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制样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216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样模具。制样模具包括底座、内模组件、环箍、外模组件和压环,环箍套设于内模组件的一端,压环套设于外模组件的一端,底座具有阶梯孔,阶梯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内模组件的另一端限位插接于第一孔,外模组件的另一端限位插接于第二孔,外模组件、内模组件之间形成制模腔,内模组件和外模组件均能够拆分成若干个内模片或外模片。通过设置能够拆分结构的内模组件、外模组件,能够极大的降低脱模难度,避免在脱模过程中损坏试样。同时,通过对内模组件的两端和外模组件的两端分别施加朝向中心轴线的压力,使得在高聚物材料反应膨胀时,内模组件和外模组件不会因受到膨胀力而松动,导致制样模具散架。导致制样模具散架。导致制样模具散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样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试验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样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空心扭剪试验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实验,对研究工程土体的变形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空心圆柱扭剪仪试样的制备是影响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结果的关键步骤。高聚物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因为具有广泛的形态和理想机械性能,高聚物及其变体已成为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修复、加固和保护的常用材料。空心扭剪试验过程中,圆柱型空心试样被施加以旋转位移和扭矩并控制三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能较准确的还原工程土体、高聚物填充物在重复交通荷载、地震荷载等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是目前研究工程中高聚物填充物性能的必要试验。
[0003]申请号为202020297595.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砂雨法制备空心圆柱砂土试样的制具,该制具包括圆筒形试样内模具、圆筒形试样外模具和圆柱状基座,圆筒形试样内模具、圆筒形试样外模具均由多块组件组成,以方便组装和脱模。但是该制具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高聚物材料具有极高的自由膨胀率,且在数秒内即可发生反应,导致采用上述制具制作高聚物试样时,高聚物材料的迅速膨胀会导致圆筒形试样内模具的各个组件之间松动、散架,得不到符合试验要求的高聚物试样。
[0005]基于以上所述,亟需一种制样模具,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样模具,能够适用于高聚物材料,在制作试样时不易变形、松动。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制样模具,包括:
[0009]内模组件,上述内模组件呈管件状,上述内模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纵向接缝,沿上述第一纵向接缝,上述内模组件能够拆分成若干个内模片;环箍,上述环箍套设于上述内模组件的一端,上述内模组件抵接于上述环箍的内侧;外模组件,上述外模组件呈管件状,上述外模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二纵向接缝,沿上述第二纵向接缝,上述外模组件能够拆分成若干外模片;压环,上述压环套设于上述外模组件的一端,上述外模组件抵接于上述压环的内侧;底座,上述底座设置有阶梯孔,上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上述第二孔的直径大于上述第一孔的直径,上述内模组件的另一端限位插接于上述第一孔,上述外模组件的另一端限位插接于上述第二孔。
[0010]可选地,上述内模组件呈阶梯形管件状,上述内模组件的一端具有第一阶梯面和第一外周面,上述环箍的内侧抵接于上述第一外周面,上述环箍的底侧抵接于上述第一阶梯面。
[0011]可选地,上述内模组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二阶梯面和第二外周面,上述第二阶梯面抵接于上述第二孔的底面,上述第二外周面抵接于上述第一孔的内壁面。
[0012]可选地,上述外模组件呈阶梯形管件状,上述外模组件的一端具有第三阶梯面和第三外周面,上述压环的内侧抵接于上述第三外周面,上述压环的底侧抵接于上述第三阶梯面。
[0013]可选地,上述底座具有至少两个固定孔,上述压环具有至少两个连接孔,上述固定孔与上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连接件穿过上述连接孔连接于上述固定孔。
[0014]可选地,上述固定孔为螺纹孔,上述连接件为螺栓。
[0015]可选地,上述内模组件的高度a大于试样的预设高度。
[0016]可选地,上述第一阶梯面的高度c大于上述试样的预设高度。
[0017]可选地,上述内模组件的高度a满足:
[0018]a≥b+35mm+c,其中,b为上述外模组件的高度,c为上述第一孔的深度。
[0019]可选地,上述内模组件包括三个内模片。
[0020]本技术所提供的制样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内模组件、外模组件,将内模组件和外模组件通过纵向接缝分别分割成可拆卸和组装的多个内模片和外模片,能够极大的降低脱模难度,避免在脱模过程中损坏试样。同时,通过对内模组件的两端和外模组件的两端分别施加朝向中心轴线的压力,使得在高聚物材料反应膨胀时,内模组件和外模组件不会因受到膨胀力而松动,导致制样模具散架。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制样模具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制样模具的正视图;
[0023]图3是拆模时第一状态下的制样模具的立体图;
[0024]图4是拆模时第二状态下的制样模具的立体图;
[0025]图5是制样模具中压环的立体图;
[0026]图6是制样模具中环箍的立体图;
[0027]图7是制样模具中外模片的组装示意图;
[0028]图8是组装内模组件时的立体图;
[0029]图9是组装内模组件时的俯视图;
[0030]图10是制样模具中底座的立体图;
[0031]图11是制样模具中底座的侧向透视图;
[0032]图12是制样模具中内模片的组装示意图;
[0033]图13是制样模具中内模组件的阶梯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内模组件;101、内模片;11、第一阶梯面;12、第一外周面;13、第二阶梯面;14、第二外周面;
[0036]2、外模组件;201、外模片;21、第三阶梯面;22、第三外周面;
[0037]3、环箍;
[0038]4、压环;41、连接孔;
[0039]5、底座;51、阶梯孔;511、第一孔;512、第二孔;52、固定孔;
[0040]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下面参照图1至图13介绍本技术所提供的制样模具。该制样模具即可用于砂土试样的制作,也可用于高聚物试样的制作,尤其是基于高聚物的高膨胀特性进行了针对性的结构改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制样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组件(1),所述内模组件(1)呈管件状,所述内模组件(1)具有至少两个第一纵向接缝,沿所述第一纵向接缝,所述内模组件(1)能够拆分成若干个内模片(101);环箍(3),所述环箍(3)套设于所述内模组件(1)的一端,所述内模组件(1)抵接于所述环箍(3)的内侧;外模组件(2),所述外模组件(2)呈管件状,所述外模组件(2)具有至少两个第二纵向接缝,沿所述第二纵向接缝,所述外模组件(2)能够拆分成若干外模片(201);压环(4),所述压环(4)套设于所述外模组件(2)的一端,所述外模组件(2)抵接于所述压环(4)的内侧;底座(5),所述底座(5)设置有阶梯孔(51),所述阶梯孔(51)包括第一孔(511)和第二孔(512),所述第二孔(5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511)的直径,所述内模组件(1)的另一端限位插接于所述第一孔(511),所述外模组件(2)的另一端限位插接于所述第二孔(5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组件(1)呈阶梯形管件状,所述内模组件(1)的一端具有第一阶梯面(11)和第一外周面(12),所述环箍(3)的内侧抵接于所述第一外周面(12),所述环箍(3)的底侧抵接于所述第一阶梯面(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组件(1)的另一端具有第二阶梯面(1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军郭成超史昆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