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693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2
一种光学系统(OL),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G4),在进行对焦时,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光学系统(OL)满足以下条件式:0.20<DG4/TL<0.40其中,DG4:第4透镜组(G4)的光轴上的长度,TL: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光学系统(OL)的全长。系统(OL)的全长。系统(OL)的全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开有使多个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来进行对焦的光学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光学系统中,难以抑制对焦时的像差变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418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第1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07]0.20<DG4/TL<0.40
[0008]其中,DG4:所述第4透镜组的光轴上的长度,
[0009]TL: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全长。
[0010]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1]3.00<(LnR2+LnR1)/(LnR2

LnR1)<5.00
[0012]其中,LnR1:配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像侧处的负透镜中的物体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
[0013]LnR2:配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像侧处的负透镜中的像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
[0014]第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5]0.75<f1/(

f2)<1.30
[0016]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0017]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0018]第4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
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的负透镜:
[0019]1.80<ndM1
[0020]νdM1<26.00
[0021]θgFM1

(0.6415

0.00162
×
νdM1)<0.0120
[0022]其中,ndM1: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νdM1: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阿贝数,
[0023]θgFM1: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相对部分色散,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对g线的折射率设为ngM1,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对F线的折射率设为nFM1,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对C线的折射率设为nCM1时,通过下式定义,即,θgFM1=(ngM1

nFM1)/(nFM1

nCM1)。
[0024]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设备,构成为具备上述光学系统。
[0025]第1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其中,在镜头镜筒内将各透镜配置成,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6]0.20<DG4/TL<0.40
[0027]其中,DG4:所述第4透镜组的光轴上的长度,
[0028]TL: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全长。
[0029]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其中,在镜头镜筒内将各透镜配置成,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0]3.00<(LnR2+LnR1)/(LnR2

LnR1)<5.00
[0031]其中,LnR1:配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像侧处的负透镜中的物体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
[0032]LnR2:配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像侧处的负透镜中的像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
[0033]第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其中,在镜头镜筒内将各透镜配置成,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4]0.75<f1/(

f2)<1.30
[0035]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0036]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0037]第4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其中,在镜头镜筒内将各透镜配置成,在进行对焦时,
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的负透镜:
[0038]1.80<ndM1
[0039]νdM1<26.00
[0040]θgFM1

(0.6415

0.00162
×
νdM1)<0.0120
[0041]其中,ndM1: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νdM1: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阿贝数,
[0042]θgFM1: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相对部分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20<DG4/TL<0.40其中,DG4:所述第4透镜组的光轴上的长度,TL: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全长。2.一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3.00<(LnR2+LnR1)/(LnR2

LnR1)<5.00其中,LnR1:配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像侧处的负透镜中的物体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LnR2:配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像侧处的负透镜中的像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3.一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75<f1/(

f2)<1.30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4.一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的负透镜:1.80<ndM1νdM1<26.00θgFM1

(0.6415

0.00162
×
νdM1)<0.0120其中,ndM1: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νdM1: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阿贝数,
θgFM1: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相对部分色散,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对g线的折射率设为ngM1,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对F线的折射率设为nFM1,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对C线的折射率设为nCM1时,通过下式定义,即,θgFM1=(ngM1

nFM1)/(nFM1

nCM1)。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20<DG4/TL<0.40其中,DG4:所述第4透镜组的光轴上的长度,TL: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全长。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3.00<(LnR2+LnR1)/(LnR2

LnR1)<5.00其中,LnR1:配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像侧处的负透镜中的物体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LnR2:配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像侧处的负透镜中的像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75<f1/(

f2)<1.30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75<f1/f3<1.20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f3: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45<(

β)其中,β:所述光学系统的横向倍率。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35.0<β2/β3<350.0其中,β2: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横向倍率,β3: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第3透镜组的横向倍率。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005<β3/β2<0.035其中,β2: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横向倍率,β3: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第3透镜组的横向倍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β2+(1/β2)}
‑2<0.10其中,β2: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横向倍率。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β3+(1/β3)}
‑2<0.10其中,β3: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第3透镜组的横向倍率。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05<Bf/TL<0.35其中,Bf: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后焦距,TL: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全长。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10<Bf/f<0.50其中,Bf: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后焦距,f: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林知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