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70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本装置由空压机、连接管、喷气管、浮台、电动转轴杆、吸波网及吊坠组成。所述空压机的出气口与连接管的进气口连接,连接管分为5个支路,每个支路均与喷气管连接。浮台位于空压机下方,连接管的5个支路用绑带固定在浮台的顶端。电动转轴杆焊接在浮台的下方,用于收放下方的吸波网和吊坠。吊坠的吊耳卸扣连接于吸波网的下吊环上,吸波网在浮台和吊坠的作用下悬浮在水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吸波防护技术和气泡帷幕防护技术联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可以很好地降低水下爆炸的危害,保护水中生物、船体及其它建筑物。船体及其它建筑物。船体及其它建筑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气泡帷幕防护领域,用于防止水下爆炸冲击波与气泡脉动对水中生物、船体及其它建筑物的毁伤作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下爆破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灯塔建造、军事防护、水下电缆建设、水电站、桥梁建造等,水下爆炸安全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水下爆破主要的危害因素有:爆炸冲击波和气泡脉动。水下爆破与在空气中爆破相比,水下爆破所产生的冲击波压力更大,能量流更强,传播距离更远,危害影响范围更广泛。而水下爆炸引起的气泡脉动会与受到初始毁伤的结构产生强烈的耦合效应,造成二次毁伤。ACF极限缓震材料可以有效吸收冲击波。气泡帷幕防护技术是通过在爆破区和保护对象之间设置一道气泡组成的“帷幕”作为缓冲屏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水下爆破危害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将两种防护技术联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目的是保护水中生物、船体及其它建筑物免遭水中冲击波和气泡脉动的破坏。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由空压机、连接管、喷气管、浮台、电动转轴杆、吸波网、吊坠连接组成,其中所述的连接管为连接空压机的出气口与5个并联的喷气管相通的钢制材料装置,空压机的出气口与连接管的进气口相连,连接管的出气口与喷气管的开口端相连,浮台包括框架和浮板,框架由角钢焊接成扁平状的长方体,框架内部设置浮板,浮台焊接在连接管上,电动转轴杆焊接在浮台框架下方,电动转轴杆下方设有固定耳,吸波网为钢制材料,包括上吊环、固定杆、吊网、吸波板及下吊环,吸波网上均匀固定吸波板,吸波网的上吊环与电动转轴杆的固定耳相连,吊坠包括吊耳和铸铅球,铸铅球上焊接有吊耳,吸波网的下吊环与吊坠的吊耳相连,各部件通过连接组合形成一道悬浮于水中的吸波网帷幕。
[0006]所述的空压机采用市场上110kw活塞式空压机。
[0007]所述的喷气管的管身为PVC材质的透明软管,软管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连接管出气口相连。管身设有两排喷射孔,两排喷射孔交错布置,喷射孔孔距为80mm左右,喷射孔孔径为3mm。
[0008]所述的电动转轴杆采用市场上常见的不锈钢材质的电动转轴杆,电动转轴杆焊接在浮台框架上,电动转轴杆下方设有固定耳。
[0009]所述固定耳和吊耳与吊环连接方式均为卸扣连接。
[0010]所述的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气管数量与连接管出气口数量相同,为方便拆卸,喷气管与连接管接口处用绑带固定。
[0011]所述的吊坠包括吊耳和铸铅球,铸铅球上焊接有吊耳。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波板为ACF极限缓震材料,能够有效吸收90%冲击波能量,弯曲性好,抗老化性强,吸波板均匀平铺于吊网上,并用绑带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喷气管数量与连接管出气口数量相同,均匀分布于吸波板上,为方便拆卸,喷气管与连接管接口处用绑带固定。
[0014]进一步的,所有金属物体表面均喷漆处理,防止海水腐蚀。
[0015]使用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一:检查各部件之间有无缠绕,确保装置能够正常启动。
[0017]步骤二:水下爆炸起爆前,打开电动转轴杆电源开关,将吸波网、喷气管、吊坠放入水中,关闭电动转轴杆开关。
[0018]步骤三:待吸波网在浮木与吊坠作用下平衡后,打开空压机电源开关,高压气体从喷气管中喷出。
[0019]步骤四:待水下爆炸完成后,水面趋于稳定时,关闭空压机电源开关,打开电动转轴杆电源开关,将吸波网、喷气管、吊坠收起。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采用ACF极限缓震材料作为阻波材料,能够有效吸收90%冲击波能,弯曲性好,抗老化性强。同时采用空压机喷射高压气体形成气泡帷幕,进而实现双层防护,可有效降低冲击波和气泡脉动对水中生物、船体及其它建筑物的毁伤作用。
[0022]2.本专利技术的吸波网垂直方向受力平衡,可竖直悬浮于水中。
[0023]3.本专利技术采用PVC材质的透明软管作为喷气管,且吸波网材质柔软,使用完成后可以用电动转轴杆收起,节省空间。
[0024]4.本专利技术可在水中任意移动布置,按工作需求可多组装置连接成帷幕,阻隔严密。
附图说明
[0025]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爆炸阻隔冲击波的防护装置正面图
[0026]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浮台装置图
[0027]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转轴杆装置图
[0028]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波网装置图
[0029]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喷气管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组成元件包括空压机、连接管、喷气管、浮台、电动转轴杆、吸波网及吊坠,组成元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
[0032]具体的,参见图1,空压机1出气口与连接管2进气口连接,连接管2分为5个支路,每个支路均与喷气管3连接。浮台4位于空压机1下方,连接管2的5个支路用绑带固定在浮台4的顶端。电动转轴杆5焊接在浮台4的下方,用于收放下方的吸波网6和吊坠7,吊坠7的吊耳卸扣连接于吸波网6的下吊环。
[0033]参见图2,浮台4由框架41和浮板42组成,框架41由角钢焊接成扁平状的长方体,框
架41内部设置浮板42。
[0034]参见图3,电动转轴杆5由电源51、导线52、焊接块53、转动杆54和固定耳55组成,焊接块53采用可旋转结构,保证转动杆可以正常转动。
[0035]参见图4,吸波网6由上吊环61、固定杆62、吊网63、吸波板64和下吊环65组成。吸波网6的上吊环61与电动转轴杆5的固定耳55相连,下吊环65与吊坠7的吊耳相连,各部件通过组合形成一道悬浮于水中的吸波网帷幕。
[0036]参见图5,喷气管3头部设有绑带31和喷气孔32,绑带31作用为固定密封喷气管3与连接管2的接口处。
[0037]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范围广泛,能够有效降低水下爆破的冲击波和气泡脉动带来的危害,保护水中生物、船体及其它建筑物免遭水中冲击波和气泡脉动的破坏。
[0038]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的使用步骤如下:
[0039]步骤一:检查各部件之间有无缠绕,确保装置能够正常启动;
[0040]步骤二:水下爆破起爆前,打开电动转轴杆电源开关,将吸波网、喷气管、吊坠放入水中,完成后关闭电动转轴杆开关;
[0041]步骤三:待吸波网在浮木与吊坠作用下平衡后,打开空压机电源开关,高压气体从喷气管中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泡帷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由空压机、连接管、喷气管、浮台、电动转轴杆、吸波网、吊坠连接组成,其中所述的连接管为连接空压机的出气口与5个并联的喷气管相通的钢制材料装置,空压机的出气口与连接管的进气口相连,连接管的出气口与喷气管的开口端相连,浮台包括框架和浮板,框架由角钢焊接成扁平状的长方体,框架内部设置浮板,浮台焊接在连接管上,电动转轴杆焊接在浮台框架下方,电动转轴杆下方设有固定耳,吸波网为钢制材料,包括上吊环、固定杆、吊网、吸波板及下吊环,吸波网上均匀固定吸波板,吸波网的上吊环与电动转轴杆的固定耳相连,吊坠包括吊耳和铸铅球,铸铅球上焊接有吊耳,吸波网的下吊环与吊坠的吊耳相连,各部件通过连接组合形成一道悬浮于水中的吸波网帷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明燃李韦伟宣天德陈昌宇黄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