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下肢固定支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下肢固定支具。
技术介绍
[0002]下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经及浅、深筋膜和皮肤形成的多层次鞘状局部。可分为浅、深二层结构。浅层结构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在浅筋膜内有丰富的浅静脉、淋巴管和皮神经。深层结构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骨构成,并以血管神经及其行径形成了若干重要局部结构及局部核心结构。下肢发生骨折时经常需要用到固定支具对病人进行急救、转运、治疗。
[0003]申请号为CN202120005164.9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下肢固定支具,包括足部踏板及与之转动连接的一组腿部固定板;足部踏板的中部设有与足弓相配合的拱形隆起、底部设有若干个第一束缚带;足部踏板脚跟部的两侧端与两腿部固定板的底部均通过弯曲弹簧相连接,足部踏板的脚跟部胶接有第一气囊;腿部固定板下部的内壁上胶接有U型结构的脚踝固定架,两腿部固定板的内壁对称胶接有第二气囊,腿部固定板的外壁胶接有第二束缚带;各第二束缚带的中部均胶接有恒温加热垫;本技术不仅能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有效地固定,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还能在病人下肢病情稍微好转之后辅助其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加速其病情的康复。
[0004]但是其不能根据病人的需要来调整康复训练的难度,导致病人在康复初期所承受的训练难度相对较大,容易造成伤害,且病人在康复后期所承受的训练难度又相对较小,训练效果微乎其微,且由于患者下肢长度不同,下肢固定支具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整训练难度,方便调节长短的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下肢固定支具。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下肢固定支具,包括固定部、限位部、调整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底板、调节组件,所述底板顶部固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固设有齿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表面设有连接块、安装块,所述第一固定板贯穿第二固定板并与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齿轮与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二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贯穿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相卡接,所述限位部包括卡接件、限位块、限位件,所述卡接件与齿轮相卡接,所述卡接件与第一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卡接件一端固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块相固接,所述限位件与连接块滑动连接并与限位块相对应,所述调整部包括齿条、第二弹簧、螺杆,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并与第一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螺杆贯穿安装块并与安装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二
弹簧两端分别与连接板、齿条相固接。
[0007]所述底板顶部设有固定带,所述底板顶部设有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均倾斜设置。
[0008]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多个与第一螺栓相对应的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槽在第一固定板表面线性分布,所述底板顶部设有两组调节组件,两组所述调节组件之间通过设有魔术贴、连接带相连接,两组所述调节组件相互靠近一侧均设有海绵块。
[0009]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表面设有滑槽与卡接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件与连接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
[0010]所述限位块纵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连接块内部设有与限位杆、限位块相对应的连接槽。
[0011]所述限位件位于连接块内部两侧,两个所述限位件均贯穿连接块。
[0012]所述螺杆一端固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贯穿安装板与安装块相抵。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固定部,能够通过调节长度来适应患者的下肢,能够将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对患者下肢进行保护,限位部能够对底板进行限位,防止底板被带动转动,调整部能够调节第二弹簧的预紧力,从而调整康复训练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1、底板;2、连杆;3、固定带;4、齿轮;5、魔术贴;6、第一固定板;7、限位槽;8、第一螺栓;9、第二固定板;10、第二弹簧;11、齿条;12、螺杆;13、安装块;14、第二螺栓;15、安装板;16、连接槽;17、卡接件;18、限位杆;19、限位块;20、限位件;21、第一弹簧;22、连接块;23、滑槽;2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9]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下肢固定支具,包括固定部、限位部、调整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底板1、调节组件,所述底板1顶部固设有连杆2,所述连杆2一端固设有齿轮4,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9、第一螺栓8,所述第一固定板6表面设有连接块22、安装块13,所述第一固定板6贯穿第二固定板9并与第二固定板9滑动连接,所述齿轮4与第一固定板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栓8与第二固定板9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8贯穿第二固定板9与第一固定板6相卡接,固定部能够将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对患者下肢进行保护,所述限位部包括卡接件17、限位块19、限位件20,所述卡接件17与齿轮4相卡接,所述卡接件17与第一固定板6滑动连接,所述卡接件17一端固设有限位杆18,所述限位杆18与限位块19相固接,所述限位件20与连接块22滑动连接并与限位块19相对应,限位部能够对底板1进行限位,防止底板1被带动转动,所述调整部包括齿条11、第二弹簧10、螺杆12,所述齿条11与齿轮4相啮合并与第一固定板6滑动连接,所述螺杆12贯穿安装块13并与安装块13螺纹连接,
所述螺杆12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24,所述第二弹簧10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4、齿条11相固接,调整部能够调节第二弹簧10的预紧力,从而调整康复训练的难度。
[0020]本技术所述底板1顶部设有固定带3,所述底板1顶部设有两个连杆2,两个所述连杆2均倾斜设置,避免在连杆2转动时被齿条11阻挡。
[0021]本技术所述第一固定板6设有多个与第一螺栓8相对应的限位槽7,多个所述限位槽7在第一固定板6表面线性分布,方便第一螺栓8与第一固定板6卡接,所述底板1顶部设有两组调节组件,两组所述调节组件之间通过设有魔术贴5、连接带相连接,两组所述调节组件相互靠近一侧均设有海绵块,保证患者腿部被夹紧时的舒适度。
[0022]本技术所述第一固定板6通过表面设有滑槽23与卡接件17滑动连接,所述限位件20与连接块2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1,第一弹簧21能够推动限位件20与限位块19卡接。
[0023]本技术所述限位块19纵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连接块22内部设有与限位杆18、限位块19相对应的连接槽16,方便限位杆18、限位块插进连接块22内部。
[0024]本技术所述限位件20位于连接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下肢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限位部、调整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底板(1)、调节组件,所述底板(1)顶部固设有连杆(2),所述连杆(2)一端固设有齿轮(4),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9)、第一螺栓(8),所述第一固定板(6)表面设有连接块(22)、安装块(13),所述第一固定板(6)贯穿第二固定板(9)并与第二固定板(9)滑动连接,所述齿轮(4)与第一固定板(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栓(8)与第二固定板(9)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8)贯穿第二固定板(9)与第一固定板(6)相卡接,所述限位部包括卡接件(17)、限位块(19)、限位件(20),所述卡接件(17)与齿轮(4)相卡接,所述卡接件(17)与第一固定板(6)滑动连接,所述卡接件(17)一端固设有限位杆(18),所述限位杆(18)与限位块(19)相固接,所述限位件(20)与连接块(22)滑动连接并与限位块(19)相对应,所述调整部包括齿条(11)、第二弹簧(10)、螺杆(12),所述齿条(11)与齿轮(4)相啮合并与第一固定板(6)滑动连接,所述螺杆(12)贯穿安装块(13)并与安装块(13)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2)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24),所述第二弹簧(10)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4)、齿条(11)相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下肢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彦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