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522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系统,其包括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轨道(4)的轨道对、被初级电流流经的初级导体(3)和轨道车辆(8),轨道车辆(8)具有底盘(12)、相对于底盘(12)可转动地支承的多个车轮(9)、用于驱动车轮(9)的电机(6)和用于无接触地从初级导体(3)接收能量的接收单元(13),底盘(12)具有能导电的壳体,车轮(9)是能导电的,轨道(4)是能导电的,在底盘(12)的壳体和车轮(9)之间存在导电连接,在车轮(9)和轨道(4)之间存在导电连接。轨道(4)之间存在导电连接。轨道(4)之间存在导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系统,其包括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轨道的轨道对、被初级电流穿流的初级导体和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由DE 100 53 373B4已知一种用于无接触式能量传输的设备。该设备包括馈入装置,所述馈入装置将中频交流电馈入到长形延伸的初级导体中。移动负载可沿着初级导体移动并且分别具有线圈,该线圈与初级导体感应耦合。通过该感应耦合,能量可以从初级导体传输至负载。
[0003]由DE 10 2004 055 154 B4已知一种用于无接触式能量传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连接到长形延伸的初级导体的电源。可沿着初级导体移动的移动负载具有变压器头。变压器头具有与初级导体感应耦合的绕组。通过这种感应耦合,能量可以从初级导体向负载的变压器头传输。
[0004]通过使用已知了如下的输送系统,其包括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轨道的轨道对、被初级电流穿流的初级导体和轨道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输送系统。
[0006]根据本技术,该目的通过具有下述特征的输送系统来实现。
[0007]根据本技术的输送系统包括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轨道的轨道对、被初级电流流经的初级导体和轨道车辆。轨道车辆具有底盘、多个可相对于底盘转动地支承的车轮、用于驱动车轮的电机和用于无接触地从初级导体接受能量的接收单元。底盘具有能导电的壳体,车轮是能导电的,并且轨道是能导电的。在此,在底盘的壳体与车轮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在车轮与轨道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
>[0008]从初级导体到接收单元的能量传输是无接触的并且无磨损的。轨道车辆位于轨道上或者沿着轨道运动,其中,车轮直接与轨道接触。通过所述的导电的连接,轨道车辆的底盘的壳体经由车轮和轨道接地。因此确保了,如果在内部出现故障、例如由于绝缘出问题而导致的故障,那么在底盘的壳体上不具有危险的电压。因此,在接触底盘的壳体时对于人来说不存在电击的危险。因此,可省去底盘壳体的绝缘涂层或涂漆,并因此不会在高温下熔化或损坏这种涂层或涂漆。因此,轨道车辆可以在具有相对较高温度的环境中、例如在淬火炉中使用。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轨道铺设在底部/地面上,输送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接地点,在所述接地点处,轨道中的一个轨道在底部中电接地。例如,接地点包括嵌入底部中的接地轨。通过接地点,降低了输送系统的接地电阻。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接收单元具有次级线圈和铁氧体磁芯。在此,在底盘的壳体和铁氧体磁芯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铁氧体磁芯在此具有相对高的磁
导率。由此提高了从初级导体到接收单元的能量传输的效率。铁氧体磁芯也通过底盘的壳体接地,并且在接触铁氧体磁芯时存在对人的保护。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轨道车辆具有用于冷却铁氧体磁芯的冷却设备。铁氧体磁芯的磁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冷却设备可以防止铁氧体磁芯在具有相对高的温度的环境中、例如在炉子中的过强的升温。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冷却设备具有液体箱,冷却液可以从该液体箱被带到铁氧体磁芯处。在此,例如当轨道车辆处于具有相对高的温度的环境中时,冷却液以限定的时间间隔被喷射到铁氧体磁芯上。由此,铁氧体磁芯被冷却。冷却液然后滴到底部上并且随后汽化或蒸发。当轨道车辆离开具有相对高的温度的环境时,液体箱再次以冷却液填充。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冷却设备具有液体循环回路,通过该液体循环回路可将冷却液从液体箱带到铁氧体磁芯处并返回到液体箱。在此,冷却液借助于泵在铁氧体磁芯的表面上被泵送。由此,铁氧体磁芯被冷却。不会有冷却液流失,因此不需要再填充冷却液。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冷却设备具有珀耳帖元件,所述珀耳帖元件包括冷侧和热侧,所述珀耳帖元件这样布置在铁氧体磁芯上,使得冷侧朝向铁氧体磁芯,而热侧背离铁氧体磁芯。珀耳帖元件在此将热量从铁氧体磁芯中输送走。珀耳帖元件因此起到冷却铁氧体磁芯的作用。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珀耳帖元件布置在铁氧体磁芯的第一侧上,在铁氧体磁芯的与所述第一侧对置的第二侧上布置有隔热介质。隔热介质例如被构造为陶瓷层或隔绝膜并且减少了铁氧体磁芯在具有相对高的温度的环境中的升温。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珀耳帖元件具有正电极和负电极。在此,在电极之一与铁氧体磁芯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并且在该电极与底盘的壳体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因此铁氧体磁芯通过珀耳帖元件的电极接地,并因此不需要单独的接地。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珀耳帖元件的冷侧具有直接贴靠在铁氧体磁芯上的金属表面。在此,在金属表面与铁氧体磁芯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并且在金属表面与底盘的壳体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因此,铁氧体磁芯通过珀耳帖元件的金属表面接地,并因此不需要单独的接地。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珀耳帖元件具有正电极和负电极。在此,电极之一与金属表面电连接。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接收单元具有能导电的壳体。在此,在底盘的壳体与接收单元的壳体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接收单元的壳体因此同样通过底盘的壳体接地,并且在接触接收单元的壳体时存在对人的保护。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电机具有能导电的壳体。在此,在底盘的壳体与电机的壳体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电机的壳体因此同样通过底盘的壳体接地,并且在接触电机的壳体时存在对人的保护。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轨道车辆具有用于将由接收单元提供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整流器,整流器具有能导电的壳体。在此,在底盘的壳体与整流器的壳体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整流器的壳体因此同样通过底盘的壳体接地,并且在接触整流
器的壳体时存在对人的保护。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轨道车辆具有用于驱控电机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具有能导电的壳体。在此,在底盘的壳体与控制单元的壳体之间存在导电的连接。因此,控制单元的壳体也通过底盘的壳体接地,并且在接触控制单元的壳体时存在对人的保护。
[0023]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特征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尤其是从任务提出和/或通过与现有技术比较而提出的任务中,得到上述特征组合和/或单个上述特征和/或下面说明的特征和/或附图特征的其他有意义的组合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4]现在根据附图详细解释本技术。本技术不限于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附图仅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的主题。在此示出:
[0025]图1示出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列表:
[0027]1电流源
[0028]2补偿单元
[0029]3初级导体
[0030]4轨道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系统,其包括:轨道对,该轨道对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轨道(4),被初级电流流经的初级导体(3),和轨道车辆(8),其特征在于,轨道车辆(8)具有底盘(12)、以能相对于所述底盘(12)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多个车轮(9)、用于驱动车轮(9)的电机(6),和用于无接触地从初级导体(3)接收能量的接收单元(13),所述底盘(12)具有能导电的壳体,车轮(9)是能导电的,所述轨道(4)是能导电的,在底盘(12)的壳体与车轮(9)之间存在导电连接,在车轮(9)与轨道(4)之间存在导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4)铺设在底部(5)上,所述输送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接地点(14),所述轨道(4)之一在所述底部(5)中在所述接地点处电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接收单元(13)具有次级线圈和铁氧体磁芯,在所述底盘(12)的壳体与所述铁氧体磁芯之间存在导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8)具有用于冷却铁氧体磁芯的冷却设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设备具有液体箱,冷却液能从该液体箱被带到所述铁氧体磁芯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设备具有液体循环回路,通过该液体循环回路能够将冷却液从所述液体箱带到所述铁氧体磁芯处并返回到所述液体箱。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设备具有珀耳帖元件,该珀耳帖元件包括冷侧和热侧,该珀耳帖元件在所述铁氧体磁芯上布置成,使得所述冷侧面向铁氧体磁芯,而所述热侧背离铁氧体磁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SEW传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