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跌水井输水领域,具体为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外壁靠边的一侧分别连通有进水渠和排水渠,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底部均连通有储料池,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轴心处分别均转动连接有圆轴,两个所述圆轴的上端均分别延伸至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顶部并通过联动带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池内部的圆轴外壁安装有多个硬质斜片,所述第二过滤池外壁的圆轴安装有多个带网斜片,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凹陷腔,所述凹陷腔的下端均设有通孔与储料池相连通。均设有通孔与储料池相连通。均设有通孔与储料池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跌水井输水领域,具体为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跌水井是在井内水流产生跌落的井,在排水管道中由于管道落差较大,按正常管道坡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采取做一个内部管道有落差的检查井来满足设计方案,因为在井内水流产生跌落故此这样的井称为跌水井,同普通窨井相比,跌水井需消除跌水的能量,这一能量的大小决定于水流的流量和跌落的高度,跌水井的构造有不同的设计,决定于消能的措施,其井底构造一般都比普通窨井坚固。
[0003]跌水井需要面临的跌落物主要是水流和水流中混杂的其它物质,而超深跌水井的使用中,在过滤掉水中杂物的同时,还需要从上侧减缓水流的流速,避免对井底造成较大冲击,现有装置中,缺少同时减缓水流流速并同时较好地滤出水中杂物的装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包括:
[0006]进水渠,所述进水渠用于接引水流;
[0007]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用于将水流输送至跌水井;
[0008]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用于过滤水面上漂浮杂物;
[0009]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外壁靠边的一侧分别连通有进水渠和排水渠,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底部均连通有储料池,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轴心处分别均转动连接有圆轴,两个所述圆轴的上端均分别延伸至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顶部并通过联动带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池内部的圆轴外壁安装有多个硬质斜片,所述第二过滤池外壁的圆轴安装有多个带网斜片,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凹陷腔,所述凹陷腔的下端均设有通孔与储料池相连通;
[0010]清料机构,所述清料机构用于清理储料池内沉积物。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浮动盒、储料盒、输送带、驱动轮和桨叶,所述浮动盒浮动在进水渠的内部,所述浮动盒的尾端安装有储料盒,所述浮动盒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驱动轴与驱动轮啮合,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在浮动盒的下端,所述驱动轮的内侧安装有桨叶。
[0012]进一步的,所述清料机构包括螺旋升料机,所述储料池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坡度,所述储料池的内部最低处上方安装有螺旋升料机,所述储料池的内部在螺旋升料机的螺杆外侧还设置有环绕与螺杆尺寸相适配的护壁,所述储料池的顶部在螺旋升料机的一
端开设有废料出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备用滤网,所述备用滤网设置在第二过滤池和排水渠的连通处,所述备用滤网的弧度与第二过滤池的墙壁弧度相适配。
[0014]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斜片和带网斜片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硬质斜片的上端向靠近转动方向一侧倾斜,所述硬质斜片远离圆轴的一端也向靠近转动方向一侧倾斜。
[0015]进一步的,所述凹陷腔底部的通孔设置在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内部靠近硬质斜片和带网斜片根部的一侧。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渠或排水渠与第一过滤池或第二过滤池连通处均为朝向硬质斜片或带网斜片外壁的一侧。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渠的内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浮动盒在进水渠的内侧沿限位滑槽竖向浮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盒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储料盒的顶部设置有活动门。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内部相连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方案中,通过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首先将水流中需要过滤的杂物分为漂浮物和沉入物,并通过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分开进行收集,第一过滤组件能够随水流高度的变化浮动收集水面上的杂物,第二过滤组件中的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能够牵引水中杂物环绕在圆轴的外侧,随后进入至储料池内储存等待排出;
[0022]2、本方案中,在第二过滤组件内,水流的冲击力首先由推动硬质斜片的力进行消减,在从第一过滤池进入第二过滤池的过程中,水流再次被带网斜片冲散,最后在第二过滤池内流动沿排水渠进入至跌水井内;
[0023]3、本方案中,水流沿第一过滤池进入第二过滤池内的过程中,还能够对带网斜片的表面进行冲洗,使得带网斜片表面不易堵塞,进入至各个带网斜片内的循环的水流也能够对带网斜片内侧施加压力,往复作用过程中,杂物不易在带网斜片的表面堆积,带网斜片活动过程中还能顺带对备用滤网表面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立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中第二过滤组件内部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中第二过滤组件内水流流向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中第一过滤组件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中清料机构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进水渠;2、排水渠;3、第一过滤组件;31、浮动盒;32、储料盒;33、输送带;34、驱动轮;35、桨叶;4、第二过滤组件;41、第一过滤池;42、第二过滤池;43、储料池;44、圆轴;45、联动带;46、硬质斜片;47、带网斜片;48、凹陷腔;49、通孔;410、备用滤网;5、清料机构;51、螺旋升料机;52、废料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如图1
‑
6所示,包括:进水渠1、排水渠2、第一过滤组件3、第二过滤组件4和清料机构5;
[0034]进水渠1用于接引水流;
[0035]排水渠2用于将水流输送至跌水井;
[0036]第一过滤组件3用于过滤水面上漂浮杂物;
[0037]第二过滤组件4包括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的外壁靠边的一侧分别连通有进水渠1和排水渠2,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的底部均连通有储料池43,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的轴心处分别均转动连接有圆轴44,两个圆轴44的上端均分别延伸至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的顶部并通过联动带45转动连接,第一过滤池41内部的圆轴44外壁安装有多个硬质斜片46,第二过滤池42外壁的圆轴44安装有多个带网斜片47,第一过滤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渠(1),所述进水渠(1)用于接引水流;排水渠(2),所述排水渠(2)用于将水流输送至跌水井;第一过滤组件(3),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用于过滤水面上漂浮杂物;第二过滤组件(4),所述第二过滤组件(4)包括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所述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的外壁靠边的一侧分别连通有进水渠(1)和排水渠(2),所述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的底部均连通有储料池(43),所述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的轴心处分别均转动连接有圆轴(44),两个所述圆轴(44)的上端均分别延伸至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的顶部并通过联动带(4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池(41)内部的圆轴(44)外壁安装有多个硬质斜片(46),所述第二过滤池(42)外壁的圆轴(44)安装有多个带网斜片(47),所述第一过滤池(41)和第二过滤池(42)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凹陷腔(48),所述凹陷腔(48)的下端均设有通孔(49)与储料池(43)相连通;清料机构(5),所述清料机构(5)用于清理储料池(43)内沉积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包括浮动盒(31)、储料盒(32)、输送带(33)、驱动轮(34)和桨叶(35),所述浮动盒(31)浮动在进水渠(1)的内部,所述浮动盒(31)的尾端安装有储料盒(32),所述浮动盒(3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带(33),所述输送带(33)的驱动轴与驱动轮(34)啮合,所述驱动轮(34)转动连接在浮动盒(31)的下端,所述驱动轮(34)的内侧安装有桨叶(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跌水井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料机构(5)包括螺旋升料机(51),所述储料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逸,谢博,陈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