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81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其中心开设有安装孔;定位转盘,包括转盘本体,转盘本体的下表面中心固定有定位柱,定位柱穿插于安装孔内且相对安装孔转动设置,转盘本体还设有适于将被测零件同轴固定在转盘本体上表面的定位部,转盘本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定位坑,定位坑与被测要素一一对应;定位块,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且与定位转盘之间留有间隙,定位块上横向插装有定位轴,定位轴具有端部卡接于定位坑的定位状态和端部脱离定位坑的调节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采用本定位装置找正省时省力,同时也降低了对操作人员水平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对操作人员水平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对操作人员水平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产品中,回转体零件非常常见,有些回转体零件的端面上周向分布有多个孔、柱等要素,要求检测圆度、圆柱度、母线直线度、串列孔同轴度等,这些检测内容数量多、精度高,通常在高精度圆柱度测量仪(以下简称圆柱度仪)上进行检测。
[0003]在圆柱度仪上对孔、柱等要素进行圆度、圆柱度、母线直线度、串列孔同轴度等的检测时,首先需要将被测要素进行找正,即通过对被测零件在圆柱度仪旋转工作台上进行平移(调心)、倾斜(调平)等操作使被测孔、柱等要素的轴线逐渐与圆柱度仪的主轴回转轴线靠近,直至二者之间的偏差小于圆柱度仪可接受范围内方可。
[0004]目前大部分圆柱度仪的被测零件找正(调心调平)均是通过手动调心调平工作台进行找正,部分圆柱度仪带有自动调心调平工作台,但无论手动还是自动调心调平均有一定的调整范围(通常调心范围不大于
±
5mm,调平范围不大于
±
0.5
°
),因此仍需操作人员先通过肉眼观察将被测要素大致摆放至圆柱度仪旋转轴线附近,再通过敲击等方法将被测要素轴线与圆柱度仪主轴回转轴线二者之间的偏差调整至圆柱度仪调心调平工作台的调整范围内,方可再通过手动或自动调心调平工作台进行找正。整个找正过程中手工敲击等调整找正耗时极长且占全部找正时间的80%

90%以上,使得找正效率极低,同时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采用圆柱度仪测量时,被测零件找正费时费力,且对操作人员水平要求较高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其中心开设有安装孔;定位转盘,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转盘包括转盘本体,所述转盘本体的下表面中心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插于所述安装孔内且相对所述安装孔转动设置,所述转盘本体还设有适于将被测零件同轴固定在转盘本体上表面的定位部,所述转盘本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定位坑,所述定位坑与被测零件的被测要素一一对应;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定位转盘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定位块上横向插装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具有端部卡接于所述定位坑的定位状态和端部脱离所述定位坑的调节状态。
[0007]可选的,所述安装孔为从上至下依次分布且皆同轴的小径腔、中径腔和大径腔形成的阶梯孔,所述定位柱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中径腔的腔壁上,所述定位柱的下端设有外螺纹且拧装有螺母,所述螺母压接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下端面,所述轴承的外圈上端面抵接在小径腔与中径腔之间的阶梯面上。
[0008]可选的,所述螺母与所述轴承的内圈之间压置有垫圈。
[0009]可选的,所述定位轴为波珠螺丝,所述波珠螺丝拧装在所述定位块上,且所述波珠螺丝具有钢珠卡接于所述定位坑的定位状态和钢珠脱离所述定位坑的调节状态。
[0010]可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中心定位柱和周向定位柱,所述中心定位柱适于插装在被测零件的中心定位孔内,所述周向定位柱适于插装在被测零件的周向定位孔内。
[0011]可选的,所述定位转盘的下表面中部凹陷以形成下凸的边缘部。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定位转盘和定位块,定位转盘包括转盘本体、定位柱、中心定位部和周向定位柱,被测零件通过中心定位部和周向定位柱定位于转盘本体上,定位转盘的侧壁上设有与被测零件的被测要素一一对应的定位坑,定位块上设有适于卡接于定位坑内的定位轴。使用时将本定位装置固定在圆柱度仪的回转平台上,并使被测零件的其中一个被测要素与回转平台的轴线重合,对此被测要素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旋转转盘本体,使得定位轴卡接于另一个定位坑内,此时被测零件的另一个被测要素与回转平台的轴线重合,对此被测要素进行检测;如此通过旋转转盘本体便可将所有被测要素检测完毕。本专利技术的定位装置只需在检测第一个在被测要素时手工调整定位装置的位置,使得其中一个被测要素与回转平台的轴线重合,之后其他被测要素检测时,只需旋转定位转盘即可,不需再进行手工调整,大幅缩短了被测零件找正的时间,提高了找正效率,降低了找正所花费的人力,同时也降低了对操作人员水平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安装于圆柱度测量仪回转工作台上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安装于圆柱度测量仪回转工作台上的立体图。
[0016]其中:1、底座;11、安装孔;111、小径腔;112、中径腔;113、大径腔;2、定位转盘;21、转盘本体;211、定位坑;22、定位柱;23、定位部;231、中心定位柱;232、周向定位柱;24、边缘部;3、定位块;31、定位轴;4、轴承;5、螺母;6、垫圈;7、圆柱度测量仪回转工作台;8、压板;81、压板本体;82、固定螺杆;83、锁紧螺杆;84、锁紧螺母。
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
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定位转盘2和定位块3。底座1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11;定位转盘2置于底座1上,定位转盘2包括转盘本体21,转盘本体21的下表面中心固定有定位柱22,定位柱22穿插于安装孔11内且相对安装孔11转动设置,转盘本体21还设有适于将被测零件同轴固定在转盘本体21上表面的定位部23,转盘本体21的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定位坑211,定位坑211与被测零件的被测要素一一对应;定位块3固定在底座1的上表面且与定位转盘2之间留有间隙,定位块3上横向插装有定位轴31,定位轴31具有端部卡接于定位坑211的定位状态和端部脱离定位坑211的调节状态。
[0020]具体的,底座1为圆形,便于加工和装夹。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底座1也可为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其中心开设有安装孔(11);定位转盘(2),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定位转盘(2)包括转盘本体(21),所述转盘本体(21)的下表面中心固定有定位柱(22),所述定位柱(22)穿插于所述安装孔(11)内且相对所述安装孔(11)转动设置,所述转盘本体(21)还设有适于将被测零件同轴固定在转盘本体(21)上表面的定位部(23),所述转盘本体(21)的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定位坑(211),所述定位坑(211)与被测零件的被测要素一一对应;定位块(3),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定位转盘(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定位块(3)上横向插装有定位轴(31),所述定位轴(31)具有端部卡接于所述定位坑(211)的定位状态和端部脱离所述定位坑(211)的调节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位多工位检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1)为从上至下依次分布且皆同轴的小径腔(111)、中径腔(112)和大径腔(113)形成的阶梯孔,所述定位柱(22)通过轴承(4)转动安装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栋宋晓杰王明轩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