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防温漂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07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磁钉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DSP防温漂算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FPGA存在局限性,有时候计算出来的实际频率与真实频率还在存在误差,物体的实际位置不准确的缺点,在一维定位技术和二维定位技术中都要用到磁钉,通过磁钉充电后发射信号给天线系统,从而计算中物体的位置信息,正常情况下,磁钉的发射信号的频率为134.2KHZ,但温度的改变,影响磁钉的频率,其频率偏差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SP防温漂算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钉定位
,尤其涉及DSP防温漂算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磁钉定位技术已广泛用于无人港口、无人码头等,其能实现集装箱、无人车的高精定位,但磁钉存在着自身的缺点,温度的改变导致发射的信号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最终结果存在误差。
[0003]以前我们通过FPGA滤波算法确定在任何温度下磁钉的实际频率,从而通过实际频率信号解码得到数据,从而确定物体的位置,但FPGA存在局限性,有时候计算出来的实际频率与真实频率还在存在误差,这样物体的实际位置还是不准确。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DSP防温漂算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DSP防温漂算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的DSP防温漂算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初始数据为00101001,频率改变解码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为01111001;S2:解码后的数据从左往右的顺序看,显然第2位和第4位数据发生了改变,但系统还是按频率改变解码后的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很显然不准确;S3:通过DSP芯片周期内增加数据的采集次数,如数据的每个数据位增加7次采集,但实际数据位采集的次数主要依靠FPGA计算返回的频率与正常频率134.2KHZ确定的,低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增加,高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减少;S4:增加采集次数,数据第1位是0000000,系统认为原数据第一位是0,数据第2位可能变为0011000,由于短时间内频率的改变造成了1的出现,系统会自动调整,认为数据第2位是0000000,即原数据第2位就是0;S5:同理数据第4位也是如此,这样系统最终解析出的数据还是00101001,避免因磁钉频率改变造成的数据不准确,从而实现精确定位。
[0007]优选的,低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增加的次数为9次,高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减少的次数为6次。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依靠天线上DSP的芯片,通过周期内增加采集数据位的次数,判断出何位置存在异常,系统做出自动调整,从而避免因磁钉频率改变造成的数据不准确。
具体实施方式
[0009]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质量、浓度、温
度、时间、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1

50的范围应理解为包括选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的任何数字、数字的组合、或子范围、以及所有介于上述整数之间的小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和1.9。关于子范围,具体考虑从范围内的任意端点开始延伸的“嵌套的子范围”。例如,示例性范围1

50的嵌套子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方向上的1

10、1

20、1

30和1

40,或在另一方向上的50

40、50

30、50

20和50

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在以下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各种过程和方法是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方法。下述实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装置、仪器、设备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10]实施例一种DSP防温漂算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初始数据为00101001,频率改变解码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为01111001;S2:解码后的数据从左往右的顺序看,显然第2位和第4位数据发生了改变,但系统还是按频率改变解码后的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很显然不准确;S3:通过DSP芯片周期内增加数据的采集次数,如数据的每个数据位增加7次采集,但实际数据位采集的次数主要依靠FPGA计算返回的频率与正常频率134.2KHZ确定的,低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增加,高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减少;S4:增加采集次数,数据第1位是0000000,系统认为原数据第一位是0,数据第2位可能变为0011000,由于短时间内频率的改变造成了1的出现,系统会自动调整,认为数据第2位是0000000,即原数据第2位就是0;S5:同理数据第4位也是如此,这样系统最终解析出的数据还是00101001,避免因磁钉频率改变造成的数据不准确,从而实现精确定位。
[0011]实施例中,S3中,低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增加的次数为9次,高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减少的次数为6次。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维定位技术和二维定位技术中都要用到磁钉,通过磁钉充电后发射信号给天线系统,从而计算中物体的位置信息。正常情况下,磁钉的发射信号的频率为134.2KHZ,但温度的改变,影响磁钉的频率,其频率偏差在
±
1KHZ左右。我们知道:频率与周期成反比,频率越大,信号传输的越快,容易造成数据缺失;频率越小,信号传输的越慢,容易造成数据冗余。无论磁钉的频率是变大或变小,系统还是按原有的频率信号解码出数据,这个数据与实际存在误差,使得物体的位置信息不准确。
[0013]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DSP防温漂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初始数据为00101001,频率改变解码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为01111001;S2:解码后的数据从左往右的顺序看,显然第2位和第4位数据发生了改变,但系统还是按频率改变解码后的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很显然不准确;S3:通过DSP芯片周期内增加数据的采集次数,如数据的每个数据位增加7次采集,但实际数据位采集的次数主要依靠FPGA计算返回的频率与正常频率134.2KHZ确定的,低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增加,高于正常频率,采集次数相对减少;S4:增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云王飞杨智勇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思萌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