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25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6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预制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包括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内部设有钢筋桁架,钢筋桁架包括若干箍筋和若干拉结钢筋,每根箍筋均与拉结钢筋相互垂直,并且由扎丝捆扎成两组相互平行的钢筋网片,箍筋两端均设有弯杆,混凝土层内部且靠近拐角的位置分别设有吊耳组件,混凝土层上沿位置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角钢,第一角钢长度方向与箍筋长度方向平行,第一角钢两端均设有与第一角钢垂直的第二角钢,第二角钢长度方向与拉结钢筋的长度方向平行。本申请设置钢筋桁架,实现了混凝土预制板的高质量制作,制作简便、形式多样、安拆方便、可重复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预制板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绿色施工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钢栈桥、临时施工平台、路面硬化以及预压材料在施工中被大量运用。
[0003]装配式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传统栈桥多采用钢面板,该结构容易变形,钢板间容易脱焊且雨雪天气较为湿滑,存在安全隐患,在施工完毕后,维修成本高,工程实体整体形象较差,而在采用混凝土预制板的方法时,混凝土硬化场地使用完成后,通常采用直接破除、废弃方式,无法重新利用,并不符合绿色环保施工的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解决了钢面板结构容易变形,钢板间容易脱焊且雨雪天气较为湿滑,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施工完毕后,维修成本高,工程实体整体形象较差的问题,实现了混凝土预制板的高质量制作,制作简便、形式多样、安拆方便、可重复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好。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内部设有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若干箍筋和若干拉结钢筋,每根所述箍筋均与拉结钢筋相互垂直,并且由扎丝捆扎成两组相互平行的钢筋网片,所述箍筋两端均设有弯杆,所述混凝土层内部且靠近拐角的位置分别设有吊耳组件,所述混凝土层上沿位置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角钢,所述第一角钢长度方向与箍筋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角钢两端均设有与第一角钢垂直的第二角钢,所述第二角钢长度方向与拉结钢筋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组成长方形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设有多个沿框架周向布置的加固锚杆,所述加固锚杆竖直插接于混凝土层的内部。
[0007]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吊耳组件均包括U形架,所述U形架的顶部高于混凝土层上端面,所述U形架下端对称设有两根横梁,所述横梁的一端设有弯钩,所述横梁位于箍筋的下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U形架内侧且靠近横梁的位置设有中空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两端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设有内连接头,所述内连接头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设有外连接头,所述外连接头与U形架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中空管状构件,所述支撑杆外侧设有多个沿支撑杆周向
布置的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横梁表面开设有若干的穿丝孔,所述U形架表面且靠近外连接头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穿丝孔内部穿插扎丝。
[0011]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2]1、由于采用了钢筋桁架,将箍筋与拉结钢筋相互垂直捆扎,组成钢筋网片,两片钢筋网片堆叠,其中设置四组吊耳组件,再用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搭建护边结构,最后浇筑成混凝土层,解决了钢面板结构容易变形,钢板间容易脱焊且雨雪天气较为湿滑,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施工完毕后,维修成本高,工程实体整体形象较差的问题,实现了混凝土预制板的高质量制作,制作简便、形式多样、安拆方便、可重复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好。
[0013]2、由于采用了螺纹套筒,在吊耳组件的U型架铺设完成后,在U形架内侧架设螺纹套筒及支撑杆,对U型架的两端进行支撑,解决了U型架在安装时容易变形,影响箍筋铺设的问题,实现了吊耳组件的稳定安装,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有助于提高内部混凝土的凝结度。
[0014]3、由于采用了在支撑杆表面开设的通孔,浇筑混凝土时,支撑杆内外混凝土连成整体,解决了混凝土层内部材料与金属构件连接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混凝土内部的加固,使混凝土能够渗入支撑杆内部,提高混凝土与钢筋桁架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钢筋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吊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杆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中:1、混凝土层;2、钢筋桁架;21、箍筋;22、拉结钢筋;23、弯杆;24、吊耳组件;241、U形架;242、横梁;243、弯钩;244、穿丝孔;245、螺纹套筒;246、支撑杆;247、内连接头;248、外连接头;249、凹槽;240、通孔;25、第一角钢;26、第二角钢;27、加固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设置钢筋桁架2,在塑料薄膜上放置框架形模板,将由箍筋21与拉结钢筋22捆扎成的两组钢筋网片平行堆叠在模板内,在箍筋21的下方设置吊耳组件24,吊耳组件24分布在混凝土层1内部的四个拐角处,最后将第一角钢25与第二角钢26固定于上层钢筋网片的四周边缘位置,最后浇筑成混凝土层1,该混凝土预制板的搭建的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浇筑后方便运输,结构强度高。
[002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1

5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3]参考图1,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包括混凝土层1和钢筋桁架2,浇筑模板放置于塑料薄膜上端面靠近中心的位置,塑料薄膜的面积大于模板所围成的面积,混凝土层1成型于模板内,钢筋桁架2安装在混凝土层1的内部。
[0024]参考图2、图3和图5,钢筋桁架2包括箍筋21、拉结钢筋22、弯杆23、吊耳组件24、第
一角钢25、第二角钢26、加固锚杆27,箍筋21与拉结钢筋22相互垂直,使用扎丝对二者进行捆扎,若干根箍筋21与若干根拉结钢筋22捆扎成两组长方形钢筋网片,箍筋2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弯杆23,两组钢筋网片的弯杆23相对设置,下层箍筋21的底部放置有四组吊耳组件24,吊耳组件24包括U形架241、横梁242、弯钩243和穿丝孔244,U形架241下端对称固定安装有横梁242,横梁242位于箍筋21的下方,横梁24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弯钩243,弯钩243的内侧与箍筋21抵紧,横梁242的上端面开设有成对的穿丝孔244,用于穿插捆扎箍筋21与横梁242的扎丝,四组吊耳组件24位于混凝土层1内部,并且分布在混凝土层1内部靠近四个拐角的位置,U形架241的顶点高于混凝土层1的上端面。第一角钢25与第二角钢26相互垂直,二者组成长方形框架结构,并且第一角钢25与第二角钢26的棱角朝外,第一角钢25与第二角钢26的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若干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加固锚杆27,加固锚杆27的下端插接于箍筋21与拉结钢筋22组成的钢筋网片内。安装时,场外将箍筋21与拉结钢筋22实用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包括混凝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1)内部设有钢筋桁架(2),所述钢筋桁架(2)包括若干箍筋(21)和若干拉结钢筋(22),每根所述箍筋(21)均与拉结钢筋(22)相互垂直,并且由扎丝捆扎成两组相互平行的钢筋网片,所述箍筋(21)两端均设有弯杆(23),所述混凝土层(1)内部且靠近拐角的位置分别设有吊耳组件(24),所述混凝土层(1)上沿位置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角钢(25),所述第一角钢(25)长度方向与箍筋(2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角钢(25)两端均设有与第一角钢(25)垂直的第二角钢(26),所述第二角钢(26)长度方向与拉结钢筋(2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角钢(25)与第二角钢(26)组成长方形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设有多个沿框架周向布置的加固锚杆(27),所述加固锚杆(27)竖直插接于混凝土层(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吊耳组件(24)均包括U形架(241),所述U形架(241)的顶部高于混凝土层(1)上端面,所述U形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昌祥李冰高志军高伟徐敏曹宇辰许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