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19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存储筒、制冷箱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冷却筒,制冷箱与冷却筒之间设置有冷却部装,冷却部装包括若干制冷片、导液管和散热盘管,若干制冷片固定连接在制冷箱内侧壁与冷却筒外侧壁之间的四周,导液管绕设在若干制冷片之间,散热盘管螺旋设置在冷却筒的内侧壁上,散热盘管的两端分别与导液管相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冷却液在输送过程中因外部热量干扰导致升温,从而提高冷却液对聚碳硅烷的冷却效果。聚碳硅烷的冷却效果。聚碳硅烷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碳硅烷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其主链由硅和碳原子交替组成,硅和碳原子上连接有氢或有机基团,分子链为线形或枝化结构,聚碳硅烷在制备后需要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方便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使用。
[0003]而目前,聚碳硅烷在制备后,基本采用的是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降温,缺乏较好的冷却措施,采用常规冷却手段进行冷却的话,冷却效率较为一般,因此需要一种冷却效率高的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存储筒、制冷箱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冷却筒,所述制冷箱与冷却筒之间设置有冷却部装,所述冷却部装包括若干制冷片、导液管和散热盘管,若干所述制冷片固定连接在制冷箱内侧壁与冷却筒外侧壁之间的四周,所述导液管绕设在若干制冷片之间,所述散热盘管设置在冷却筒的内侧壁上,所述散热盘管的两端分别与导液管相连通。
[0006]优选的,位于制冷箱前内侧和右内侧上的两导液管之间相连通,其中一导液管的一端与进液接头相连通,另一导液管的一端贯穿过冷却筒后与散热盘管的铜管接头一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进液接头设置制冷箱的右侧上部,所述铜管接头一设置在散热盘管的上部。
[0008]优选的,位于制冷箱左内侧和后内侧上的两导液管之间相连通,其中一导液管的一端贯穿过冷却筒后与散热盘管的铜管接头二相连通,另一导液管的一端与出液接头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进液接头设置制冷箱的后侧下部,所述铜管接头二设置在散热盘管的下部。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导热块,且每一所述导热块均位于散热盘管的相邻间隙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储存筒的外壁与散热盘管以及导热块的外壁接触,且储存筒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排气阀。
[0012]优选的,所述冷却筒和储存筒均呈圆筒状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导液管为导液铜管,所述散热盘管为散热铜盘管。
[0014]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
点:
[0015]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通过采用由制冷片、导液管和散热盘管等相结合构成的冷却部装,即外部的冷却液由进液接头进入到导液管内,且导液管缠绕设置在相邻制冷片之间,从而使得冷却液能够保持低温进入到散热盘管内,有效的避免了冷却液在输送过程中因外部热量干扰导致升温,从而提高冷却液对聚碳硅烷的冷却效果;同时,从铜管接头二排出的冷却液进入到制冷箱内壁后部以及一侧的导液管内冷却降温,随后从出液接头排出,排出的冷却液依旧能够保持低温状态,进而方便快速投入循环使用,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效率。
[0016]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有冷却筒和导热块,冷却筒处在制冷片的内围,也保持低温状态,配合导热块对储存筒外壁热量进行吸附降温,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导液管与制冷片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冷却筒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5]实施例
[0026]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存储筒、制冷箱1
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冷却筒5,制冷箱1与冷却筒5之间设置有冷却部装,冷却部装包括若干制冷片3、导液管4和散热盘管10,若干制冷片3固定连接在制冷箱1内侧壁与冷却筒5外侧壁之间的四周,导液管4绕设在若干制冷片3之间,散热盘管10设置在冷却筒5的内侧壁上,散热盘管10的两端分别与导液管4相连通。采用该结构,有效的避免了冷却液在输送过程中因外部热量干扰导致升温,从而提高冷却液对聚碳硅烷的冷却效果;同时,从铜管接头二13排出的冷却液进入到制冷箱1内壁后部以及一侧的导液管4内冷却降温,随后从出液接头9排出,排出的冷却液依旧能够保持低温状态,进而方便快速投入循环使用,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效率。
[0027]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制冷箱1前内侧和右内侧上的两导液管4之间相连通,其中一导液管4的一端与进液接头2相连通,另一导液管4的一端贯穿过冷却筒5后与散热盘管10的铜管接头一12相连通;液接头设置制冷箱1的右侧上部,铜管接头一12设置在散热盘管10的上部。采用该结构,在从进液接头2连接外部的泵体将冷却液输送至导液管4后,经过制冷箱1前部内壁以及另一侧内壁的制冷片3冷却,使得冷却液再通过接头一12进入至散热盘管10,从而使得冷却液在输送过程中不会被外部热量传导导致温度上升,保障冷却液能够低温进入,从而对储存筒6的热量进行吸收。
[0028]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制冷箱1左内侧和后内侧上的两导液管4之间相连通,其中一导液管4的一端贯穿过冷却筒5后与散热盘管10的铜管接头二13相连通,另一导液管4的一端与出液接头9相连通;进液接头2设置制冷箱1的后侧下部,铜管接头二13设置在散热盘管10的下部。采用该结构,冷却液从铜管接头二13排出后,再经由制冷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存储筒、制冷箱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冷却筒,所述制冷箱与冷却筒之间设置有冷却部装,所述冷却部装包括若干制冷片、导液管和散热盘管,若干所述制冷片固定连接在制冷箱内侧壁与冷却筒外侧壁之间的四周,所述导液管绕设在若干制冷片之间,所述散热盘管螺旋设置在冷却筒的内侧壁上,所述散热盘管的两端分别与导液管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制冷箱前内侧和右内侧上的两导液管之间相连通,其中一导液管的一端与进液接头相连通,另一导液管的一端贯穿过冷却筒后与散热盘管的铜管接头一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头设置制冷箱的右侧上部,所述铜管接头一设置在散热盘管的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碳硅烷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制冷箱左内侧和后内侧上的两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桦胡建清连小平陈福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立亚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