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38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导管,所述可拆卸导管包括外杆组件、内杆组件和操作组件,所述外杆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螺栓组件或螺母组件,所述内杆组件上相应设置有螺母组件或螺栓组件,所述外杆组件和所述内杆组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或所述螺母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杆组件远离所述外杆组件的一端连接有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用于连接系统端进行操作,且所述外杆组件和所述内杆组件分离后,所述外杆组件用于供解卡导丝穿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供的可拆卸导管采用螺栓螺母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鞘管和成像核心的连接,设计简单,易于组装及拆卸,相比卡接稳定性更好且连接强度高,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更强的可操作性。更强的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介入导管
,涉及一种可拆卸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现用的IVUS导管或者OCT导管通常由内置成像核心和外鞘管组成。其中,内置成像核心与外鞘管固定连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指引导丝与导丝交换口卡住时,即一般在外鞘管回撤过程中,当导丝交换口与指引导丝摩擦阻力较大时,造成成像导管与指引导丝卡住,此时指引导丝与鞘管弯曲使得无法撤出导管,目前有的解决方法是微微前移外鞘管来解除指引导丝交换口卡住的情形,但当卡住情况严重时,导管就无法从患者体内撤出,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亟需设计开发一种可拆卸导管,克服现有技术缺陷,以满足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导管,在本技术中,提供的可拆卸导管采用螺栓螺母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鞘管和成像核心的连接,设计简单,易于组装及拆卸,相比卡接稳定性更好且连接强度高,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导管,所述可拆卸导管包括外杆组件、内杆组件和操作组件,所述外杆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螺栓组件或螺母组件,所述内杆组件上相应设置有螺母组件或螺栓组件,所述外杆组件和所述内杆组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或所述螺母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杆组件远离所述外杆组件的一端连接有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用于连接系统端进行操作,且所述外杆组件和所述内杆组件分离后,所述外杆组件用于供解卡导丝穿入。
[0006]在本技术中,提供的可拆卸导管采用螺栓螺母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鞘管和成像核心的连接,设计简单,易于组装及拆卸,相比卡接稳定性更好且连接强度高,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
[000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采用螺栓螺母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鞘管和成像核心的连接,相比卡接稳定性更好且连接强度高,尤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导丝卡住情形时,目前通用的导管只能微微前移外鞘管来解除导丝交换口卡住的情况,本技术通过螺栓螺母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旋转取出内部成像核心,再在外鞘管中插入一定直径的解卡导丝,解卡导丝顶到外鞘管尖端推动外鞘管移动,从而达到解卡的目的,进一步降低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突发风险,保全患者的安全,相比较而言,其他形式的连接如卡接,并不能达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0008]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解卡导丝指的是小于外鞘管内腔直径的导引导丝,本实施案例中使用的外鞘管内径为0.7mm,所以选用直径小于0.7mm的导引导丝即可,如PTCA导引导丝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内容。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杆组件包括外鞘管和应力释放组件,所述外鞘管包括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所述大直径段为第一推送杆,所述小直径段为操作外鞘管,所述第一推送杆靠近所述操作外鞘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应力释放组件,所述第一推送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所述螺栓组件或螺母组件。
[001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应力释放组件具体结构是长度45mm的锥型塑胶件,近端内径4mm,外径6mm,远端内径1mm,外径2mm,具体材质可以是TPE,硅胶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内容。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鞘管内设置有导丝腔和容置腔,所述导丝腔贯通所述外鞘管,用于供导引导丝穿设;
[0012]所述导丝腔的轴线和所述容置腔的轴线成角度设置,且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第一推送杆的一端封闭。
[001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导丝腔和容置腔的大小、形状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导丝腔能够穿过解卡导丝即可,容置腔可以放置成像核心件或解卡导丝即可。
[001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杆组件包括第二推送杆和内鞘管,所述第二推送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至所述系统端,且所述第二推送杆上活动套设有所述螺母组件或螺栓组件;所述内鞘管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二推送杆设置有所述螺母组件或螺栓组件的一端内,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推送杆伸入至所述容置腔内。
[001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鞘管伸入所述容置腔内的一端设置有成像核心件。
[001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成像核心件可以是IVUS用的超声换能器或者OCT用的光学扫描成像装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内容。
[001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组件包括补液结构和系统插接件,所述补液结构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推送杆,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系统插接件。
[001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补液结构为三通结构,所述三通结构包括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系统插接件,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推送杆,所述第三出口为进液口。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补液结构的大小、材质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补液结构能在三个方向甚至多个方向连接其他部件实现流通液体的功能即可。
[002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系统插接件的长度为20~21mm,例如可以是20mm、20.1mm、20.2mm、20.3mm、20.4mm、20.5mm、20.6mm、20.7mm、20.8mm、20.9mm、21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1]所述系统插接件的直径为9~10mm,例如可以是9mm、9.1mm、9.2mm、9.3mm、9.4mm、9.5mm、9.6mm、9.7mm、9.8mm、9.9mm、1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系统插接件指的是导管端插接件,也可以是导管端的公头插接件,本技术限定了所述系统插接件的长度为20~21mm,直径为9~10mm,是因为在此尺寸范围内,使得导管端接插件能与系统端的接插件(母头)能进行插入互锁,
若不在本技术的限定范围内,会导致插不进系统接插件或者插入后过松,这是由于两者尺寸不匹配导致的。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系统插接件的材质和形状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系统插接件可以是中空圆柱形,系统插接件连接的系统端可以是空心圆柱形或实心圆柱形。
[002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母组件的长度为2.5~2.6cm,例如可以是2.5cm、2.51cm、2.52cm、2.53cm、2.54cm、2.55cm、2.56cm、2.57cm、2.58cm、2.59cm、2.6c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5]所述螺母组件的内螺纹直径为0.6~0.7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导管包括外杆组件、内杆组件和操作组件,所述外杆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螺栓组件或螺母组件,所述内杆组件上相应设置有螺母组件或螺栓组件,所述外杆组件和所述内杆组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或所述螺母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杆组件远离所述外杆组件的一端连接有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用于连接系统端进行操作,且所述外杆组件和所述内杆组件分离后,所述外杆组件用于供解卡导丝穿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组件包括外鞘管和应力释放组件,所述外鞘管包括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所述大直径段为第一推送杆,所述小直径段为操作外鞘管,所述第一推送杆靠近所述操作外鞘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应力释放组件,所述第一推送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所述螺栓组件或螺母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内设置有导丝腔和容置腔,所述导丝腔贯通所述外鞘管,用于供导引导丝穿设;所述导丝腔的轴线和所述容置腔的轴线成角度设置,且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第一推送杆的一端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组件包括第二推送杆和内鞘管,所述第二推送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至所述系统端,且所述第二推送杆上活动套设有所述螺母组件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科粱争争曹键波陈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动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