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羊腐蹄的设备,包括浸泡盆主体,所述浸泡盆主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斜坡台,所述浸泡盆主体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竖向设置有拴绳杆,所述浸泡盆主体的后端设置有饲料槽主体,所述浸泡盆主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斜坡台,所述第一斜坡台和第二斜坡台的顶端分别固定有防滑垫。该治疗羊腐蹄的设备通过使用设备对病羊进行治疗时,可以将饲料放置在饲料槽主体的内部,并将饲料槽主体利用支撑腿放置在浸泡盆主体的一端,在羊进入至浸泡盆主体中进行浸泡治疗时,可以让羊进食,减少浸泡治疗时疼痛感导致的躁动,让羊可以安静下来接受治疗,解决的是不便于在羊治疗时对其进行辅助的喂食,使其安静的问题。使其安静的问题。使其安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羊腐蹄的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畜牧养殖
,具体为一种治疗羊腐蹄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羊腐蹄主要是由感染造成的,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是会影响羊的生长,并且还有传染给其他羊,病羊主要表现为发烧、厌食、跛行等症状,蹄间还会出现充血和红肿的现象,发病后期羊则会卧地不起,蹄部溃烂变形,注重羊舍的卫生打扫,保障清洁舒适的生长环境,可有效降低羊腐蹄的感染率,对于已患病的羊首先要用20%的硫酸锌溶液清洗患病的蹄部,然后连续2周用10%的硫酸铜溶液浸泡蹄部,最后用青霉素、鱼肝油和水调制的药物包扎伤口,直至痊愈,在对病羊蹄部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到专用的设备。
[0003]但治疗羊腐蹄的设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羊具有一定的重量,将病羊放置在设备中治疗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不具备可以将羊引导进入设备中的措施。
[0004]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治疗羊腐蹄的设备来解决上述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羊腐蹄的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将羊引导进入设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羊腐蹄的设备,包括浸泡盆主体,所述浸泡盆主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斜坡台,所述浸泡盆主体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竖向设置有拴绳杆,所述浸泡盆主体的后端设置有饲料槽主体,所述浸泡盆主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斜坡台,所述第一斜坡台和第二斜坡台的顶端分别固定有防滑垫,所述第一斜坡台和第二斜坡台一侧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插槽,所述浸泡盆主体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插块。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斜坡台和防滑垫关于浸泡盆主体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插槽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斜坡台和第二斜坡台的两端,所述插块贯穿插槽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拴绳杆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浸泡盆主体顶端四个拐角处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拴绳杆一侧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环。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0011]优选的,所述饲料槽主体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竖向固定有支撑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治疗羊腐蹄的设备不仅实现了便于将羊引导进入设备,实现了便于将羊在治疗时在设备中进行辅助的固定,而且实现了便于在羊治疗时对其进行辅助的喂食,使其安静下来;
[0013](1)通过设置有浸泡盆主体、第一斜坡台、防滑垫、第二斜坡台、插槽和插块,设备在使用时,可以分别在浸泡盆主体的两侧,将第一斜坡台和第二斜坡台分别利用一侧顶端
和底端设置的插槽对应插入在浸泡盆主体两侧插块的外部后,即可将第一斜坡台和第二斜坡台固定在浸泡盆主体的两侧,在将病羊导入设备时,可以利用倾斜设置的第一斜坡台或是第二斜坡台,可以将羊从第一斜坡台或是第二斜坡台上引导进入浸泡盆主体中,节省人力,病羊进入浸泡盆主体中后,蹄部可以浸泡在浸泡盆主体中的药液中进行治疗,设置的防滑垫可以增加第一斜坡台和第二斜坡台与羊蹄之间的摩擦力,进行防滑;
[0014](2)通过设置有拴绳杆、固定环、连接头和连接孔,设备在使用时可以分别在浸泡盆主体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将拴绳杆利用连接头对应旋入至浸泡盆主体顶端内部设置的连接孔中后,即可将拴绳杆固定在浸泡盆主体的顶端,在病羊进入浸泡盆主体中治疗时,可以利用绳子将羊拴住固定在固定环上,便于将羊在治疗时在设备中进行的固定;
[0015](3)通过设置有饲料槽主体、浸泡盆主体和支撑腿,使用设备在对病羊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将饲料放置在饲料槽主体的内部,并将饲料槽主体利用支撑腿放置在浸泡盆主体的一端,在羊进入至浸泡盆主体中进行浸泡治疗时,可以让羊进行进食,减少浸泡治疗时疼痛感导致的躁动,让羊可以安静下来接受治疗。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头正视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饲料槽主体正视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浸泡盆主体;2、第一斜坡台;3、饲料槽主体;4、拴绳杆;5、固定环;6、防滑垫;7、第二斜坡台;8、插槽;9、插块;10、连接头;11、连接孔;12、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请参阅图1
‑
4,一种治疗羊腐蹄的设备,包括浸泡盆主体1,浸泡盆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斜坡台2,浸泡盆主体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竖向设置有拴绳杆4,浸泡盆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饲料槽主体3,浸泡盆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斜坡台7,第一斜坡台2和第二斜坡台7的顶端分别固定有防滑垫6,第一斜坡台2和第二斜坡台7一侧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插槽8,浸泡盆主体1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插块9,第一斜坡台2和防滑垫6关于浸泡盆主体1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插槽8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斜坡台2和第二斜坡台7的两端,插块9贯穿插槽8的内部;
[0023]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分别在浸泡盆主体1的两侧,将第一斜坡台2和第二斜坡台7分别利用一侧顶端和底端设置的插槽8对应插入在浸泡盆主体1两侧插块9的外部后,即可将第一斜坡台2和第二斜坡台7固定在浸泡盆主体1的两侧,在将病羊导入设备时,可以利用倾斜设置的第一斜坡台2或是第二斜坡台7,可以将羊从第一斜坡台2或是第二斜坡台7上引导进入浸泡盆主体1中,节省人力,病羊进入浸泡盆主体1中后,蹄部可以浸泡在
浸泡盆主体1中的药液中进行治疗。
[0024]实施例2:拴绳杆4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头10,浸泡盆主体1顶端四个拐角处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11,拴绳杆4一侧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环5,连接头10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孔11的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0025]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可以分别在浸泡盆主体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将拴绳杆4利用连接头10对应旋入至浸泡盆主体1顶端内部设置的连接孔11中后,即可将拴绳杆4固定在浸泡盆主体1的顶端,在病羊进入浸泡盆主体1中治疗时,可以利用绳子将羊拴住固定在固定环5上。
[0026]实施例3:饲料槽主体3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竖向固定有支撑腿12;
[0027]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可以将食料放置在饲料槽主体3的内部,并将饲料槽主体3利用支撑腿12放置在浸泡盆主体1的一端,在羊进入至浸泡盆主体1中进行浸泡治疗时,可以让羊进行进食,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羊腐蹄的设备,包括浸泡盆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盆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斜坡台(2),所述浸泡盆主体(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竖向设置有拴绳杆(4),所述浸泡盆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饲料槽主体(3),所述浸泡盆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斜坡台(7),所述第一斜坡台(2)和第二斜坡台(7)的顶端分别固定有防滑垫(6),所述第一斜坡台(2)和第二斜坡台(7)一侧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插槽(8),所述浸泡盆主体(1)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插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羊腐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台(2)和防滑垫(6)关于浸泡盆主体(1)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林,吉色曲伍,孙艳,岳学全,阿尔阿布,周可磊,李维,苏茂,孙婧,唐国强,鲁勇,
申请(专利权)人:凉山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