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线衬套及经皮介入的导管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79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线衬套及经皮介入的导管泵,所述分线衬套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及所述第四限位部均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基体同轴布置并贯穿所述基体,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及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相互隔离;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及所述第三限位部隔离,所述第四限位部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隔离。该分线衬套可以使得冲洗管与驱动电机的转轴同轴布置,提高冲洗效果,且还能减少各种管线之间的缠绕。能减少各种管线之间的缠绕。能减少各种管线之间的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线衬套及经皮介入的导管泵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分线衬套及经皮介入的导管泵。

技术介绍

[0002]经皮介入的导管泵通过PCI手术引入心脏并安置于心室内,以用于帮助心脏将富氧血液输送至全身。该导管泵包括用于抽吸血液的轴流叶轮、为轴流叶轮提供动力的电机、监测血液流压的光纤传感器、监测电机壳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为轴流叶轮提供灌注冲洗液的冲洗管。其中,电机的三相电缆线的近端从体内延伸至体外,并与外部电源连接,光纤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缆线的近端从体内延伸至体外,并与控制主机连接,冲洗管的近端从体内延伸至体外,并与灌注液源连接。通常,三相电缆线的近端、信号缆线的近端、冲洗管的近端均集成于一导管中,再延伸至体外,所述导管泵还包括加强导丝,所述加强导丝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内腔中以加强所述导管的刚度。
[0003]现有技术中,三相电缆线的近端、信号传输缆线的近端、冲洗管的近端、加强导丝近端均从电机的尾端延伸出来,并集成于所述导管内。这样的设置,使得冲洗管与电机的转轴不能同轴设置,影响对泵的冲洗效果,也容易发生三相电缆线、信号传输缆线、冲洗管以及加强导丝相互之间缠绕扭结,进而导致三相电缆线短路、光纤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缆线折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线衬套及经皮介入的导管泵,以使得对经皮介入的导管泵的冲洗管能够与电机的转轴同轴布置,提高灌注冲洗效果,且还减少冲洗管、加强导丝及各类缆线之间的缠绕扭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线衬套,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及所述第四限位部均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基体同轴布置并贯穿所述基体,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及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相互隔离;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及所述第三限位部隔离,所述第四限位部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隔离。
[0006]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绕所述基体的轴线间隔地布置。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限位部绕所述基体的轴线间隔地布置。
[0008]可选地,所述第四限位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四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周。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从所述基体的侧面向内凹陷的第一槽,所述第一槽
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槽的底壁至少部分地形成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到所述基体的轴线的距离沿远端到近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在所述基体上内嵌的第二槽。
[0012]可选地,所述第四限位部包括从所述基体的侧面向内凹陷的第三槽,所述第三槽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壁上还设有豁口,且所述豁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三槽的位置在所述基体的周向上相对应;所述第三槽的至少部分底壁形成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到所述基体的轴线的距离沿远端到近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经皮介入的导管泵,包括驱动电机、加强导丝、冲洗管及传感器组件,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轴和第一缆线,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二缆线;所述经皮介入的心脏导管泵还包括上述分线衬套;所述分线衬套与所述转轴同轴布置;所述冲洗管穿过所述分线衬套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缆线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加强导丝穿过于所述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缆线穿过所述第四限位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分线衬套及经皮介入的导管泵具有如下优点:
[0016]前述的分线衬套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及所述第四限位部均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基体同轴布置并贯穿所述基体,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及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相互隔离;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及所述第三限位部隔离,所述第四限位部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隔离。所述分线衬套可应用于所述经皮介入的导管泵,具体是设置在电机尾端,且所述基体与所述电机的转轴同轴布置,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穿设冲洗管,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穿设三相电缆线、所述第三限位部用于穿设加强导丝,所述第四限位部用于穿设信号传输缆线,这样一来,冲洗管就与电机的转轴同轴布置,能够改善灌注冲洗效果,并且通过各个限位部的限位作用,可以减少冲洗管、三相电缆线、加强导丝、信号传输缆线之间相互缠绕。
[0017]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绕所述基体的轴线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供电机的一相缆线穿设,使得三相电缆线相互分离,避免发生缠绕而导致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与图1的观察方位不同;
[0021]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与图2及图1的观察方位不同;
[0022]图4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衬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衬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与图4的观察方位不同;
[0024]图6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经皮介入的导管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经皮介入的导管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去除尾盖以显示分线衬套;
[0026]图8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经皮介入的导管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去除尾盖及分线衬套并显示出冲洗管与电机的转轴同轴布置;
[0027]图9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经皮介入的导管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去除尾盖,并显示冲洗管及分线衬套上的第二斜面;
[0028]图10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经皮介入的导管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去除尾盖,并显示分线衬套及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缆线、冲洗管。
[002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100

基体,101

第一节段,102

第二节段,110

第一限位部,111

豁口,120

第二限位部,121

第一斜面,130

第三限位部,140

第四限位部,141

第二斜面,200

抽吸管,300

泵壳,4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线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及所述第四限位部均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基体同轴布置并贯穿所述基体,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及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相互隔离;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及所述第三限位部隔离,所述第四限位部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绕所述基体的轴线间隔地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限位部绕所述基体的轴线间隔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四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从所述基体的侧面向内凹陷的第一槽,所述第一槽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的底壁至少部分地形成为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霖郭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心恒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