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22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氧气混合装置和安装在固定在氧气混合装置的供氧输出端的稳压出风装置;氧气混合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固定在稳压出风装置的供氧输入端的气体混合管和安装固定在气体混合管上并用于引入空气的驱动风源,气体混合管进一步包括均流套管及连接在均流套管上并与均流套管相互连通的风源管和混合发生管,风源管上安装固定有驱动风源,均流套管连接氧源,混合发生管安装固定在稳压出风装置的供氧输入端,稳压出,风装置的供氧输出端朝向近人空间。风装置的供氧输出端朝向近人空间。风装置的供氧输出端朝向近人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供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近人空间的微环境弥散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氧气是人体生活不可或缺的气体,氧气的浓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高海拔地区特殊的缺氧环境提升高原疾病患病率,由此引发的高原痛风、高原睡眠障碍等问题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
[0003]在高原区域,供氧以纯氧直喷的方式对密闭空间进行弥散式供氧为主,以使得房间内整个空间达到设定的浓度。弥散供氧喷出口数量有限,很容易导致浓度不均,氧气弥散效果不佳的问题;除此之外,管内氧气流速较大,在喇叭状喷出口产生哨音,噪音过大,很容易影响工作、学习与生活。
[0004]对于鼻吸式供氧,使用者可选择简易的吸氧软管直接插入鼻孔内部使用或接入呼吸面罩使用,但在学习、工作、睡眠等情况下会导致人体行动/活动不便,增加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感,且易造成脱落、缠绕脖颈等情况;供氧距离过近,还易出现鼻腔黏膜受损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人空间的微环境弥散供氧装置,提升供氧利用效率,并有效缓解现有鼻吸式供氧体验感差的问题。
[0006]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氧气混合装置和安装在固定在氧气混合装置的供氧输出端的稳压出风装置;氧气混合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固定在稳压出风装置的供氧输入端的气体混合管和安装固定在气体混合管上并用于引入空气的驱动风源,气体混合管进一步包括均流套管及连接在均流套管上并与均流套管相互连通的风源管和混合发生管,风源管上安装固定有驱动风源,均流套管连接氧源,混合发生管安装固定在稳压出风装置的供氧输入端,稳压出风装置的供氧输出端朝向近人空间。
[0007]优选的,氧气混合装置的气体混合管具有通径段、渐缩段、喉部、渐扩段、通径段端口直连方式紧密连接。
[0008]优选的,氧气混合装置的气体混合管包括的风源管、均流套管、混合发生管沿同一水平轴线顺次连续布设且整体呈中空连通结构。
[0009]优选的,均流套管进一步包括均流环、与均流环相互连通且用于引入氧源的主引管、若干个沿均流环的腔体内壁周圈均匀设置的引流喷射孔。
[0010]优选的,为加强气体混合效果,均流环位于气体混合管的喉部处。
[0011]优选的,为防止混合气体由通径渐缩段管体通径侧逃逸,引流喷射孔的轴线与氧气混合装置管体的周线夹角小于九十度,引流喷射孔的入风方向与氧气混合装置的进风方向保持一致
[0012]优选的,混合发生管进一步包括与均流套管相互渐扩混合管和与稳压出风装置相
互连接固定的对外通径连接口。
[0013]优选的,稳压出风装置包括出风箱体,出风箱体设置有用于连接氧气混合装置的连接口,稳压出风装置内设置有均压导风板,均压导风板在出风箱体内倾斜设置,均压导风板从氧气混合装置的连接口侧至远端逐渐降低。
[0014]优选的,为减小箱体内部紊流,出风箱体的连接口内设置有渐扩口,均压导风板的一端与渐扩口的上端连接。
[0015]优选的,稳压出风装置的出风口处设有格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氧气混合装置和安装在固定在氧气混合装置的供氧输出端的稳压出风装置;氧气混合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固定在稳压出风装置的供氧输入端的气体混合管和安装固定在气体混合管上并用于引入空气的驱动风源,气体混合管进一步包括均流套管及连接在均流套管上并与均流套管相互连通的风源管和混合发生管,风源管上安装固定有驱动风源,均流套管连接氧源,混合发生管安装固定在稳压出风装置的供氧输入端,稳压出风装置的供氧输出端朝向近人空间。将均流套管连接氧源,通过氧气混合装置将氧气混合后,利用文丘里效应及氧源的自有压强、驱动风源转动带来的负压效果将富氧气体送入稳压出风装置,稳压出风装置通过建立垂直于空气运动方向的管壁撞击获取静压,将湍流气体调整为稳压气流、均匀出风;从稳压出风装置的出风口输出利用动压转变的静压,将富氧气体均匀分配、传输更远,到达近人空间的个性化送风环境可吸入区,形成富氧区域。通过该装置实现局部空间弥散供氧,相较于纯氧直喷方式提升了供氧利用效率,富氧气体可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并有效缓解了现有鼻吸式供氧体验感差的问题,是实现近人空间局部富氧的有效手段。
[0018]优选的,采用氧气混合装置和稳压出风装置混合富氧气体,实现近人空间可吸入区局部富氧区域微环境,提高氧气使用效率,减少氧气浪费,具有较高经济性;采用氧气混合装置和稳压出风装置,有别于传统鼻吸式供氧软管,提高使用便利,优化鼻吸式供氧体验;采用引流喷射孔的轴线与氧气混合装置管体的周线夹角小于九十度的设计,有效防止混合气体逃逸;采用均压导风板设计,改善了供氧口局部区域氧气浓度不均,均匀的出风方式,有效降低气体流速,实现降噪功能;出风箱体采用渐扩口连接设计,有效减少出风箱体内部湍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局部弥散供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氧气混合装置剖视图。
[0021]图中,1、氧气混合装置;2、稳压出风装置;3、风源管;4、均流套管;5、混合发生管;6、出风口;7、固定螺栓丝孔;8、渐扩混合管;9、通径连接口;10、主引孔;11、均流环;12、引流喷射孔;13、出风箱体;14、均压导风板;15、渐扩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包括氧气混合装置1和安装在固定在氧气混合装置1的供氧输出端的稳压出风装置2;氧气混合装置1进一步包括安装固定在稳压出风装置2的供氧输入端的气体混合管和安装固定在气体混合管上并用于引入空气的驱动风源,气体混合管进一步包括均流套管4及连接在均流套管4上并与均流套管相互连通的风源管3和混合发生管5,风源管3上安装固定有驱动风源,均流套管4连接氧源,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混合装置(1)和固定在氧气混合装置(1)的供氧输出端的稳压出风装置(2);氧气混合装置(1)包括安装固定在稳压出风装置(2)的供氧输入端的气体混合管和安装固定在气体混合管上并用于引入空气的驱动风源,气体混合管包括均流套管(4)及连接在均流套管(4)上并与均流套管(4)相互连通的风源管(3)和混合发生管(5),风源管(3)上安装固定有驱动风源,均流套管(4)连接氧源,混合发生管(5)安装固定在稳压出风装置(2)的供氧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混合管包括依次连接的通径段、渐缩段、喉部和渐扩段。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混合管包括的风源管(3)、均流套管(4)和混合发生管(5),风源管(3)、均流套管(4)和混合发生管(5)沿同一水平轴线顺次连续布设且整体呈中空连通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局部弥散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均流套管(4)包括均流环(11)、与均流环(11)相互连通且用于引入氧源的主引管(10)、若干个沿均流环(11)的腔体内壁周圈均匀设置的引流喷射孔(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献忠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水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