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03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制造绝缘子的专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包括内模和套装在内模上的外模,外模和内模之间围成包覆腔,或者外模、内模和上模共同围成包覆腔,外模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外模上开设有注胶孔,注胶孔与包覆腔相连通;上模中开设有钢帽定位腔,钢帽定位腔具有连通包覆腔的卡口,卡口位于上模的底壁上,内模中开设有钢脚定位腔,钢脚定位腔具有连通包覆腔的插口,插口开设在内模的顶壁上,钢帽定位腔与钢脚定位腔同轴设置;上模底部开设有上模腔,外模能插设入上模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模具的整体性,减小注胶过程中模具的位置偏差。注胶过程中模具的位置偏差。注胶过程中模具的位置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制造绝缘子的专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通常安装于不同电位的导体之间或者导体与接地构件之间,起到电气绝缘和机械固定的作用。绝缘子按其安装方式通常分为盘形悬式绝缘子和柱式绝缘子,其中盘形悬式绝缘子的使用量占绝大多数。盘形悬式绝缘子一般采用瓷质绝缘体,而瓷质绝缘体容易沉积灰尘,沉积的灰尘容易在雨水、露水等潮湿环境中造成闪络,影响绝缘子的绝缘性能。
[0003]为此,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910383341.4公布了一种新结构的复合盘形绝缘子及其制造方法,其在绝缘芯体的工作部上一次成型硅橡胶伞裙,利用硅橡胶绝缘强度高、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的优点来提高绝缘子的抗污能力,但是硅橡胶伞裙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绝缘子具有两个以上伞裙时,甚至造成其中的一伞裙碰触到相邻的伞裙,不能达到理论上增大爬电距离的预期,致使绝缘子仍停留在陶瓷伞裙上。
[0004]中国技术专利202022192934.3公布了一种盘形双裙瓷复合绝缘子,其在上伞裙和下伞裙上分别包覆有用氟硅橡胶制成的上护套和下护套,上护套与钢帽搭接口处设置有上粘接密封层,下护套与瓷本体下端面搭接口处设置有下粘接密封层,上护套和下护套在上伞裙和下伞裙之间的搭接口处用中间粘接密封层相连。该绝缘子虽然实现了上伞裙和下伞裙的全面包覆,但整体性不高,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粘结密封处容易失效,造成上护套和下护套脱落,防护时效短。
[0005]因此,研发一款能整体包覆绝缘子的模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能够提高模具的整体性,提高包覆质量。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下模包括内模和套装在内模上的外模,外模和内模之间围成包覆腔,或者外模、内模和上模共同围成包覆腔,外模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外模上开设有注胶孔,注胶孔与包覆腔相连通;上模中开设有钢帽定位腔,钢帽定位腔具有连通包覆腔的卡口,卡口位于上模的底壁上,内模中开设有钢脚定位腔,钢脚定位腔具有连通包覆腔的插口,插口开设在内模的顶壁上,钢帽定位腔与钢脚定位腔同轴设置;上模底部开设有上模腔,外模能插设入上模腔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中开设有连通钢帽定位腔的第一通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钢帽定位腔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槽,通气槽的下端与包覆腔相连
通、上端与第一通孔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第一通孔连通上模的顶壁,第一通孔内贯穿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顶出机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模中开设有连通钢脚定位腔的第二通孔。
[0012]进一步的,第二通孔连通内模的底壁,第二通孔内贯穿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第二顶出机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内模固定在移动平台上,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分别与移动平台滑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分别通过直线导轨与移动平台滑动连接,直线导轨上设置有限位机构。
[0015]进一步的,移动平台上设有外模模框,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位于外模模框内,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分别通过直线导轨连接在外模模框的内壁上。
[0016]进一步的,移动平台连接有升降装置。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由于上模中开设有钢帽定位腔,钢帽定位腔具有卡口,内模中开设有钢脚定位腔,钢脚定位腔具有插口,钢帽定位腔与钢脚定位腔同轴设置,使得绝缘子放置入模具中后,钢帽定位腔和钢脚定位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绝缘子进行限定,避免绝缘子在注胶过程中发生水平位移。由于下模包括内模和套装在内模上的外模,上模底部开设有上模腔,外模能插设入上模腔中,使得上模将整个下模包裹其中,提高了模具的整体性,能够避免注塑过程中各部件发生位移,从而提高伞裙包覆过程的稳定性。
[0019]2. 由于钢帽定位腔的顶部连通第一通孔,钢帽定位腔的侧壁开设有通气槽,通气槽的底部与包覆腔相连通,使得注塑过程中包覆腔内产生的空气可以经由通气槽

钢帽定位腔

第一通孔排出;同样的钢脚定位腔的底部连通第二通孔,包覆腔下部的空气可以经由钢脚定位腔、第二通孔排出,从而能够保证硅橡胶在包覆腔内完全流动,完整包覆伞裙表面,提高包覆质量。
[0020]3.由于钢帽定位腔顶部和钢脚定位腔底部分别设置有竖直的顶出机构,脱模时顶出机构能够对绝缘子施以助力,使得脱模更容易,能够避免包覆层的损坏或陶瓷伞裙的损坏。
[0021]4.由于下模下方设置有移动平台,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分别与移动平台滑动连接,使得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的移动更为顺畅,避免合模或脱模过程中对绝缘子的损坏。
[0022]5.由于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分别通过直线导轨与移动平台滑动连接,直线导轨上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能够限定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的移动距离,保证合模之后的外模与内模同轴,绝缘子的伞裙与包覆腔同轴,从而能够避免外模对伞裙的碰撞损伤。
[0023]6.由于移动平台上设有外模模框,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位于外模模框内,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分别通过直线导轨连接在外模模框的内壁上,外模模框能够进一步对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进行限位,保证外模运行的稳定性。
[0024]7.由于移动平台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能够带动移动平台上下移动,使上下模的合模或开模过程更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中A向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记为:
[0029]1.绝缘子;11.钢帽;12.伞裙;13.钢脚;2.上模;20.上模腔;21.钢帽定位腔;210.通气槽;22.第一通孔;23.第三通孔;3.下模;30.包覆腔;31.内模;310.钢脚定位腔;311.第二通孔;32.外模;321.第一外模;322.第二外模;41.第一顶出油缸;42.第二顶出油缸;5.注胶孔;6.移动平台;7.直线导轨;8.升降油缸;9.外模模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1]本技术中以水平方向上内模与其他部件的位置关系为参考, 将朝向内模中心的方向视为内,反之,将远离内模中心的方向视为外。
[0032]本实施例以双裙瓷绝缘子1为例,绝缘子1由固定在一起的钢帽11、两层盘状伞裙12以及钢脚13组成。
[00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由上模2和下模3组成。下模3包括内模31和套装在内模31上的外模32,外模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模321和第二外模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下模包括内模和套装在内模上的外模,外模和内模之间围成包覆腔,或者外模、内模和上模共同围成包覆腔,外模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外模上开设有注胶孔,注胶孔与包覆腔相连通;上模中开设有钢帽定位腔,钢帽定位腔具有连通包覆腔的卡口,卡口位于上模的底壁上,内模中开设有钢脚定位腔,钢脚定位腔具有连通包覆腔的插口,插口开设在内模的顶壁上,钢帽定位腔与钢脚定位腔同轴设置;上模底部开设有上模腔,外模能插设入上模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中开设有连通钢帽定位腔的第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帽定位腔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槽,通气槽的下端与包覆腔相连通、上端与第一通孔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包覆绝缘子复合层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连通上模的顶壁,第一通孔内贯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希文蒲峰牛志森刘捷孙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淄博电瓷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