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76779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多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强和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可用作降血压的药品,拓宽蛙皮的附加值。加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棘胸蛙因兼具食用与药用的双重价值,又被称为“山泉中的活人参”。目前棘胸蛙以餐饮销售和活体零售为主要营销方式,市面售卖的多为去皮后的新鲜蛙肉,加工产品较为少见,产业链简单加工产品形式单一。棘胸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多副产物如蛙皮、骨、内脏等,合理利用蛙皮等副产物资源对棘胸蛙的多样化与高值化开发有着积极影响。
[0003]高血压作为人类的“无声杀手”,常导致心肌梗塞、脑出血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心血管和脑疾病。研究表明,人体血压受到很多系统的调节,其中激肽释放酶—激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为互相拮抗的两个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平衡失调是引起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为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中的关键酶,在调节血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医学上常用的ACE抑制剂为氨氯地平、利美尼定、卡托普利等,它们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也会产生血钾降低、咳嗽、水肿、头疼等副作用。食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或佐剂,纯天然、安全无副作用,在治疗中发挥着高稳定性、低医疗保健成本等潜在益处,已成为当今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该多肽的分子量为687.3016Da,该多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强和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可用作降血压的药品,拓宽蛙皮的附加值。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上述的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1)棘胸蛙蛙皮按照料液比1g:15~25mL加蒸馏水均质,调节pH至6.5~7.5,按照蛙皮质量添加4%~6%的木瓜蛋白酶,调整酶解温度为40~50℃,酶解处理4~6h后,沸水灭酶10min;
[0008](2)调节步骤(1)灭酶后的酶解液pH至1.0~3.0,按照蛙皮质量添加4%~6%的酸性蛋白酶,调整酶解温度为45~55℃,酶解处理4~6h后沸水灭酶10min;
[0009](3)将步骤(2)灭酶后的酶解液离心,取上清液,经超滤和层析,得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方法对蛙皮进行分步酶解,再经超滤和层析,获得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
[0011]可选地,步骤(1)中,木瓜蛋白酶的酶活力≥200U/mg。
[0012]可选地,步骤(2)中,酸性蛋白酶的酶活力≥200U/mg。
[0013]可选地,步骤(3)中,超滤为使用截留分子量为3kD的超滤管收集分子量小于3kD的酶解产物。
[0014]可选地,步骤(3)中,层析为使用Sephadex G

15凝胶色谱柱对超滤后的酶解液进行柱层析:上样浓度为20~40mg/mL,上样量2~4mL,流速980μL/min,每10min收集一管,在220nm检测并绘制吸光度曲线。
[0015]可选地,对层析后的组分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进样量10~20μL;使用C18反向色谱柱,柱温为25~30℃,流动相:A为含有0.1%三氟乙酸的水,B为乙腈,梯度洗脱:0~40min、乙腈浓度从0至50%,洗脱速度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nm。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上述的棘胸蛙多肽在制备降血压药物中的应用,以实现棘胸蛙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
[001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酶解超滤物的柱层析洗脱图;
[0019]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图;
[0020]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棘胸蛙多肽的质谱图;
[0021]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棘胸蛙多肽在ACE口袋中的构象、在ACE活性位点中的结合模式、相互作用平面图;
[0022]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滤组分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a

d表示组间差异极显著(P<0.05);
[0023]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棘胸蛙多肽对LO2细胞毒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应理解,本专利技术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还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5]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材皆为普通市售品,皆可于市场购得。
[0027]下面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描述
性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8]实施例1
[0029](1)棘胸蛙蛙皮按照料液比1g:15mL加蒸馏水均质,调节pH至7.0,按蛙皮质量添加4%的木瓜蛋白酶(酶活力≥200U/mg),调整酶解温度为50℃,酶解处理4h后沸水灭酶10min。
[0030](2)调节步骤(1)灭酶后的酶解液pH至2.0,按蛙皮质量添加6%的酸性蛋白酶(酶活力≥200U/mg),调整酶解温度为45℃,酶解处理4h后沸水灭酶10min。
[0031](3)将步骤(2)灭酶后的酶解液冷却至室温后,在4℃下10000r/min离心10min,离心后取上清液。
[0032](4)步骤(3)的上清液使用截留分子量为3kD和10kD的超滤管进行分离分级,得到三个组分:QSPH
‑Ⅰ
(<3kD)、QSPH
‑Ⅱ
(3~10kD)、QSPH
‑Ⅲ
(>10kD)。
[0033](5)使用Sephadex G

15凝胶色谱柱(规格为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棘胸蛙蛙皮按照料液比1g:15~25mL加蒸馏水均质,调节pH至6.5~7.5,按照蛙皮质量添加4%~6%的木瓜蛋白酶,调整酶解温度为40~50℃,酶解处理4~6h后,沸水灭酶10min;(2)调节步骤(1)灭酶后的酶解液pH至1.0~3.0,按照蛙皮质量添加4%~6%的酸性蛋白酶,调整酶解温度为45~55℃,酶解处理4~6h后沸水灭酶10min;(3)将步骤(2)灭酶后的酶解液离心,取上清液,经超滤和层析,得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木瓜蛋白酶的酶活力≥200U/mg。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酸性蛋白酶的酶活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周永波苏进全苏德锦曹原浩张铃玉吴达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州锦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健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