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32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其特点在于包括大管体部、小管体部、连接环,其中大管体部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小管体部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的内圆周表面上,所述大管体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2~6圈大软凸环,所述小管体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2~6圈小软凸环,所述大管体部的外径与小管体部的外径比为1.25:1,所述大管体部的内径与小管体部的内径比为1.25:1,所述大管体部另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臭密封性能好、安装定位方便、安装定位稳定、利于管道维护、适用范围大、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本低等优点。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


[0001]本技术涉及管接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下水管密封圈。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783498.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管路接头”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技术特征: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 在使用该管路接头时,是将管路接头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分别塞入到两个管道中,来实现管道对接的。
[0003]因管路接头的两端都需要嵌装,且管路接头的中部没有其它结构用于操作、限位,这不仅易导致管路接头安装定位的便利性较差,还易导致管路接头安装定位的稳定性十分有限。在长期的水流冲击下,管路接头会发生移位,从而易导致密封性降低,进而易导致防水、防臭能力降低。尤其是管路接头的小管一侧入水时,更是会出现管路接头脱离管道的情况,导致两个管道对接断开,从而易出现污水飞溅出的情况。
[0004]因管路接头的中部没有其它结构用于操作,所以拆卸维护管道时,不能控制管路接头随哪个管道移送,这就易出现管路接头随需要更换的管道脱离另一个管道的情况,接着就需要将管路接头从需要更换的管道上拆卸下来,并将管路接头的两端分别塞入到新的管道与另一个管道中,才能完成更换维护。即使不出现管路接头随需要更换的管道脱离另一个管道的情况,也会导致管路接头的位置发生改变,同样需要再次安装管路接头。这易导致拆卸维护管道的便利性较低。
[0005]同时,该管路接头的一端仅能满足少量管径差别不大的管道实现紧密对接需求,其适用的范围十分有限。当更换的管道直径发生大的改变时,就无法直接使用先前的管路接头,需要购置新的管路接头,从而易导致管路维护的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该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具有防臭密封性能好、安装定位方便、安装定位稳定、利于管道维护、适用范围大、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其特点在于包括大管体部、小管体部、连接环,其中大管体部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小管体部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的内圆周表面上,所述大管体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2~6圈大软凸环,所述小管体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2~6圈小软凸环,所述大管体部的外径与小管体部的外径比为1.25:1,所述大管体部的内径与小管体部的内径比为1.25:1,所述大管体部另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环。
[0009]优选地,所述大管体部另一端的管口边沿上开设有第一弧形面,所述大管体部的内圆周表面与连接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弧形面,所述小管体部一端的管口边沿上开设
有第三弧形面。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环的内端面为环形漏斗面,并使环形漏斗面的外侧边与第二弧形面相切,还使环形漏斗面的内侧边与第三弧形面相切。
[0011]优选地,所述大软凸环的径向截面为两个大等腰三角形,两个大等腰三角形关于大管体部轴向中心线对称,两个大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大管体部的外圆周表面上相接。
[0012]优选地,所述大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
[0013]优选地,所述小软凸环的径向截面为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关于小管体部轴向中心线对称,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小管体部的外圆周表面上相接。
[0014]优选地,所述小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
[0015]优选地,所述限位凸环的外径大于大软凸环的外径。
[0016]优选地,所述大管体部、小管体部、限位凸环、各大软凸环与各小软凸环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该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上,通过采用大管体部、小管体部,并使大管体部的外径与小管体部的外径比为1.25:1,还使大管体部的内径与小管体部的内径比为1.25:1,以及在大管体部、小管体部上分别设置2~6圈大软凸环、2~6圈小软凸环。通过采用大小不同的管径,以及通过设置合适的外径比,能便于更多种管道实现紧密地套装,而在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的内侧能便于不同的管道嵌装,该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能便于更多种管道实现对接,其使用范围十分大。且更换的管道直径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使管道套装或嵌装在不同的位置上实现对接,无需更换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从而有助于降低维护成本。
[0018]通过采用大管体部、小管体部,并使大管体部、小管体部通过连接环连接,还在大管体部上设置限位凸环。这样能构成台阶管体,从而能便于管道的准确、稳定定位,且限位凸环也能在安装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时用于操作、限位,这不仅能保证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的安装定位十分方便、稳定,还能保证管道的对接十分可靠,在长期的水流冲击下,该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也不易出现移位的情况,其能避免管道对接出现断开的情况,从而能保证该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具有十分好的防臭、密封性能。
[0019]且在拆卸管道时,能便于通过限制限位凸环的位置,来限制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的位置,以避免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随需拆卸的管道脱离与避免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发生大的位移,从而能便于使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稳定地处于安装的位置上,这样在拆装管道时,不需要拆装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从而能大大提高拆卸维护管道的便利性。
[0020]通过设置2~6圈大软凸环、2~6圈小软凸环,不仅能保证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具有十分高的密封性,还能便于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的制造,从而能保证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的制造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中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包括大管体部1、小管体部2、连接环3,其中大管体部1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3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小管体部2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3的内圆周表面上,所述大管体部1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2~6圈大软凸环11,所述小管体部2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2~6圈小软凸环21,所述大管体部1的外径与小管体部2的外径比为1.25:1,所述大管体部1的内径与小管体部2的内径比为1.25:1,所述大管体部1另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环12。
[0026]在该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上,通过采用大管体部1、小管体部2,并使大管体部1的外径与小管体部2的外径比为1.25:1,还使大管体部1的内径与小管体部2的内径比为1.25:1,以及在大管体部1、小管体部2上分别设置2~6圈大软凸环11、2~6圈小软凸环21。通过采用大小不同的管径,以及通过设置合适的外径比,能便于更多种管道实现紧密地套装,而在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的内侧能便于不同的管道嵌装,该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能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大管体部(1)、小管体部(2)、连接环(3),其中大管体部(1)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3)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小管体部(2)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3)的内圆周表面上,所述大管体部(1)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2~6圈大软凸环(11),所述小管体部(2)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2~6圈小软凸环(21),所述大管体部(1)的外径与小管体部(2)的外径比为1.25:1,所述大管体部(1)的内径与小管体部(2)的内径比为1.25:1,所述大管体部(1)另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环(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体部(1)另一端的管口边沿上开设有第一弧形面(13),所述大管体部(1)的内圆周表面与连接环(3)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弧形面(31),所述小管体部(2)一端的管口边沿上开设有第三弧形面(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水管两级防臭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3)的内端面为环形漏斗面(32),并使环形漏斗面(32)的外侧边与第二弧形面(31)相切,还使环形漏斗面(32)的内侧边与第三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南翔
申请(专利权)人:开平市雷井水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