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31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属于静电释放装置领域,包括底盘,底盘上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警示牌,立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触摸球,触摸球的侧面位置活动安装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含有侧支杆、一号活动管、二号支杆、收纳管、弹簧和防护杆,侧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且方向相对,一号活动管活动安装在侧支杆上,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在触摸触摸球时,小臂需要向下挤压防护杆,从而使得防护杆在收纳管中向下移动,便于手掌和触摸球相互接触,由于用户主要通过小臂向下施加压力挤压防护杆,使得手掌处的作用力相对较小,减少触摸球处受力程度,从而保护触摸球,避免触摸球受到重挤压力导致形变、损坏。避免触摸球受到重挤压力导致形变、损坏。避免触摸球受到重挤压力导致形变、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静电释放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静电消除器它是采用一种无源式电路,利用人体上的静电使电路工作,最后达到消除静电的作用,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不需电源,安装方便,消除静电时无感觉等特点,现有的人体静电消除器在使用中,只需要用户将手掌放置于触摸球上即可,但是在现实中,用户将手掌放置于触摸球上时,总会将其视作扶手或者把手等结构,而用力按压触摸球,长期的重压力推压触摸球,使得球体容易歪斜损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警示牌,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触摸球,所述触摸球的侧面位置活动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含有侧支杆、一号活动管、二号支杆、收纳管、弹簧和防护杆,所述侧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且方向相对,所述一号活动管活动安装在侧支杆上,所述二号支杆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号活动管上,所述收纳管固定安装在二号支杆的上端位置,所述弹簧位于收纳管内,所述防护杆的两端活动安装在收纳管内。
[0006]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含有一号限位板,所述一号限位板固定安装在侧支杆的上端位置,所述一号活动管位于一号限位板的下方位置。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含有一号螺栓,所述一号螺栓活动安装在一号活动管上,所述一号活动管的侧面对应一号螺栓的位置设置有螺孔。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含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两个收纳管的之间位置,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与收纳管固定安装。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含有二号限位板,所述二号限位板固定安装在防护杆的两端位置,所述二号限位板位于收纳管内,且二号限位板位于弹簧的上方位置。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含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固定安装在防护杆上,且位于防护杆的中间位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在触摸触摸球时,小臂需要向下挤压防护杆,从而使得防护杆在收纳管中向下移动,便于手掌和触摸球相互接触,由于用户主要通过小臂向下施加压力挤压防护杆,使得手掌处的作用力相对较小,减少触摸球处受力程度,从而保护触摸球,避免触摸球受到重挤压力导致形变、损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收纳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盘;2、立柱;3、警示牌;4、触摸球;5、防护机构;501、侧支杆;502、一号限位板;503、一号活动管;504、一号螺栓;505、二号支杆;506、收纳管;507、连接杆;508、弹簧;509、防护杆;510、二号限位板;511、缓冲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1上固定安装有立柱2,立柱2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警示牌3,立柱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触摸球4,触摸球4的侧面位置活动安装有防护机构5,防护机构5包含有侧支杆501、一号活动管503、二号支杆505、收纳管506、弹簧508和防护杆509,侧支杆501的数量为两个,且方向相对,一号活动管503活动安装在侧支杆501上,二号支杆505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号活动管503上,收纳管506固定安装在二号支杆505的上端位置,防护机构5还包含有一号限位板502,一号限位板502固定安装在侧支杆501的上端位置,一号活动管503位于一号限位板502的下方位置,防护机构5还包含有一号螺栓504,一号螺栓504活动安装在一号活动管503上,一号活动管503的侧面对应一号螺栓504的位置设置有螺孔,将一号螺栓504从一号活动管503侧面位置的螺孔中拧松,一号活动管503在侧支杆501上活动移动,随着一号活动管503的上下移动,使得一号活动管503侧面位置的二号支杆505、收纳管506、防护杆509等结构同步上下移动,调节防护杆509的位置,将防护杆509调节至合适位置后,然后将一号螺栓504再次拧入一号活动管503的螺孔内,拧紧一号螺栓504,通过一号螺栓504再次固定住一号活动管503,从而固定住防护杆509的高度,防护杆509的高度高于触摸球4的高度,使得后期用户想要触摸触摸球4时,需要按压防护杆509。
[0019]弹簧508位于收纳管506内,防护杆509的两端活动安装在收纳管506内,防护机构5还包含有连接杆507,连接杆507位于两个收纳管506的之间位置,连接杆507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与收纳管506固定安装,防护机构5还包含有二号限位板510,二号限位板510固定安装在防护杆509的两端位置,二号限位板510位于收纳管506内,且二号限位板510位于弹簧508的上方位置,防护机构5还包含有缓冲圈511,缓冲圈511固定安装在防护杆509上,且位于防护杆509的中间位置,伸手触摸触摸球4时,通过小臂挤压防护杆509上的缓冲圈511,从而挤压防护杆509在收纳管506内向下移动,使得二号限位板510在收纳管506内向下移动,从而挤压下方位置的弹簧508,随着小臂将防护杆509渐渐向下挤压,手掌与触摸球4之间的距离渐渐变小,当手掌与触摸球4相互接触后,小臂停止继续向下挤压防护杆509,但是由于弹簧508的存在,防护杆509会向上反向挤压小臂,因此小臂需要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压制防护杆509,且防护杆509位于小臂的上部位置,从而使得手掌处不好施加压力,从而减少或者降低用户手掌重力挤压触摸球4的可能性。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将一号螺栓504从一号活动
管503侧面位置的螺孔中拧松,然后将一号活动管503在侧支杆501上活动移动,随着一号活动管503的上下移动,使得一号活动管503侧面位置的二号支杆505、收纳管506、防护杆509等结构同步上下移动,调节防护杆509的位置,将防护杆509调节至合适位置后,然后将一号螺栓504再次拧入一号活动管503的螺孔内,拧紧一号螺栓504,通过一号螺栓504再次固定住一号活动管503,从而固定住防护杆509的高度,防护杆509的高度高于触摸球4的高度,用户伸手触摸触摸球4时,通过小臂挤压防护杆509上的缓冲圈511,从而挤压防护杆509在收纳管506内向下移动,使得二号限位板510在收纳管506内向下移动,从而挤压下方位置的弹簧508,随着小臂将防护杆509渐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上固定安装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警示牌(3),所述立柱(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触摸球(4),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球(4)的侧面位置活动安装有防护机构(5),所述防护机构(5)包含有侧支杆(501)、一号活动管(503)、二号支杆(505)、收纳管(506)、弹簧(508)和防护杆(509),所述侧支杆(501)的数量为两个,且方向相对,所述一号活动管(503)活动安装在侧支杆(501)上,所述二号支杆(505)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号活动管(503)上,所述收纳管(506)固定安装在二号支杆(505)的上端位置,所述弹簧(508)位于收纳管(506)内,所述防护杆(509)的两端活动安装在收纳管(506)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5)还包含有一号限位板(502),所述一号限位板(502)固定安装在侧支杆(501)的上端位置,所述一号活动管(503)位于一号限位板(502)的下方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綦志强康翠翠边婷婷肖飞崔流芳井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齐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