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输送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932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尖瓣输送手柄,包括输送手柄,输送手柄包括输送壳体和若干拉线控制装置;拉线控制装置包括:一内管,远段固定于输送壳体内部;一外管,远端贯穿输送壳体的近端且套设在内管外,近端位于输送壳体外,外管至少与内管的中部及近段、输送壳体的近端轴向滑动连接;一输送拉线,远端依次沿外管内部、内管内部轴向延伸至输送壳体外,近端连接于外管的近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管在内管外滑动连接的方式实现推拉调控输送拉线,推拉更顺畅可靠,在用于三尖瓣经股瓣膜修复器的夹片开合时,更为准确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尖瓣输送手柄
[0001]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21年11月10日的中国专利申请2021113240164的优先权。本申请引用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


[0002]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三尖瓣输送手柄。

技术介绍

[0003]三尖瓣位于人体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其形态上是三个瓣叶与心室内的腱索相连,用于阻止右心室的血液逆流回右心房的作用。具体的,三尖瓣如同一个“单向活门”,保证血液循环由右心房一定向右心室方向流动和通过一定流量。当右心室收缩时,心脏挤压室内血液,血液冲击瓣膜。三尖瓣关闭,血液不倒入右心房。但当三尖瓣结构发生损伤或心脏发生损伤时,就会引发三尖瓣返流现象。
[0004]目前通过收束治疗三尖瓣返流的方式主要有外科开胸手术和内科微创手术两种。外科开胸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以及术后长期而昂贵的康复治疗,使大量患者不愿接受该种治疗方式。而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治疗手术的内科微创手术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创伤更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的新型治疗方法。
[0005]在进行瓣膜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经股瓣膜修复器来实现。经股瓣膜修复器通过其夹合结构来夹合瓣叶,而经股瓣膜修复器需要与其配合的输送器来对其进行输送、控制其形态和释放。例如,在输送器中通过输送手柄中的拉线控制装置对输送拉线进行输送或回拉,在输送或回拉过程中,可能需要短距离精确操作,也可能需要大幅度操作,在操作完成后,需要保持输送拉线处于稳定不动状态。但是现有的拉线控制装置缺少上述功能,因此需要一种可以稳定且精确控制输送拉线的输送手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在三尖瓣瓣膜治疗过程中,缺少一种能精确控制输送拉线的输送手柄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尖瓣输送手柄。
[0007]一种三尖瓣输送手柄,包括一输送手柄,所述输送手柄包括一输送壳体和若干拉线控制装置;
[0008]所述拉线控制装置包括:
[0009]一内管,远段固定于所述输送壳体内部;
[0010]一外管,远端贯穿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且套设在所述内管外,近端位于所述输送壳体外,所述外管至少与所述内管的中部及近段、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轴向滑动连接;
[0011]一输送拉线,远端依次沿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内部轴向延伸至所述输送壳体外并经过输送管后与三尖瓣经股瓣膜修复器的夹片可拆卸连接,所述输送拉线的近端连接于所述外管的近端。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设置有外装孔,所述外管通过所述外装孔贯
穿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并沿轴向方向在所述外装孔内滑动。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管的远端设置有:
[0014]一阻尼环,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并与所述内管贴合。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为防滑层。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管的远段通过一内装夹与所述输送壳体的内部连接,所述内管的远段可在所述内装夹与所述输送壳体之间倾斜晃动。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装夹包括:
[0018]一装夹底座,顶面具有下半圆柱槽;
[0019]一装夹顶块,底面具有上半圆柱槽,所述装夹顶块连接于所述装夹底座上方,所述上半圆柱槽和所述下半圆柱槽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内管的圆柱槽,所述圆柱槽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管的外径。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线控制装置还包括:
[0021]一推动块,设置在外管的近端,带动所述外管沿轴向滑动。
[00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线控制装置还包括:
[0023]一推动滑板,固定在所述输送壳体近端侧边,所述推动滑板上沿轴向设置有推动滑槽;
[0024]所述推动块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推动滑槽滑动连接。
[00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线控制装置还包括:
[0026]一启动块,设置在所述推动块上,内侧设置有防推卡;
[0027]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对应设置有卡凹口,所述卡凹口与所述防推卡可拆卸卡合连接;
[0028]当所述卡凹口与所述防推卡卡合连接时,推动块无法沿外管轴向方向移动,所述输送拉线的长度被锁定,当需要拉动或输送所述输送拉线时,按压启动块,将所述卡凹口与所述防推卡分离,轴向滑动所述推动块,以实现拉动或输送所述输送拉线。
[00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线控制装置还包括:
[0030]一旋控装置,设置在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输送拉线的近端固定。
[0031]作为优选方案,当所述拉线控制装置设置有推动块时,所述外管的近端通过所述推动块固定安装所述旋控装置,所述输送拉线贯穿所述推动块后与所述旋控装置固定。
[003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控装置包括:
[0033]一外圈体,至少顶面敞开且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外穿孔;
[0034]一内圈体,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外圈体内,与所述外圈体的内壁具有间隙;
[0035]所述输送拉线的近端穿过所述外穿孔与所述内圈体的外壁缠绕连接。
[003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圈体上下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部直径,所述内圈体上下两端外壁与所述外圈体的内壁贴设,所述内圈体的中部外壁缠绕所述输送拉线。
[003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圈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内圈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内穿孔;
[0038]所述输送拉线的近端依次穿过一个所述外穿孔和一个所述内穿孔后再次从另一个与所述内穿孔对应的所述外穿孔伸出。
[003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穿孔位于所述外穿孔内侧,致使所述内穿孔与所述外穿孔相对应设置。
[004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圈体上端设置有一操作端,通过所述操作端旋转所述内圈体。
[004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操作端为拉线操作柄、端面槽口或端面凸块。
[004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手柄的远端设置有一过渡件,所述输送手柄通过过渡件连接所述输送管的近端;
[0043]所述过渡件上设置有若干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数量不低于穿过所述输送手柄的所述输送拉线的数量,所述穿线孔的长度方向为所述输送手柄的轴向,所述穿线孔连通所述过渡件的近端和远端;
[0044]所述输送拉线的近端通过所述穿线孔进入所述输送手柄内部。
[004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穿线孔与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过渡线管,所述过渡线管的远端连通对应的所述穿线孔,所述过渡线管的近端连通对应的所述内管,所述穿线孔、所述过渡线管和所述内管在所述输送手柄内部形成拉线通道。
[0046]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三尖瓣输送手柄,具有如下优点:
[0047]1、通过外管在内管外滑动连接的方式实现推拉调控输送拉线,推拉更顺畅可靠,在用于三尖瓣经股瓣膜修复器的夹片开合时,更为准确可靠。
[0048]2、阻尼环的设计,与内管紧密贴合,在推动外管时产生一定的阻尼,防止了外管轻微受力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尖瓣输送手柄,包括一输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手柄包括一输送壳体和若干拉线控制装置;所述拉线控制装置包括:一内管,远段固定于所述输送壳体内部;一外管,远端贯穿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且套设在所述内管外,近端位于所述输送壳体外,所述外管至少与所述内管的中部及近段、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轴向滑动连接;一输送拉线,远端依次沿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内部轴向延伸至所述输送壳体外,近端连接于所述外管的近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尖瓣输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设置有外装孔,所述外管通过所述外装孔贯穿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并沿轴向方向在所述外装孔内滑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尖瓣输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远端设置有:一阻尼环,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并与所述内管贴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尖瓣输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为防滑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尖瓣输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远段通过一内装夹与所述输送壳体的内部连接,所述内管的远段可在所述内装夹与所述输送壳体之间倾斜晃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尖瓣输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装夹包括:一装夹底座,顶面具有下半圆柱槽;一装夹顶块,底面具有上半圆柱槽,所述装夹顶块连接于所述装夹底座上方,所述上半圆柱槽和所述下半圆柱槽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内管的圆柱槽,所述圆柱槽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管的外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尖瓣输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控制装置还包括:一推动块,设置在外管的近端,带动所述外管沿轴向滑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尖瓣输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控制装置还包括:一启动块,设置在所述推动块上,内侧设置有防推卡;所述输送壳体的近端对应设置有卡凹口,所述卡凹口与所述防推卡可拆卸卡合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尖瓣输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控制装置还包括:一旋控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意黄文晞耿肖肖刘瑩吴明明陈大凯
申请(专利权)人: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