜层;而电致变色层作为电致变色组件的核心功能层,发挥着电致变色的作用。目前通常采用氧化钨、氧化镍或有机电致变色膜层作为电致变色层材料,但变色效果通常为无色透明到蓝色或棕色。
[0004]CN 115291451A公开了一种实现对比度调节功能的透明显示器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透明显示器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显示屏、真空封胶层、第一玻璃基材、电致变色功能层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刚性基材、夹胶层、镀膜玻璃基材、电致变色膜层、合金框架以及第二刚性基材;所述电致变色膜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阳极电致变色层、离子导通层、阴极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镀膜玻璃基材相接触,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所述合金框架相接触;所述阳极电致变色层和/或阴极电致变色层的材料包括V2O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基材与第二刚性基材分别独立地包括钢化玻璃;优选地,所述第一刚性基材的厚度为2

6mm;优选地,所述第二刚性基材的厚度为2

6mm;优选地,所述夹胶层的材料包括PVB胶膜和/或EVA胶膜;优选地,所述夹胶层的厚度为0.38

1.14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玻璃基材的表面镀有ITO膜层;优选地,所述镀膜玻璃基材中的玻璃包括浮法玻璃;优选地,所述浮法玻璃的厚度为1.9

2.1mm;优选地,所述合金框架的材料包括铝合金;优选地,所述合金框架的厚度为6

12m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分别独立地包括ITO薄膜;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00

400nm,优选为300nm;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00

400nm,优选为300nm。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军潘杰王予丛沈栋栋李松松姚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景昇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