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24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窗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包括大小一致的第一窗帘布和第二窗帘布,所述第一窗帘布和第二窗帘布之间安装有若干个局域共振单元形成隔声窗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引入窗帘结构中,打破常规窗帘无法隔声局限性;达到轻质窗帘也可以有效阻隔噪声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其内部的局域型薄膜共振单元的固有频率,就可以改变阻隔的频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搭配使用,达到不同的降噪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


[0001]本技术涉及窗帘
,具体为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

技术介绍

[0002]窗户是房屋建筑必备结构,窗帘常与窗户配套使用,目前的窗帘以布质为主,主要发挥遮光作用,不具备隔音或保温效果,窗户需要发挥透光作用,因此多采用玻璃材质,玻璃材质的玻璃,目前有隔音比较好的中空玻璃。但在一些需要通风透气的情况下,开启窗户通风的同时,也带来噪声污染。尤其在南方地区,在秋冬季,气温凉爽舒适,但常常因为开窗后交通噪声、附近工地施工噪声等困扰而不得不关闭窗户,导致室内环境沉闷,让人深感不适。因此设计一种能有效隔音窗帘是很有必要的;
[0003]而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出现和研究为声波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局域薄膜共振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为组合设计,使薄膜组件共振进行耗能,达到隔声的功能,因此可以将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引入窗帘中,使窗帘具备一定的隔声作用,满足人们开窗通风的同时隔绝噪声污染,保持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将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引入窗帘中,通过使用布料和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结合使用达到隔声功能,解决布料隔声性能差的问题,提高窗帘的隔声效果,解决开启窗户通风的同时,带来噪声污染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包括大小一致的第一窗帘布和第二窗帘布,所述第一窗帘布和第二窗帘布之间安装有若干个局域共振单元形成隔声窗帘。
[0006]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局域共振单元通过缝纫或者胶粘的固定方式安装在第一窗帘布和第二窗帘布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局域共振单元包括两个中间镂空的框架,两个所述框架之间夹紧有一层薄膜,两个所述框架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安装有外壳板。
[0008]优选的,所述框架与薄膜之间、外壳板与框架之间均通过胶粘或者和螺栓夹紧的方式进行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框架内部镂空的短边尺寸为L1,所述框架内部镂空的长边尺寸为L2,且L2≥3L1。
[0010]优选的,还包括窗帘杆支撑件和窗帘杆,所述窗帘杆支撑件用于支撑窗帘杆,所述隔声窗帘悬挂在窗帘杆外部并可自由进行收缩。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将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引入窗帘结构中,打破常规窗帘无法隔声局限性;达到轻质窗帘也可以有效阻隔噪声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其内部的局域型薄膜共振单元的固有频率,就可以改变阻隔的频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搭配使用,达到不同的降噪目的。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中隔声窗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局域共振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局域共振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局域共振单元中框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隔声窗帘应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隔声窗帘;11、第一窗帘布;12、第二窗帘布;13、局域共振单元;131、框架;132、薄膜;133、外壳板;2、窗帘杆支撑件;3、窗帘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3]请参照图1和5所示: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包括隔声窗帘1、窗帘杆支撑件2和窗帘杆3,窗帘杆支撑件2用于支撑窗帘杆3,隔声窗帘悬挂在窗帘杆3外部并可自由进行收缩;
[0024]隔声窗帘1包括大小一致的第一窗帘布11和第二窗帘布12,第一窗帘布11和第二窗帘布12之间安装有若干个局域共振单元13,且若干个局域共振单元13之间呈一定间距进行排布,并且通过缝纫的方式进行固定,同时,第一窗帘布11和第二窗帘布12的边沿之间也可以通过缝纫的方式进行固定,该窗帘在使用时只要将窗帘杆支撑件固定于墙体上,然后将窗帘杆装配至指定位置,将窗帘通过安装孔穿过窗帘杆即可;相对于传统的布质窗帘,在隔声性能上可以有效提升,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噪声频段进行选择局域共振单元组合装配。达到不同的使用目的;
[0025]请参照图2、3和4所示:局域共振单元13包括两个中间镂空的框架131(框架131和内部镂空的形状均为为矩形,且框架131内部镂空的短边尺寸为L1,框架131内部镂空的长边尺寸为L2,且L2=3L1),两个框架131之间夹紧有一层薄膜132,两个框架131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安装有外壳板133,且框架131与薄膜132之间、外壳板133与框架131之间均通过胶
粘夹紧的方式进行固定;
[0026]上述实施例中的隔声原理如下:
[0027]局域共振单元13中的薄膜132与框架131、薄膜132和外壳133形成空气层发生耦合共振系统;当声波传递至局域型薄膜共振单元13时,声波的频率和局域型薄膜共振单元的共振固有频率吻合,引起局域型薄膜共振单元内部的薄膜共振,薄膜振动时使得薄膜发生形变,将噪声的声能转变成薄膜的应变能,从而阻断噪声的传播;通过改变薄膜的张力和空气层的厚度可以改变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即可对不同频率的声波进行阻隔;
[0028]并且共振系统的共振频率与薄膜的单位面积质量、薄膜后的空气层厚度、以及薄膜的张力大小有关系,其中共振系统的共振频率f0为:
[0029][0030]其中;M0为薄膜的单位面积质量,kg/m2;H为薄膜与外壳板之间的空气层厚度,m;ρ0为空气密度,kg/m3;c为空气中声波的速度,m/s。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小一致的第一窗帘布(11)和第二窗帘布(12),所述第一窗帘布(11)和第二窗帘布(12)之间安装有若干个局域共振单元(13)形成隔声窗帘(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局域共振单元(13)通过缝纫或者胶粘的固定方式安装在第一窗帘布(11)和第二窗帘布(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局域型薄膜共振技术的隔声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共振单元(13)包括两个中间镂空的框架(131),两个所述框架(131)之间夹紧有一层薄膜(132),两个所述框架(131)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丽霞卢庆林陈梦媛罗元易冯振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隽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