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插入鞘管,包括管座、主管体、内衬管和连接件;所述主管体包括头端,所述管座设置在所述头端的外部,所述管座并与所述管座的所述头端粘接;所述内衬管设置在所述头端的内部,所述内衬管与所述头端在所述主管体的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所述连接件包括接合杆,所述接合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内衬管和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并与所述管座连接。所述主管体与所述管座在粘接的同时还通过所述连接件进一步连接,使得所述主管体与所述管座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主管体与所述管座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主管体与所述管座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插入鞘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插入鞘管。
技术介绍
[0002]可撕裂鞘是一种具有扩张功能,同时能帮助器械进入人体管腔例如血管的医用插入鞘管。如图1所示,可撕裂鞘包括插管鞘10和扩张器20,扩张器20用于部分地穿设在插管鞘10内,插管鞘10包括可撕裂管体11和可撕裂座12,可撕裂座12连接于可撕裂管体11的近端。在使用时,将可撕裂鞘10沿导丝经皮推入人体管腔,然后撤出导丝和扩张器20,使得插管鞘10的可撕裂管体11留置在体内,可撕裂座12位于体外,其中,可撕裂管体11的内腔构成供器械进出人体管腔的通道。器械沿可撕裂管体11的内腔进入人体管腔后,使用者通过将可撕裂座12掰成两半来使得可撕裂管体11被撕成两半,进而使得可撕裂管11能够撤出体外。
[0003]现有技术中,可撕裂管体11的材质与可撕裂座12的材质不同。具体是,可撕裂管体11的材质为PTFE,熔点为300℃
‑
400℃,可撕裂座12的材质为ABS,熔点为100℃
‑
200℃。可撕裂鞘管10的制造工艺为:先注塑形成可撕裂管体11,之后通过二次注塑形成可撕裂座12并使可撕裂座12与可撕裂管体11连接。具体是将ABS塑料置于模具中,并加热使ABS塑料融合,将可撕裂管体11插入模具,可撕裂管体11受热软化并与ABS塑料粘合在一起,最后使ABS塑料固化形成可撕裂座12。在二次注塑的过程中,可撕裂管体11作为基材,ABS塑料作为覆盖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对于两种塑料来说,若要强化粘合强度,覆盖材料的熔化温度应与基材相同,如果覆盖材料的熔化温度过低,将无法使基材的表面熔化,导致覆盖材料与基材之间的粘合不够牢固,如果覆盖材料的熔化温度过高又会导致基材软化变形,甚至会发生覆盖材料穿透基材的情况,导致工件加工失败。对于可撕裂管10来说,可撕裂管体11与可撕裂座12的材质不同,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二次注塑的温度,否则极易导致可撕裂管体11与可撕裂座12粘合不牢或者直接发生可撕裂管10加工失败的情况。此外,由于PTFE为自润滑材料,因此可撕裂管体11的表面十分光滑,这也不利于二次注塑时可撕裂座12与可撕裂管体11的连接定型,可撕裂管体11极易因受力而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插入鞘管,旨在提高构成医用导管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医用导管可正常使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导管,包括管座、主管体、内衬管和连接件;所述主管体包括头端,所述管座设置在所述头端的外部,所述管座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粘接;所述内衬管设置在所述头端的内部,所述内衬管与所述头端在所述主管体的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所述连接件包括接合杆,所述接合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内衬管和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并与所述管座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上设有沿所述主管体之径向贯穿所述头端及所述
内衬管的接合孔,所述接合杆填充在所述接合孔内。
[0007]可选地,所述接合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接合杆沿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的周向间隔布置。
[0008]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内衬塑膜,所述接合杆的一端与所述管座连接,所述接合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衬塑膜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接合杆、所述管座和所述内衬塑膜为一体加工成型。
[0010]可选地,所述内衬管与所述头端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
[0011]可选地,所述主管体还包括管身,所述管身与所述头端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管座的材质与所述主管体的材质不同。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医用插入鞘管,包括扩张器和如前所述的医用导管,所述扩张器用于部分地穿设在所述医用导管内。
[0014]可选地,所述医用插入鞘管中的医用导管撤出人体时可撕裂。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医用导管及医用插入鞘管具有如下优点:
[0016]前述的医用导管包括管座、主管体、内衬管和连接件;所述主管体包括头端,所述管座设置在所述头端的外部,所述管座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粘接;所述内衬管设置在所述头端的内部,所述内衬管与所述头端在所述主管体的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所述连接件包括接合杆,所述接合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内衬管和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并与所述管座连接。所述管座在与所述头端粘接的同时,还通过所述连接件间接地与所述主管体连接,可以提高所述管座与所述主管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减少两者之间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可撕裂鞘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未示出管座及连接件的接合杆;
[0021]图4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未示出管座及连接件的接合杆;
[0022]图5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芯棒支撑导管体时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芯棒支撑导管体时的剖视图,图中未示出接合杆。
[00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00
‑
医用导管,110
‑
主管体,111
‑
头端,112
‑
管身,120
‑
管座,130
‑
连接件,131
‑
内衬塑膜,132
‑
接合杆,140
‑
内衬管,101
‑
接合孔,200
‑
芯棒;
[0026]10
‑
插管鞘,11
‑
可撕裂管体,12
‑
可撕裂座,20
‑
扩张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
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8]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座、主管体、内衬管和连接件;所述主管体包括头端,所述管座设置在所述头端的外部,所述管座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粘接;所述内衬管设置在所述头端的内部,所述内衬管与所述头端在所述主管体的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所述连接件包括接合杆,所述接合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内衬管和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并与所述管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上设有沿所述主管体之径向贯穿所述头端及所述内衬管的接合孔,所述接合杆填充在所述接合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接合杆沿所述主管体的所述头端的周向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内衬塑膜,所述接合杆的一端与所述管座连接,所述接合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衬塑膜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扬,陆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心恒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