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62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涉及供氧装置领域,包括导风体、外壳、风机、斜流混氧风道、纯氧混入装置和底座;纯氧经过外壳连通的供氧管进入布氧环,通过布氧环均流喷射后,在风机驱动带来的负压效果下将通过进风口进入的自然风与纯氧在斜流混氧风道内充分混合,通过导风体底部与外壳相连出风口吹出,根据风机的功率以及出风大小,设定额定的氧气供给速度,确保导风体吹出的含氧气体能够均匀作用于工作区域范围内,从而达到局部精准送氧的目的,以克服现有鼻吸式或面罩式供氧导致使用不适、体验感差的问题。体验感差的问题。体验感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供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氧气是人体生活不可或缺的气体,氧气的浓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西藏大学供氧研究院等相关公开资料显示,高原缺氧环境导致新生儿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高达8.8

,而成年人所带来的的高原睡眠障碍综合征、高原脂代谢紊乱、高原痛风等高原类疾病更是屡见不鲜。
[0003]为缓解高原人群用氧需求,传统供氧方式为鼻吸式或面罩式供氧;通过软管连接纯氧及使用者两处,纯氧侧常用氧气钢瓶、家用制氧机或医用集中式供氧系统,使用者端可选择一次性吸氧软管直插鼻孔内部或连接呼吸面罩使用。然而由于软管连接,使用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易造成脱落、缠绕脖颈等情况;长时间使用会导致鼻粘膜损伤,皆增加使用不适,影响吸氧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以克服现有鼻吸式或面罩式供氧导致使用不适、体验感差的问题。
[0005]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导风体、外壳、风机、斜流混氧风道、纯氧混入装置、底座;外壳腔体内固定安装有风机,风机下部为斜流混氧风道,斜流混氧风道位置处安装有纯氧混入装置,所述的纯氧混入装置包括布氧环及连接在布氧环上的供氧管;斜流混氧风道位于风机与布氧环之间,斜流混氧风道与布氧环连通;外壳侧壁设置有用于连接供氧管与外部氧源的供氧管接口;导风体位于外壳体上部,导风体的底部与外壳上端风道固定连接,导风体的底部开口连通至外壳的内部腔体中。
[0006]优选的,斜流混氧风道的风口倾斜向上设置。
[0007]优选的,布氧环连通引入纯氧的供氧管,且若干个沿布氧环的腔体内壁周圈均匀设置的喷射孔。
[0008]优选的,喷射孔的轴线与布氧环管体的周线夹角小于九十度,喷射孔的出风方向与斜流混氧风道的进风方向保持一致。
[0009]优选的,外壳的侧壁及底部均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进气格栅。
[0010]优选的,导风体为首尾闭合结构,首尾闭合结构底部开口连通至外壳腔体内部,首尾闭合结构出风开口设置于首尾闭合结构朝向近人一侧。
[0011]优选的,风机采用变频风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3]本技术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导风体、外壳、风机、斜流混氧风道、纯氧混入装置、底座;外壳腔体内固定安装有风机,风机下部为斜流混氧风道,斜流混氧风道位置处安装有纯氧混入装置,所述的纯氧混入装置包括布氧环及连接在布氧环上的供氧管;
斜流混氧风道位于风机与布氧环之间,斜流混氧风道与布氧环连通;外壳侧壁设置有用于连接供氧管与外部氧源的供氧管接口;导风体位于外壳体上部,导风体的底部与外壳上端风道固定连接,导风体的底部开口连通至外壳的内部腔体中。纯氧经过外壳连通的供氧管进入布氧环,通过布氧环均流喷射后,在风机驱动带来的负压效果下将通过进风口进入的自然风与纯氧在斜流混氧风道内充分混合,通过导风体底部与外壳相连出风口吹出,根据风机的功率以及出风大小,设定额定的氧气供给速度,确保导风体吹出的含氧气体能够均匀作用于工作区域范围内,从而达到局部精准送氧的目的,以克服现有鼻吸式或面罩式供氧导致使用不适、体验感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氧装置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氧装置外观简示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氧装置仰视图。
[0017]图中,1、外壳;2、风机;3、布氧环;4、供氧管;5、导风体;6、斜流混氧风道;7、底座;8、喷射口;9、进气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0]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导风体5、外壳1、风机2、斜流混氧风道6、纯氧混入装置和底座7;外壳1腔体内固定安装有风机2,风机2下部为斜流混氧风道6,斜流混氧风道6位置处安装有纯氧混入装置,所述的纯氧混入装置包括布氧环3及连接在布氧环3上的供氧管4;斜流混氧风道6位于风机2与布氧环3之间,斜流混氧风道6与布氧环3连通;外壳1侧壁设置有用于连接供氧管4与外部氧源的供氧管4接口;导风体5位于外壳1体上部,导风体5的底部与外壳1上端风道固定连接,导风体5的底部开口连通至外壳1的内部腔体中。
[002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供氧管4沿外壳1壳体侧壁内侧设置,外壳1的壳体侧壁外侧设置有供氧管接口,用于连接供氧管4与外部氧源连接管;外壳1上部与导风体5的底部固定连接,导风体5底部开口连通至外壳1内,导风体5的出
风口6设置于朝向近人一侧。纯氧经过外壳1的供氧管4进入布氧环3,通过布氧环3均流喷射后,在风机2驱动带来的负压效果下将通过进风口进入的自然风与纯氧在斜流混氧风道6内充分混合,通过导风体5底部与外壳1相连出风口6吹出,根据需氧区域设置调节,给定纯氧供给速率,配合风机2功率以及出风大小,确保外壳1吹出的含氧气体能够均匀作用于工作区域范围内,从而达到局部精准送氧的目的,以克服现有鼻吸式或面罩式供氧导致使用不适、体验感差的问题。
[0022]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外壳1的侧壁以及底部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进气格栅9,外壳1侧壁以及底部的进风口连通至风机2下端的斜流混氧风道6,风机2驱动产生的负压效果,自然风从外壳1的侧壁以及底部的进风口进入,与布氧环3均流喷射的纯氧在斜流混氧风道6内充分混合,然后从导风体5侧壁的出风口6吹出实现均匀弥散效果。
[0023]如图3所示,底座7设置有格栅风口,能够连通至外壳1内的空腔结构,在外壳1内的底部和侧端均形成进风口结构,可以同步进风。
[0024]如图1所示,底座7上端为上接口,底座7的上接口处设置螺纹或者对接凹槽,外壳1的下端设置下对接口,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体(5)、外壳(1)、风机(2)、斜流混氧风道(6)、纯氧混入装置和底座(7);外壳(1)腔体内固定安装有风机(2),斜流混氧风道(6)设置于风机(2)下底部,斜流混氧风道(6)位置处安装有纯氧混入装置,所述纯氧混入装置包括布氧环(3)及连接在布氧环(3)上的供氧管(4);斜流混氧风道(6)位于风机(2)与布氧环(3)之间,斜流混氧风道(6)与布氧环(3)连通;外壳(1)侧壁设置有用于连接供氧管(4)与外部氧源的供氧管接口;导风体(5)设置于外壳(1)体上部,导风体(5)的底部与外壳(1)上端风道连接,导风体(5)的底部开口连通至外壳(1)的内部腔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斜流混氧风道(6)的风口倾斜向上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弥散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献忠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水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