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纠正内翻的踝足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96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纠正内翻的踝足矫形器,属于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踝足矫形器包括与人的正常足部形状相贴合的足底托板、与人的正常腿部形状相贴合小腿板、弹性绑带和魔术贴;足底托板上连接有小腿板,足底托板和小腿板上穿设有弹性绑带,足底托板、小腿板和弹性绑带上分别设有魔术贴,足底托板上还设有内翻矫形件,内翻矫形件为一件由足底托板的前足掌部至足跟部的设有异形上表面的楔形装置,楔形装置外侧的水平高度高于内侧的水平高度;异形上表面与足底部形状相贴合。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更好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降低跌倒风险;用于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提高踝足稳定性、改善步态、防止足部变形。防止足部变形。防止足部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纠正内翻的踝足矫形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纠正内翻的踝足矫形器,属于医疗康复器械
在本申请中足大拇指的一侧为内侧,足小拇指的一侧为外侧。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存活者中约80%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言语、意识等功能障碍,其中20%

25%的脑卒中患者步行时出现足下垂现象。足下垂会使患者患侧下肢不能有效的脱离地面,出现足廓清障碍;足内翻同样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其主要由胫骨前外侧肌群肌力低下、踝关节异常运动控制等引起的动、静态踝足形态改变所致。脑卒中患者常同时合并足下垂和内翻两种异常步态,导致移动和平衡能力障碍,增加移动时跌倒的风险。
[0003]踝足矫形器作为一种下肢矫形辅助用具,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康复治疗中,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和稳定下肢骨骼与关节、限制关节运动、减轻下肢承重负荷、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改善运动协调性和步行能力、预防和矫正畸形等特点。目前市面上踝足矫形器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聚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树脂材料、低温热塑板材和半成品高分子纤维。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佩戴的多为前四种材料制作的外固定骨架,结合透气内衬及弹力绑带构成,以此纠正踝足下垂的情况,同时便于患者长期穿戴行走。临床上,脑卒中后足下垂同时合并足内翻的患者,在佩戴这类踝足矫形器时,足内翻不能被纠正。并且,目前的矫形器仅仅只能通过弹性绑带的牵拉来拮抗足内翻,由于绑带过紧、压力过大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脑卒中后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加重下肢肿胀。因此,本
亟需设计一种在改善足下垂的基础上可以纠正足内翻的踝足矫形器,以达到真正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获得一种在改善足下垂的基础上,纠正足内翻的踝足矫形器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纠正内翻的踝足矫形器,包括与人的正常足部形状相贴合的足底托板、与人的正常腿部形状相贴合小腿板、弹性绑带和魔术贴;足底托板上连接有小腿板,足底托板和小腿板上穿设有弹性绑带,足底托板、小腿板和弹性绑带上分别设有魔术贴,足底托板上还设有内翻矫形件,所述内翻矫形件为一件由足底托板的前足掌部至足跟部的设有异形上表面的楔形装置,所述楔形装置外侧的水平高度高于内侧的水平高度;异形上表面与足底部形状相贴合。
[0006]优选地,所述内翻矫形件设有多个厚度不同的相互之间可替换的规格。
[0007]优选地,所述内翻矫形件为硬质材料制造。
[0008]优选地,所述内翻矫形件与足底托板之间设有粘结面。
[0009]优选地,所述足底托板上设有用于限制内翻矫形件移动的限位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足底托板上设有用于限制内翻矫形件移动的限位凸起带。
[0011]优选地,所述足底托板和内翻矫形件之间设有用于将内翻矫形件卡扣在足底托板上的卡扣结构。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通过本技术提供的踝足矫形器可对患者的踝、足部进行机械性刺激,增加足底皮肤的触觉和踝足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压力觉等本体感觉敏感性;足底皮肤触觉及踝足压觉感受器可向大脑传递体重分布和身体重心的位置信息,调节神经反射环路中相应神经元的兴奋性,经过大脑的整合、反馈,通过运动再学习方式,有利于患者偏瘫侧下肢获取正确的姿势及运动模式,进而增强偏瘫侧下肢的负重。
[0014]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踝足矫形器基于以上原理,可实现偏侧足部着地期踝背伸角度增大,内翻角减小。更好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降低跌倒风险。
[0015]本技术具有防止足下垂的优点:对足和踝关节的异常对线关系及关节运动加以控制,包括在步行支撑期保护踝关节的侧向稳定;在步行摆动期帮助患者抬起足趾,避免拖曳于地面;在支撑后期对蹬离地间的动作加以帮助,使步态有所改善。
[0016]本技术具有防止内翻的优点:扩大了足与地面接触的受力面,因此能够提高踝足稳定性、改善步态、防止足部变形。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踝足矫形器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踝足矫形器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踝足矫形器足底托板横截面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足底托板;2.小腿板;3.弹性绑带;4.魔术贴;5.内翻矫形件;6.内侧;7.外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纠正内翻的踝足矫形器,包括与人的正常足部形状相贴合的足底托板1、与人的正常腿部形状相贴合小腿板2、弹性绑带3和魔术贴4;足底托板1上连接有小腿板2,足底托板1和小腿板2上穿设有弹性绑带3,足底托板1、小腿板2和弹性绑带3上分别设有魔术贴4,足底托板1上还设有内翻矫形件5,内翻矫形件5为一件由足底托板1的前足掌部至足跟部的设有异形上表面的楔形装置,楔形装置外侧7的水平高度高于内侧6的水平高度;异形上表面与足底部形状相贴合。内翻矫形件5设有多个厚度不同的相互之间可替换的规格。内翻矫形件5为硬质材料制造。内翻矫形件5与足底托板1之间设有粘结面。足底托板1上设有用于限制内翻矫形件5移动的限位结构。足底托板1上设有用于限制内翻矫形件5移动的限位凸起带。足底托板1和内翻矫形件5之间设有用于将内翻矫形件5卡扣在足底托板1上的卡扣结构。
[0023]脑卒中后足下垂和足内翻的现象十分常见,特别是在肌张力增高的患者中,行走时足内翻表现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步态及步行稳定性。目前市面上的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有一定的纠正作用,但是并不能改善足内翻现象,因此部分患者在佩戴足托
后仍不能有效改善步态,会降低患者使用的依从性。本技术的装置通过足底托板1及弹性绑带3的作用使患足避免下垂,同时,通过提供内翻矫形件5的足外侧增高设计使患足触地时内翻纠正,患足与足托掌面的接触面增加,提高对足底的应力刺激,增加站立位及步行时的稳定性。
[0024]本技术的设计包括足底托板1、小腿板2、内翻矫形件5、弹性绑带3、魔术贴4,在传统踝足矫形器的基础上增加内翻矫形件5,即在足底托板1的前足掌至足跟部设计一件为延续型的外侧楔形装置,使外侧7面高于内侧6,形成整体外高内低的趋势,同时楔形装置的高度可根据患者内翻程度设计为不同高度,佩戴时纠正患者足内翻现象。本装置的使用也不影响患者穿鞋。
[0025]实施例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纠正内翻的踝足矫形器,包括足底托板1、小腿板2、内翻矫形件5、弹性绑带3和魔术贴4。足底托板1与人的足部相配合,小腿托板2与人的腿部相配合,足底托板1前足掌和足跟部设计有延续型的外侧楔形装置,即内翻矫形件5,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纠正内翻的踝足矫形器,包括与人的正常足部形状相贴合的足底托板、与人的正常腿部形状相贴合小腿板、弹性绑带和魔术贴;足底托板上连接有小腿板,足底托板和小腿板上穿设有弹性绑带,足底托板、小腿板和弹性绑带上分别设有魔术贴,其特征在于,足底托板上还设有内翻矫形件,所述内翻矫形件为一件由足底托板的前足掌部至足跟部的设有异形上表面的楔形装置,所述楔形装置外侧的水平高度高于内侧的水平高度;异形上表面与足底部形状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纠正内翻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矫形件设有多个厚度不同的相互之间可替换的规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明芳刘光华杨名珍刘邦忠张键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