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协同化疗逆转肿瘤微环境的JQ1前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7697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协同化疗逆转肿瘤微环境的JQ1前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PE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协同化疗逆转肿瘤微环境的JQ1前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材料及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协同化疗逆转肿瘤微环境的JQ1前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癌症治疗药物,因为其溶解度差,广谱性等缺点,难以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在肿瘤部位单位时间内无法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而导致癌细胞产生耐药,转移和复发等情况,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因此,如何将化疗药物有效的递送到肿瘤部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使得实体瘤具有血管丰富,结构完整性差,淋巴回流缺失等特点,能够滞留纳米级的大分子和颗粒物质。随着1986年EPR效应的提出,纳米药物递送载体被越来越的多被人设计和应用。根据EPR效应科学家们设计了药物运输系统:用载体生物材料包载化疗药物,实现了药物的可控释放、靶向定点给药,并克服裸药输送存在的众多问题。常见的有机载体生物材料纳米药物递送载体被越来越的多被人设计和应用。纳米载体将药物递送到肿瘤细胞内部,必须要经过这五个阶段:血液循环、肿瘤组织处富集、肿瘤内部渗透、肿瘤细胞内化和细胞内药物释放。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很多优势,如提高药物溶解度、延长血液循环、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
[0003]目前已经有几十种纳米制剂进入临床,如阿霉素脂质体等,还有很多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是,传统的纳米药物因为没有主动的释放机制,很难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例如1995年FDA批准的阿霉素脂质体,它具有长达30小时的血液循环时间,能够在肿瘤处富集;但是实际治疗效果与游离阿霉素相差不大,进一步研究分析,大量的脂质体外溢到肿瘤周边血管,不能渗透到肿瘤内部,而且缺乏主动快速的释放机制,所以严重的影响了肿瘤的治疗效果。纳米前药是纳米药物的进阶版。它是通过敏感基团对抗癌药物进行修饰,制备低活性或者无活性的药物,进而组装成纳米前药,能够在特定刺激下释放药物的活性。前药的出现,进一步弥补纳米药物提前泄漏的缺点,在降低毒副作用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0004]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肿瘤的免疫治疗是通过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和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飞速发展,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在多种肿瘤中都产生了明显的疗效,这使得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又一经典的抗肿瘤疗法。其中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中的抑制性通路,由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所调控。它对于维持自身免疫耐受、调节生理性免疫应答的持续时间和幅度起重要作用,从而避免免疫系统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和破坏。然而狡猾的肿瘤细胞也会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从而逃逸免疫细胞的攻击。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在多种肿瘤中都产生了明显的疗效,这使得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又一经典的抗肿瘤疗法。肿瘤细胞内的免疫检查点PD

L1高表达,而PD

L1会与淋巴毒性细胞上的PD

1的结合介导T细胞活化的共抑制信号,抑制T细胞的杀伤功能,
对人体免疫应答起到负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会还上调肿瘤细胞PD

L1的表达,因此使用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过程中阻断免疫检查点PD

L1,有望提升抗肿瘤效果,实现化疗免疫的协同治疗。JQ1是一种已知靶向表观遗传调节子的小分子抑制剂,作用于BRD4i蛋白,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内PD

L1的表达。JQ1作为小分子药物,其体积很小,容易和其他部位发生相互作用,发生未设想到的副作用。为了实现PD

L1的抑制剂JQ1在肿瘤组织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累积并实现可控释放,因此考虑制备JQ1纳米前药,用于化疗免疫的协同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协同化疗逆转肿瘤微环境的JQ1前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JQ1分子是PD

L1抑制剂,可以有效的逆转肿瘤免疫微环境。其次,构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强,能够响应内源性刺激主动释放药物的纳米前药粒子。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纳米药物非特异性释放等问题,为提升纳米药物的递送效率和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免疫逃逸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后续免疫化疗协同治疗打下基础。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能协同化疗逆转肿瘤微环境的JQ1前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聚乙二醇

聚赖氨酸(PEG

PLys)的合成
[0009]①
将Lys(TFA)

NCA(三氟乙酰基赖氨酸环内酸酐)溶液滴入mPEG

NH2(氨基

聚乙二醇)溶液中,混匀,于20

30℃的油浴中搅拌反应24小时以上;反应结束后,使用乙醚进行沉淀,并反复冲洗,干燥后得到PEG

PLys(TFA);
[0010]其中,所述mPEG

NH2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mPEG

NH2溶解于二氯甲烷(DCM)中,再除去水分,得到去除水分的mPEG

NH2,再将去除水分的mPEG

NH2溶解于无水(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得到mPEG

NH2溶液;所述Lys(TFA)

NCA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Lys(TFA)

NCA溶解于无水DMF中,得到Lys(TFA)

NCA溶液;
[0011]所述mPEG

NH2与Lys(TFA)

NCA的摩尔比为1:20

30,优选为1:28;所述Lys(TFA)

NCA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5

3M,优选为0.25M;所述mPEG

NH2溶液的摩尔浓度为5

10mM,优选为8.3mM;所述Lys(TFA)

NCA溶液与mPEG

NH2溶液的体积比为1

2.5:1

2.5,优选为1:1。
[0012]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除去水分的方法为加入少量苯充分混匀。
[0013]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mPEG

NH2中PEG的分子量为5

10kDa。
[0014]②
将PEG

PLys(TFA)溶解于无水甲醇中,再加入NaOH,于20

30℃油浴条件下搅拌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将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协同化疗逆转肿瘤微环境的JQ1前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PEG

PLys的合成

将Lys(TFA)

NCA溶液滴入mPEG

NH2溶液中,混匀,于20

30℃的油浴中搅拌反应24小时以上;反应结束后,使用乙醚进行沉淀,并反复冲洗,干燥后得到PEG

PLys(TFA);

将PEG

PLys(TFA)溶解于无水甲醇中,再加入NaOH,于20

30℃油浴条件下搅拌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将含有PEG

PLys的甲醇溶液进行透析,之后干燥,得到PEG

PLys;(2)JQ1前药小分子的合成

在20

30℃条件下,JQ1在含TFA的无水DCM中反应2

6h,得到JQ1

COOH;

将JQ1

COOH溶解于无水DCM中,加入DMAP、EDCI、DIEA,在0

5℃条件下活化羧基2

4h,之后加入2

羟乙基二硫化物的THF溶液,并在20

30℃条件下搅拌反应20

25h,得到JQ1

ss

OH;(3)PEG

PLys(ss

JQ1)前药聚合物的合成

将JQ1

ss

OH溶解于无水DCM中,将BTC溶液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0

5℃条件下反应20

30min,再加入DMAP溶液,在0

5℃条件下反应1

3h后转至

20

30℃条件下继续反应1

3h,得到活化羟基反应后的JQ1

ss

OH的溶液;

将PEG

PLys溶解于无水DCM和DMF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DMAP溶液,加入活化羟基反应后的JQ1

ss

OH的溶液,避光25

30℃条件下反应45

50h;反应结束后,使用乙醚进行沉淀,并反复冲洗,干燥后透析,干燥后得到PEG

PLys(ss

JQ1)前药聚合物;
其中x+y=n;(4)前药纳米胶束的合成将PEG

PLys(ss

JQ1)前药聚合物溶解于DMSO中,得到样品溶液,再将样品溶液滴入PBS溶液内,滴入样品过程中保持0

10℃和500

800rmp搅拌,待样品完全滴入后,静置20

30min,进行透析,得到纳米胶束储备液;再使用超滤管对纳米胶束样品储备液进行超滤浓缩处理,获得纳米粒子溶液NP(ss

JQ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mPEG

NH2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mPEG

NH2溶解于DCM中,再除去水分,得到去除水分的mPEG

NH2,之后将去除水分的mPEG

NH2溶解于无水DMF中,得到mPEG

NH2溶液;所述Lys(TFA)

NCA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Lys(TFA)

NCA溶解于无水DMF中,得到Lys(TFA)

NCA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mP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麒先王静云郑浩男崔洪燕张留伟李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