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模颤振风洞试验的自预紧式张力调节连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28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模颤振风洞试验的自预紧式张力调节连杆装置,包括:弹簧杆上套接有预紧弹簧,预紧弹簧两侧抵接有套筒部,套筒部套接在弹簧杆上,预紧弹簧两侧与套筒部抵接,弹簧杆一端固接有动滑轮机构,弹簧杆的另一端固接有预紧辅助机构,弹簧杆靠近动滑轮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前支撑部,弹簧杆靠近预紧辅助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后支撑部;动滑轮机构包括滑轮座,滑轮座底部固接在弹簧杆的一端,滑轮座通过螺栓连接有动滑轮部;预紧辅助机构包括施力部,施力部设置在弹簧杆的一端,施力部滑动连接有从动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自预紧式张力调节连杆装置,对飞行器模型提供恰当的预紧力来保证模型在不出现刚体失稳的前提下实现模型的软支撑。现模型的软支撑。现模型的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模颤振风洞试验的自预紧式张力调节连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风洞实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模颤振风洞试验的自预紧式张力调节连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吸气式高超声速、变构型、跨域、跨介质等新构型飞行器成为学术以及工程研制部门的研究热点,飞行器新构型的发展使得部件、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复杂,气动弹性上可能出现翼



机身耦合模态的发散,有必要通过全模风洞试验试验研究飞行器整机耦合颤振特性。
[0003]开展全模颤振试验,需要为模型设计专门的支撑系统,一方面需要有较低的支撑频率,模拟飞行器自由飞行状态,即将模型悬吊后,模型在沉浮、俯仰、侧摆、滚转和偏航等五个自由度上的振动频率都足够低,以使风洞模拟的飞行器模型动特性能足够接近在空中飞行时的动特性,对模拟自由飞行状态要求而言,要求支撑系统越软越好。另一方面,在吹风试验中需要利用支撑系统控制实现模型调整,确保模型受到的气动静载荷最小,并在来流动压变化情况下,保证模型姿态稳定。对姿态控制而言,则要求支撑系统越硬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模颤振风洞试验的自预紧式张力调节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调节连杆(11)机构,所述张力调节连杆(11)机构包括弹簧杆(1),所述弹簧杆(1)上套接有预紧弹簧(2),所述预紧弹簧(2)两侧抵接有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套接在所述弹簧杆(1)上,所述预紧弹簧(2)两侧与所述套筒部抵接,所述弹簧杆(1)一端固接有动滑轮机构,所述弹簧杆(1)的另一端固接有预紧辅助机构,所述弹簧杆(1)靠近所述动滑轮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前支撑部,所述弹簧杆(1)靠近所述预紧辅助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后支撑部,所述弹簧杆(1)上靠近所述后支撑部一侧设置有螺纹;动滑轮机构,所述动滑轮机构包括滑轮座(3),所述滑轮座(3)底部通过连接块(4)固接在所述弹簧杆(1)的一端,所述滑轮座(3)通过螺栓(5)连接有动滑轮部;预紧辅助机构,所述预紧辅助机构包括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设置在所述弹簧杆(1)的一端,所述施力部滑动连接有从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模颤振风洞试验的自预紧式张力调节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包括弹簧前套筒(6)和弹簧后套筒(7),所述弹簧前套筒(6)和所述弹簧后套筒(7)套接在所述弹簧杆(1)上,所述弹簧前套筒(6)一侧和所述预紧弹簧(2)的一端抵接,所述弹簧前套筒(6)的另一侧和所述前支撑部抵接,所述预紧弹簧(2)的另一端抵接有所述弹簧后套筒(7),所述弹簧后套筒(7)与所述后支撑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模颤振风洞试验的自预紧式张力调节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部包括上层推板(8)和下层推板(9),所述上层推板(8)和所述下层推板(9)通过螺栓(5)连接后之间形成通孔(10),所述通孔(10)套设在所述弹簧杆(1)上,所述上层推板(8)和所述下层推板(9)的一侧和所述弹簧后套筒(7)抵接,所述上层推板(8)和所述下层推板(9)的另一侧分别可拆卸连接有两连杆(11)的一端,两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贯穿有中层推板(12)的两侧并固接有千斤顶推板(13),所述中层推板(12)套接在所述弹簧杆(1)上且所述中层推板(12)朝向所述千斤顶推板(13)的一侧抵接有预紧螺母(14),所述预紧螺母(14)与所述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军刘磊赵战卫孟汉林李鑫侯兴兴武涵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