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47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护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包括一级护坡、坡顶防护结构、种植花池、二级生态护坡,一级护坡整体位于水下,一级护坡位于河道两侧,一级护坡的坡底与河道的护底连接成整体,二级生态护坡位于蓄水位以上,洪水位以下,坡顶防护结构位于一级护坡与二级生态护坡之间,坡顶防护结构一侧与一级护坡的坡顶连接,坡顶防护结构的另一侧嵌入二级生态护坡的底部边坡形成种植花池,种植花池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下,池内填充种植土并种植各类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有限的用地中,最大程度上留出种植空间,搭配各类挺水以及沉水植物,丰富护岸的景观元素,提升护岸整体生态效果。提升护岸整体生态效果。提升护岸整体生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护岸
,具体涉及一种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护岸是一种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护坡形式,其特点在于:(1)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保证岸坡稳定;(2)开放式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不断与周围生态系统进行物质交换;(3)可营造一个适合陆生植物、水陆两生植物、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4)刚性结构少,护坡在视觉中呈现“软效果”,景观视觉佳。
[0003]城市河道由于其用地限制,常规的生态景观缓坡护岸无实施空间,往往采用硬质挡墙护岸或硬质护脚上接部分生态护坡的方式。专利CN210216320U公开了一种城市景观河道的水利工程防护坡,包括土基及覆盖在土基外侧的护坡主体,所述护坡主体整体呈阶梯状且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土工布层、砂石垫层、第一混凝土基础防护层,阶梯状所述护坡主体上包括至少一组阶梯式生态框,所述阶梯式生态框底部设有突出水平面的第二混凝土基础防护层。通过护坡主体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较好意义上的“生态护岸”功能,它可以充分保证护岸的稳定和土基与河道之间的水分交换,增强了河道的调蓄能力和行洪能力;同时在减少坡面冲刷的前提下,碎石和种植土为护坡植物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实现了边坡防护、绿化的双重效果;虽然混凝土防护层可以满足结构稳定和抗冲刷要求,但整体景观效果差,破坏河道生态系统,硬质护脚上接部分护坡的护岸虽能满足结构稳定及生态要求,但护坡采用植物品种单一,整体形象呆板,且在有限用地内无法留出空间搭配水生植物,且硬质护脚裸露于河床以外造成较差的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在防洪排涝的基础上保证岸坡稳定,护岸均具备抗冲作用,在城市河道有限的用地中,最大程度上留出种植空间,可以搭配各类挺水以及沉水植物,极大丰富护岸的景观元素,提升护岸整体生态效果,兼具结构稳定与景观美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一种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包括一级护坡、坡顶防护结构、种植花池、二级生态护坡,所述一级护坡位于河道两侧,其底部与河道的护底连接成整体;二级生态护坡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所述坡顶防护结构位于所述一级护坡与所述二级生态护坡之间,所述坡顶防护结构一侧与所述一级护坡的坡顶连接,所述坡顶防护结构的另一侧嵌入二级生态护坡的底部边坡形成种植花池;所述一级护坡和所述种植花池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下。
[0006]优选地,所述一级护坡与河道护底均采用格宾护垫的防护形式,从上到下依次为生态卵石、格宾护垫和土工膜。
[0007]优选地,所述二级生态护坡为蜂巢格室护岸,蜂巢格室护岸自上而下为种植土、蜂
巢格室和土工膜。
[0008]优选地,所述蜂巢格室之间通过连键连接形成整体,蜂巢格室通过锚钎与二级生态护坡固定。
[0009]优选地,所述二级生态护坡底部向坡顶防护结构水平延伸,高度低于坡顶防护结构,二级生态护坡水平延伸的底部、二级生态护坡和坡顶防护结构共同形成种植花池。
[0010]优选地,所述种植花池的底部宽度为0.8~1米。
[0011]优选地,所述坡顶防护结构为预制混凝土柱状的仿木桩,仿木桩一排紧密排列,柱径为0.2m~0.25m,桩长1.5m~2m,嵌入二级生态护坡的底部边坡1m~1.5m,所述仿木桩内置螺纹钢筋,表层为仿木纹。
[0012]优选地,所述一级护坡与二级生态护坡的坡比为1:1.5。
[0013]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针对城市河道用地受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通过使用格宾护垫(抗冲流速为3m/s)和蜂巢格室(抗冲流速为1.5~2m/s)满足汛期行洪的抗冲刷作用,通过仿木桩嵌固可作为挡土支护结构满足整体岸坡的稳定,且仿木桩体型较小,可最大程度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留出种植空间,表层仿木纹具有生态效果,通过种植花池内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的搭配,极大丰富了护岸的景观元素,提升护岸整体生态效果,因此该护岸较常规生态护岸而言,兼具结构稳定与景观美观要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级护坡形式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仿木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二级护坡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种植花池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一级护坡;2、坡顶防护结构;3、种植花池;4、二级生态护坡;5、格宾护垫;6、土工膜;7、生态卵石;8、仿木桩;9、螺纹钢筋;10、棕色仿木纹;11、种植土;12、蜂巢格室;13、锚钎;14、各类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一级护坡1、坡顶防护结构2、种植花池3、二级生态护坡4,一级护坡1整体位于水下,一级护坡1位于河道两侧,一级护坡1的坡底与河道的护底连接成整体,二级生态护坡4位于蓄水位以上,洪水位以下,坡顶防护结构2位于所述一级护坡1与所述二级生态护坡4之间,坡顶防护结构2一侧与一级护坡1的坡顶连接,坡顶防护结构2的另一侧嵌入二级生态护坡4的底部边坡形成种植花池3,种植花池3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下种植花池3内填充种植土11并种植各类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14,一级护坡1与二级生态护坡4的坡比为1:1.5,可以减少工程占地。
[0022]一级护坡,与河道护底均采用格宾护垫的防护形式,从上到下依次为生态卵石7、格宾护垫5和土工膜6,格宾护垫的防护形式,可以满足汛期行洪抗冲刷作用,也可以抵抗日
常水流的侵蚀,保护一级护坡1和河道,提高使用年限;二级生态护坡4为蜂巢格室护岸,蜂巢格室护岸自上而下为种植土11、蜂巢格室12和土工膜6,蜂巢格室12规格采用15cm
×
15cm,高度15cm~20cm,蜂巢格室12之间通过连键连接形成整体,连键穿过蜂巢格室12中间的孔洞,将蜂巢格室12串为整体,蜂巢格室12通过锚钎13与二级生态护坡4固定连接,锚钎13可设置在蜂巢格室12的孔壁上进行锚固,也可以设置在连键上对蜂巢格室12进行锚固,在蜂巢格室12的种植土11中喷洒草籽,二级生态护坡4坡顶以上为堤顶道路或城市市政道路。
[0023]二级生态护坡4底部向坡顶防护结构2水平延伸,高度低于坡顶防护结构2,二级生态护坡4水平延伸的底部、二级生态护坡4和坡顶防护结构2共同形成种植花池3,种植花池3底部的宽度为0.8~1米,内部填充种植土11后搭配各类挺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河道蓄水位略高于种植花池3,满足花池内植物需水要求;坡顶防护结构2为预制混凝土柱状的仿木桩8,仿木桩8一排紧密排列,柱径为0.2m~0.25m,桩长1.5m~2m,嵌入二级生态护坡4的底部边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护坡、坡顶防护结构、种植花池、二级生态护坡,所述一级护坡位于河道两侧,其底部与河道的护底连接成整体;二级生态护坡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所述坡顶防护结构位于所述一级护坡与所述二级生态护坡之间,所述坡顶防护结构一侧与所述一级护坡的坡顶连接,所述坡顶防护结构的另一侧嵌入二级生态护坡的底部边坡形成种植花池;所述一级护坡和所述种植花池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护坡与河道护底均采用格宾护垫的防护形式,从上到下依次为生态卵石、格宾护垫和土工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生态护坡为蜂巢格室护岸,蜂巢格室护岸自上而下为种植土、蜂巢格室和土工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具结构与景观要求的城市河道复式生态护岸,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文宇刘晶晶陈兴张云王瑞科王凡尚亚雄张海洋王天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