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压装置及电池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81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压装置及电池系统。第一端子和第四端子间隔设在第一圆上,第二端子和第五端子间隔设第二圆上;支撑架设在转轴上,第一导电带设在支撑架的一端,第二导电带设在支撑架的另一端,第一导电带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端子,另一端抵接于第四端子,第二导电带的一端抵接于第二端子,另一端抵接于第五端子;第一导电件设在第一导电带上,第二导电件设在第二导电带上,转接件设在安装座上,且位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转轴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压抵在转接件,第一端子和第四端子两者中的一个与第一导电带分离,第二端子和第五端子两者中的一个与第二导电带分离。两者中的一个与第二导电带分离。两者中的一个与第二导电带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压装置及电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换压装置及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正在逐步取代内燃机,成为运输行业的主流动力,但是随着各种特种车辆的电气化,整车上需配置各种各样的低压辅助设备,随着这些低压辅助设备数量的增多,低压辅助蓄电池的功率需求将变得越来越高,低压辅助蓄电池的功率越高,占用的空间体积就越大,这就会占用整车上的布置空间,从而使得整车上的锂电池电量降低,从而影响整个车辆的行驶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压装置及电池系统,能够满足车辆的低压供电和高压供电需求,减小了低压辅助蓄电池的体积,从而减小低压辅助蓄电池对车辆空间的占用。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换压装置,包括:
[0006]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转轴;
[0007]导电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四端子和第五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间隔分布在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的第一圆上,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五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换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上设有转轴(411);导电端子(1),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座(7)上的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第四端子(14)和第五端子(15),所述第一端子(11)和所述第四端子(14)间隔分布在以所述转轴(411)为中心的第一圆上,所述第二端子(12)和所述第五端子(15)间隔分布在以所述转轴(411)为中心的第二圆上;第一导电组件(2),包括支撑架(23)、第一导电带(21)和第二导电带(22),所述支撑架(23)设置在所述转轴(411)上,所述第一导电带(2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3)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电带(2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电带(2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端子(1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四端子(14),所述第二导电带(2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端子(12),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五端子(15),所述第一导电带(21)沿所述转轴(411)的延伸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圆上,所述第二导电带(22)沿所述转轴(411)的延伸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圆上;第二导电组件(3),包括第一导电件(31)、第二导电件(32)和转接件(33),所述第一导电件(31)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带(21)上,所述第二导电件(32)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带(22)上,所述转接件(33)设置在所述安装座(7)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3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32)之间;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转轴(411)转动,所述转轴(411)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导电件(3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32)均压抵在所述转接件(33)上,所述第一端子(11)和所述第四端子(14)两者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导电带(21)分离,所述第二端子(12)和所述第五端子(15)两者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导电带(22)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3)包括第一绝缘板(231)、第二绝缘板(232)和延伸架(233),所述延伸架(233)的中部设置在所述转轴(411)上,所述第一绝缘板(231)设置在所述延伸架(233)的一端,所述第二绝缘板(232)设置在所述延伸架(23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电带(21)的一侧贴设在所述第一绝缘板(231)上,另一侧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端子(11)和所述第四端子(14),所述第二导电带(22)的一侧贴设在所述第二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