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06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外壳,且外壳内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侧面设置有防护挡板,且防护挡板高于输送带,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升降挡板,且升降挡板与齿轮相互连接,所述齿轮与伺服电机相互连接,且伺服电机位于外壳的一侧,所述外壳内部的顶端设有吸收层,且吸收层的内部设有若干水管,所述外壳内部的底端设有若干风机。该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在对污泥进行干化时,通过输送带四周设置的防护挡板,能够避免污泥能够渗漏到装置的其它部分,保证了污泥的干化效率。保证了污泥的干化效率。保证了污泥的干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为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泥是一种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在其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0003]经检索,如专利号:201720708413.4的中国技术就是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其具体公开了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主体和吸收箱,所述主体的外部一侧安装有鼓风机,并且所述鼓风机的一侧安装有进风管,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管与主体的内部下端连接,所述主体的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主体的内侧底端安装有支撑柱,所述主体的内侧下端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主体的内部在第一隔板的上方安装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两端均安装在主体的外侧,所述主体的内侧在输送带的上端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下表面与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吸收箱安装在主体的内侧上端,所述吸收箱的内部安装有导水管,所述主体的外侧底部一侧安装有出气口。
[0004]上述提到的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在将污泥放置到输送带上时,装置并无对应的引导与防护装置,因污泥未干透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导致污泥能够渗漏到装置的其它部分,最终造成零件损坏等现象,影响了污泥干化的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在将污泥放置到输送带上时,装置并无对应的引导与防护装置,因污泥未干透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导致污泥能够渗漏到装置的其它部分,最终造成零件损坏等现象,影响了污泥干化的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外壳,且外壳内设有输送带,并且输送带贯穿外壳并延长至其两端外,所述输送带的侧面设置有防护挡板,且防护挡板高于输送带,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升降挡板,且升降挡板与齿轮相互连接,所述齿轮与伺服电机相互连接,且伺服电机位于外壳的一侧,所述外壳内部的顶端设有吸收层,且吸收层的内部设有若干水管,并且水管的两端延伸至外壳的外侧,所述外壳内部的底端设有若干风机,且干风机位于输送带的正下方。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滑槽,且通过滑槽与升降挡板两侧的滑块构成滑动
连接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两侧设有风道,且风道旁设有风机。
[0009]优选的,所述输送带的侧面设置有防护挡板,且防护挡板高于输送带。
[0010]优选的,所述升降挡板内侧设置有卡齿,且卡齿与齿轮构成啮合连接结构,并且齿轮与伺服电机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吸收层位于外壳内部的顶端,且吸收层内设有若干条水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
[0013]1、在对污泥进行干化时,通过输送带四周设置的防护挡板,能够避免污泥能够渗漏到装置的其它部分,保证了污泥的干化效率;
[0014]2、通过下移的升降挡板5能将具有流动性的污泥抹平,能够使得污泥在对内部空气进行均匀加热,有效的利用了污泥的热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外壳;201、滑槽;202、风道;3、输送带;4、防护挡板;5、升降挡板;501、卡齿;502、滑块;6、齿轮;7、伺服电机;8、水管;9、吸收层;1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和外壳2,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外壳2,且外壳2内设有输送带3,并且输送带3贯穿外壳2并延长至其两端外,所述输送带3的侧面设置有防护挡板4,且防护挡板4高于输送带3,所述外壳2的一端设有升降挡板5,且升降挡板5与齿轮6相互连接,所述齿轮6与伺服电机7相互连接,且伺服电机7位于外壳2的一侧,所述外壳2内部的顶端设有吸收层9,且吸收层9的内部设有若干水管8,并且水管8的两端延伸至外壳2的外侧,所述外壳2内部的底端设有若干风机10,且干风机10位于输送带3的正下方;
[0022]外壳2的两侧设有滑槽201,且通过滑槽201与升降挡板5两侧的滑块502构成滑动连接结构,有利于升降挡板5能够在外壳2的两侧升降滑动;
[0023]外壳2的内壁两侧设有风道202,且风道202旁设有风机10,有利于,底端风机10吹出的风能通过风道202对污泥进行一个降温处理;
[0024]输送带3的侧面设置有防护挡板4,且防护挡板4高于输送带3,能够避免污泥能够渗漏到装置的其它部分,保证了污泥的干化效率;
[0025]升降挡板5内侧设置有卡齿501,且卡齿501与齿轮6构成啮合连接结构,并且齿轮6与伺服电机7相连,有利于通过伺服电机7带动齿轮6旋转,从而让与之啮合的卡齿501带动升降挡板5上下位移;
[0026]吸收层9位于外壳2内部的顶端,且吸收层9内设有若干条水管8,有利于被污泥加热后的空气上升,能够对吸收层9的内部设置的水管8内的凉水进行加热,有效的利用了污泥的热量。
[0027]工作原理:根据图1

4,首先操作人员将污泥放置在靠近升降挡板5一侧的输送带3上,污泥会被输送带3周边设置的防护挡板4给挡住,接着启动伺服电机7带动齿轮6旋转,从而让与之啮合的卡齿501带动升降挡板5上下位移,通过下移的升降挡板5能将具有流动性的污泥抹平,能够使得污泥在对内部空气进行均匀加热,且还能控制器进入装置内的厚度,接着启动底座1上设置的风机10,空气通过风道202被污泥进行加热,并且加热后的空气上升,能够对吸收层9的内部设置的水管8内的凉水进行加热,有效的利用了污泥的热量,且流动的空气也能加速污泥的干化速度,干化后的污泥则动输送带3的另一端排出,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外壳(2),且外壳(2)内设有输送带(3),并且输送带(3)贯穿外壳(2)并延长至其两端外,所述输送带(3)的侧面设置有防护挡板(4),且防护挡板(4)高于输送带(3),所述外壳(2)的一端设有升降挡板(5),且升降挡板(5)与齿轮(6)相互连接,所述齿轮(6)与伺服电机(7)相互连接,且伺服电机(7)位于外壳(2)的一侧,所述外壳(2)内部的顶端设有吸收层(9),且吸收层(9)的内部设有若干水管(8),并且水管(8)的两端延伸至外壳(2)的外侧,所述外壳(2)内部的底端设有若干风机(10),且干风机(10)位于输送带(3)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窖协同处置过程中污泥干化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2)的两侧设有滑槽(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珍梁帆马宇飞陈升勇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环能远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