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具有单件片材形式的包装盒,包括:通过外盒侧板形成的外盒结构,外盒侧板具有外盒底部,其具有共用边缘以及横向于共用边缘延伸的外底部边缘;通过内托侧板形成的内托结构,内托侧板具有内托底部,其在共用边缘处连结至外盒底部且具有横向于共用边缘的第一和第二边缘、以及与共用边缘相对的第三边缘,其中,外盒侧板和内托侧板能够通过在共用边缘处折叠而相对于彼此旋转;外盒结构和/或内托结构具有双层侧壁,其通过位于外底部边缘中的一个处和/或位于第一、第二、第三边缘中的一个处的折叠结构形成,其包括通过压线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连结在相应边缘处,第四侧面能够固定至相应的底部。相应的底部。相应的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盒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盒。特别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单件片材形式的包装盒。更特别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流盒,其能够快速成型且具有高防护作用。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通常使用包装盒来盛装各种各样的物品,以对物品进行防护。由于现代社会中物品经常会被远程运输,对其包装盒,特别是物流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包装盒,如果希望达到好的防护和缓冲效果,盒子的成型复杂且低效;成型简单的包装盒往往防护性能欠佳;并且常常在盒内使用由EPE、EPS、泡沫托、塑料袋等石油基非环保塑料材料制成的缓冲材料,对环境污染较大。
[0003]因此,希望存在一种包装盒,其成型步骤简便快捷,方便操作且无需特殊技能即可使包装盒成型,同时防护性能高,能够满足恶劣运输环境的需要。此外,还希望包装盒自然环保、材料尺寸利用率高,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和满足上文提到的需求,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新型包装盒,其采用一片式结构,组装成型简单便捷,能够实现自动化糊盒,节省人力,并且防护性能高,能够满足恶劣运输环境的需要。
[0005]根据本公开的包装盒包括:
[0006]外盒结构,其通过外盒侧板形成,所述外盒侧板具有外盒底部,所述外盒底部具有共用边缘以及横向于所述共用边缘延伸的外底部边缘;
[0007]内托结构,其通过内托侧板形成,所述内托侧板具有内托底部,所述内托底部在所述共用边缘处连结至所述外盒底部,且所述内托底部具有横向于所述共用边缘的内底部第一边缘和内底部第二边缘、以及与所述共用边缘相对的内底部第三边缘,其中,所述外盒侧板和所述内托侧板能够通过在所述共用边缘处折叠而相对于彼此旋转;
[0008]其中,所述外盒结构和/或所述内托结构具有双层侧壁,所述双层侧壁通过位于所述外底部边缘中的一个处和/或位于所述内底部第一边缘、内底部第二边缘、内底部第三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处的折叠结构形成,所述折叠结构包括:
[0009]第一侧面,连结在相应边缘处,
[0010]第二侧面,通过与相应边缘平行的第一压线与所述第一侧面连结,
[0011]第三侧面,通过与相应边缘平行的第二压线与所述第二侧面连结,和
[0012]第四侧面,通过与相应边缘平行的第三压线与所述第三侧面连结,且能够固定至相应的底部,
[0013]且其中,所述包装盒具有单件片材形式。
[0014]由此,可通过对单件片材形式的坯料进行冲裁以得到需要的形状和断开线,以及可能的进一步的自动糊盒操作,即可得到包装盒的初始展开形式。在运输时,可将扁平形式
的包装盒层叠在一起,不仅方便运输,而且节省空间。当需要使用包装盒时,可将具有单件片材形式的包装盒从其初始展开形式通过折叠、旋转等简单操作而达到其成盒状态,即形成可以用来盛装物体的包装盒。该过程简单、操作便捷,无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节省人力和成本。此外,外盒侧板和/或内托侧板设置了折叠结构,所述折叠结构形成包装盒的双侧侧壁,起到了非常好的缓冲作用,达到了高防护性能,满足了恶劣运输环境对包装盒防护性能的高要求。
[001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具有扁平形式的未成型状态和成型后的成盒状态,其中,在所述成盒状态下,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所述双层侧壁的彼此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有内部空间。由此,当双侧侧壁立起来时,折叠结构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面构成大致矩形的横截面,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具有空间的这种结构不仅能够使盒体更加坚固,而且在受到撞击时能够使撞击力迅速衰减,从而为盒内物体提供了多重的防护。
[001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未成型状态下,所述折叠结构的第四侧面固定结合至相应的底部。当使包装盒成型时,无需再进行第一和第二双层侧壁的第四侧面的粘贴操作,因为构成平坦底部的两个第四侧面的粘贴操作与第三和第四双层侧壁的第四侧面的粘贴操作一样,都在对单件片材形式的坯料冲裁之后再通过自动糊盒操作就已完成。无需包装盒的使用者再进行该操作,对使用者来说,操作更加简单易行。此外,原先不平整的内托底部也不会再暴露给使用者,让人觉得更加美观。
[001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托结构分别在所述内底部第一边缘和内底部第二边缘处具有包括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一双层侧壁和第二双层侧壁。
[001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双层侧壁和所述第二双层侧壁的折叠结构的第四侧面的自由边缘彼此抵接,以覆盖所述内托底部。由此为包装盒的提供了平整的内底部,以更稳定地承托包装盒内的物品
[001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底部边缘包括垂直于所述共用边缘的第一外底部边缘和第二外底部边缘,所述外盒结构在所述第一外底部边缘处具有包括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三双层侧壁,且其中,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二侧面具有朝向所述第三侧面延伸的插舌,所述插舌插入所述第一双层侧壁和第二双层侧壁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内部空间中。从而,第三双层侧壁的插舌对第一双层侧壁和第二双层侧壁的第一壁和第二壁起到了双向止挡作用,防止第一双层侧壁和第二双层侧壁向内和向外倾倒。
[002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盒侧板包括:第一连接面,在所述第二外底部边缘处连接至所述外盒底部;盖板面,通过与所述第二外底部边缘平行的第一盖板压线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面。
[002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盒侧板还包括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通过与所述第二外底部边缘平行的第二盖板压线连接至所述盖板面。
[002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托结构在所述内底部第三边缘处具有包括所述折叠结构的第四双层侧壁,且其中,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一侧面具有从所述第一侧面的侧向边缘向外延伸的第一插舌,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二侧面具有具有朝向所述第三侧面延伸的第二插舌,所述第一插舌和所述第二插舌都插入所述第一双层侧壁和第二双层侧壁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内部空间中。由此,第一插舌折叠之后与第二插舌以及第一侧面形成在角部的
直角空间结构,即,彼此垂直且相邻的三个侧面形成的直角空间结构,与第一和第二双层侧壁和的外壁的配合将更加稳定。
[002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托侧板包括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由依次连接的所述共用边缘、重叠区压线、第一重叠区断开线、第二重叠区断开线和第三重叠区断开线限定,其中,所述重叠区压线与所述共用边缘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重叠区断开线平行于所述共用边缘,所述第三重叠区断开线垂直于所述共用边缘;其中,所述内托侧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盒侧板旋转90度,在旋转过程中所述内托侧板在共用边缘和重叠区压线处被折叠,旋转后所述重叠区域夹在所述外盒底部与所述内托底部之间。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1)包括:外盒结构(10),其通过外盒侧板(100)形成,所述外盒侧板具有外盒底部(110),所述外盒底部(110)具有共用边缘(300)以及横向于所述共用边缘延伸的外底部边缘(111、112);内托结构(20),其通过内托侧板(200)形成,所述内托侧板具有内托底部(210),所述内托底部在所述共用边缘(300)处连结至所述外盒底部(110),且所述内托底部(210)具有横向于所述共用边缘(300)的内底部第一边缘(211)和内底部第二边缘(212)、以及与所述共用边缘(300)相对的内底部第三边缘(213),其中,所述外盒侧板(100)和所述内托侧板(200)能够通过在所述共用边缘(300)处折叠而相对于彼此旋转;其中,所述外盒结构(10)和/或所述内托结构(20)具有双层侧壁(160、260、270、280),所述双层侧壁通过位于所述外底部边缘(111、112)中的一个处和/或位于所述内底部第一边缘(211)、内底部第二边缘(212)、内底部第三边缘(213)中的至少一个处的折叠结构形成,所述折叠结构包括:第一侧面(161、261、271、281),连结在相应边缘处,第二侧面(162、262、272、282),通过与相应边缘平行的第一压线(141、)与所述第一侧面连结,第三侧面(163、263、273、283),通过与相应边缘平行的第二压线(142、)与所述第二侧面连结,和第四侧面(164、264、274、284),通过与相应边缘平行的第三压线(143、)与所述第三侧面连结,且能够固定至相应的底部(110、210),且其中,所述包装盒具有单件片材形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具有扁平形式的未成型状态和成型后的成盒状态,其中,在所述成盒状态下,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所述双层侧壁的彼此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有内部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未成型状态下,所述折叠结构的第四侧面(164、264、274、284)固定结合至相应的底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托结构(20)分别在所述内底部第一边缘(211)和内底部第二边缘(212)处具有包括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一双层侧壁(260)和第二双层侧壁(27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层侧壁(2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静伦,王向蕊,
申请(专利权)人:斯道拉恩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