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495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主体,还包括设置于主体内部的搅拌部,主体内部设置有绕主体轴线转动设置的刮沫板和刮泥板;主体设置为底部呈锥形、顶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主体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立柱,立柱外壁套装有溢流槽,溢流槽外壁设置有与溢流槽连通的排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可折叠的搅拌部,以及转动副包括的若干组件的设置,能够通过絮凝沉淀池实现对于待处理原料药废水的搅拌,减少工艺流程,通过单一设备实现对于原料药废水的搅拌的沉淀,且在沉淀过程中,可以同步进行刮沫和刮泥操作,扩展本装置的适用范围,并提升处理效率。并提升处理效率。并提升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原料药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制药尤其是化学合成药物生产,是当今制药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药物合成和药物中间体生产的重要缓解,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由于企业性质、产品的多样性、不确定性使废水水质变化巨大,其废水成分复杂,中间产物多、毒性大、盐分高、残留的有机溶剂多,属难生物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0003]传统的制药废水处理方法一般为通过混合池进行混合、絮凝沉淀池和芬顿反应池进行处理,其中,混合操作与沉淀操作分离设置,工艺流程较为繁琐、处理效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原料药生产废水处理的、混合沉淀一体化的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目前的处理设备采用的混合池与沉淀池分离设置,工艺流程较为繁琐,取出浮沫和淤泥的效率较低。
[0006]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其他有利的并且部分本身具有创造性的实施方式和扩展设计在以下的说明中阐述。
[0008]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搅拌部,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绕所述主体轴线转动设置的刮沫板和刮泥板;
[0009]所述主体设置为底部呈锥形、顶端开口的空心圆柱,所述主体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外壁套装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溢流槽连通的排液管;
[0010]所述立柱外壁设置有进液管,贯穿所述主体底部且位于所述立柱一侧设置有排泥口;
[0011]所述立柱内部设置有锥形腔,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锥形腔和所述进液管的内流槽;
[0012]所述立柱顶端外壁贯穿设置有若干进液孔。
[0013]优选地,所述刮沫板数量为两个,相对于所述立柱轴线中心对称,所述刮沫板均与所述立柱通过第一连接环转动连接;
[0014]所述刮泥板数量为两个,相对于所述立柱轴线中心对称,所述刮泥板均与所述立柱通过第二连接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刮泥板远离所述立柱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托。
[0015]优选地,所述主体内部还设置有:
[0016]支架,呈“一”字型设置于所述立柱顶端,所述支架与所述刮沫板一体成型;
[0017]轴套,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立柱的两端;
[0018]电机,分别安装于所述轴套顶端,其输出轴贯穿所述轴套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
动齿轮与所述连接托之间设置有转轴;
[0019]传动齿环,贴合设置于所述主体内壁,所述传动齿环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0020]优选地,所述搅拌部包括:
[0021]连接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刮泥板之间,所述连接轴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且呈线性阵列分布与所述支架与所述刮泥板之间,每个所述连接轴外壁均设置有搅拌桨;
[0022]调节杆,贯穿所述支架设置,其下端与若干所述连接轴顶端通过链条传动。
[0023]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下端外壁与所述连接轴顶端外壁均设置有与所述链条相匹配的传动齿。
[0024]优选地,所述支架、所述刮沫板、所述刮泥板、所述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所述传动齿轮、所述转轴和所述轴套形成转动副,所述转动副绕所述立柱转动。
[0025]优选地,所述进液孔位于所述立柱外壁呈圆周均匀阵列分布。
[0026]技术的效果
[0027]根据本技术设置的可折叠搅拌部,以及转动副包括的若干组件的设置,能够通过絮凝沉淀池实现对于待处理原料药废水的搅拌,减少工艺流程,通过单一设备实现对于原料药废水的搅拌的沉淀,且在沉淀过程中,可以同步进行刮沫和刮泥操作,扩展本装置的适用范围,并提升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8]以下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0029]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结构视图;
[0030]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31]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视图;
[0032]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主体;101、立柱;101

1、内流槽;102、锥形腔;103、进液孔;104、进液管;105、排泥口;2、溢流槽;201、排液管;3、支架;301、刮沫板;301

1、第一连接环;302、刮泥板;302

1、第二连接环;303、电机;304、轴套;305、传动齿轮;305

1、传动齿环;306、连接托;4、连接轴;401、搅拌桨;402、调节杆;402

1、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参照附图对成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进行说明。
[0036]请参照图1

图4所示,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主体1和搅拌部,主体1用于对待处理的原料药废水进行混合处理和絮凝沉淀;
[0037]主体1设置为底部为锥形、顶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主体1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立柱101,主体1外壁套装有溢流槽2,溢流槽2外壁设置有与溢流槽2连通的排液管201;
[0038]立柱101外壁设置有进液管104;
[0039]立柱101内部设置有锥形腔102,锥形腔102与进液管104通过内流槽101

1连通;
[0040]立柱101顶端外壁设置有若干进液孔103,进液孔103贯穿立柱101外壁并与锥形腔102连通;
[0041]具体的,进液孔103位于立柱101外壁呈圆周均匀阵列分布;
[0042]具体的,待处理的原料药废水从进液管104输入,经过内流槽101

1、锥形腔102和进液孔103输入主体1内;
[0043]贯穿主体1底部且位于立柱101一侧设置有排泥口105,排泥口105与主体1内部连通;
[0044]主体1内部还设置有:
[0045]刮沫板301,数量为两个,相对于立柱101轴线中心对称,刮沫板301均与立柱101通过第一连接环301

1转动连接;
[0046]支架3,呈“一”字型设置于立柱101顶端,支架3与刮沫板301一体成型;
[0047]刮泥板302,数量为两个,相对于立柱101轴线中心对称,刮泥板302均与立柱101通过第二连接环302

1转动连接,每个刮泥板302远离立柱101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托306;
[0048]轴套304,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支架3远离立柱101的两端;
[0049]电机303,安装于轴套304顶端,且与支架3固定连接;
[0050]传动齿轮305,设置于轴套304下端,且与电机303输出轴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1)内部的搅拌部,所述主体(1)内部设置有绕所述主体(1)轴线转动设置的刮沫板(301)和刮泥板(302);所述主体(1)设置为底部呈锥形、顶端开口的空心圆柱,所述主体(1)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立柱(101),所述立柱(101)外壁套装有溢流槽(2),所述溢流槽(2)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溢流槽(2)连通的排液管(201);所述立柱(101)外壁设置有进液管(104),贯穿所述主体(1)底部且位于所述立柱(101)一侧设置有排泥口(105);所述立柱(101)内部设置有锥形腔(10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锥形腔(102)和所述进液管(104)的内流槽(101

1);所述立柱(101)顶端外壁贯穿设置有若干进液孔(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沫板(301)数量为两个,相对于所述立柱(101)轴线中心对称,所述刮沫板(301)均与所述立柱(101)通过第一连接环(301

1)转动连接;所述刮泥板(302)数量为两个,相对于所述立柱(101)轴线中心对称,所述刮泥板(302)均与所述立柱(101)通过第二连接环(302

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刮泥板(302)远离所述立柱(101)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托(3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菌原料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还设置有:支架(3),呈“一”字型设置于所述立柱(101)顶端,所述支架(3)与所述刮沫板(301)一体成型;轴套(304),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3)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张钢王伟群杨荣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太平洋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