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及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79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及一体化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以满足炼钢连铸浊环水的处理需要;本发明专利技术待处理的污水为炼钢连铸浊环水,其进水水质为:悬浮物SS≤30mg/L,油≤5mg/L,氟离子40~150mg/L;令污水依次经过电絮凝、吸附和沉淀处理,并且将三个处理设备整合设置在一个竖直壳体装置中,三个处理设备所处高度依次升高;经过电絮凝处理的污水向下流动后折返上升再吸附,在折返处设置曝气以搅动电絮凝和吸附过程中的污水;电絮凝设备内采用铝极板,阴极板和阳极板间距15~20mm,电流密度6~8mA/cm2;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设备占地小、流量大、效率高、污染小,除氟效果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及一体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及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铁厂的炼钢连铸浊环水氟离子含量高,一般氟离子浓度在40

150mg/l,形成氟化钙结晶经常在连铸机框架和喷嘴上结垢,因此为了降低喷嘴堵塞率,解决框架变形问题,延长设备及喷嘴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浊环水除氟。
[0003]目前,市面常见的除氟方法包括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吸附法等,但是,多池串联的化学沉淀法和混凝沉淀法除氟存在污泥量大,污泥脱水困难,药剂费用高等问题;离子交换树脂法设备存在投资高,再生费用高,再生废液处理处置等问题;吸附法具有滤料吸附容量小,处理效率低,处理时间长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无法满足炼钢连铸浊环水的处理需要。因此,亟需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及一体化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及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满足炼钢连铸浊环水的处理需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待处理的污水为炼钢连铸浊环水,其进水水质为:悬浮物SS≤30mg/L,油≤5mg/L,氟离子40~150mg/L;令污水依次经过电絮凝、吸附和沉淀处理,并且将三个处理设备整合设置在一个竖直壳体装置中,三个处理设备所处高度依次升高;经过电絮凝处理的污水向下流动后折返上升再吸附,在折返处设置曝气以搅动电絮凝和吸附过程中的污水;电絮凝设备内采用铝极板,阴极板和阳极板间距15~20mm,电流密度6~8mA/cm2。
[0006]优选的,污水在电絮凝设备中停留15~20min,曝气的气水比为4~5:1。
[0007]优选的,吸附的设备采用活性氧化铝滤床,污水以滤速6~10m/h通过1~1.2m厚的滤床,活性氧化铝等效粒径为3~5mm,比表面积大于260m2/g。
[0008]优选的,电絮凝设备内设置摄像头采集矾花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其中提取出矾花直径、密度信号;电絮凝设备下端出水口的两端设置压差变送器采集压差信号;矾花直径、矾花密度、压差中任意一项超过预先设定的正常运行范围即暂停污水处理,进行排泥操作。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其内设有电絮凝反应器与吸附沉淀反应器;其中电絮凝反应器设置在中部,其周围与壳体内壁有间隙作为水上升路径,其外壳的上端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端部穿过壳体并在外部设有进水口,电絮凝反应器内部固设有铝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外壳下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孔并分别设有滤头用于出水;电絮凝反应器的外周即为吸附沉淀反应器,其中位于滤头下方处设有曝气系统,位于电絮凝反应器外壳上方固设有活性氧化铝滤床用于吸附,活性氧化铝
滤床上方固设有斜管用于沉淀,二者的外周尺寸均与壳体内壁尺寸相匹配,斜管上方设有出水堰并开设有出水孔;壳体下部处设有排泥系统,其包括设置在电絮凝反应器下部的排泥管,排泥管固设于铝极板与滤头之间处,且排泥管的端部穿出电絮凝反应器及壳体,排泥管位于电絮凝反应器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处还通过三通连接有吸泥喇叭口,其开口位于壳体内部下端;进水管内壁以及活性氧化铝滤床下方的壳体内壁处分别设有环形加药管,并分别设有加药口,进水管处的加药口设于壳体上端,活性氧化铝滤床下方的加药口设于壳体一侧,分别用于加入钙盐和pH调节剂,环形加药管均匀开设有多个出药口;
[0010]一体化装置还设有仪表系统和电源控制柜;其中仪表系统设有三处信息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电絮凝反应器内部上端用于采集矾花图像的摄像头、设置在壳体内壁处环形加药管上方用于测量pH的pH计、设置在电絮凝反应器底板的上下两端用于测滤头两端压差的压差变送器;进水口处以及排泥管的端部分别法兰连接安装有电动蝶阀;电源控制柜固设在壳体外壁,其内设有电源和预留远传DP通讯线,两个电动蝶阀和三处信息采集装置分别与预留远传DP通讯线通讯连接,预留远传DP通讯线连接至PLC控制器,铝极板、两个电动蝶阀和三处信息采集装置分别与电源控制柜的电源电性连接。
[0011]优选的,壳体位于活性氧化铝滤床的一侧处开设有人孔兼观察窗,壳体上端开设有人孔兼通气孔,电絮凝反应器外壳上端接近人孔兼观察窗处开设有电絮凝反应器人孔,摄像头设置在接近电絮凝反应器人孔处。
[0012]优选的,电源控制柜内设有脉冲电源,铝极板的阴极板和阳极板连接脉冲电源;电源控制柜内设有报警器和LED数显,报警器用于在pH值不为6~8或需要排泥时报警。
[0013]优选的,进水管包括直接连接电絮凝反应器外壳的竖直段和连接于竖直段上部的水平段,进水口设置于水平段端部,竖直段上端穿过壳体上端并法兰连接安装有排气阀;竖直段下端处设有导流板。
[0014]优选的,排泥管为丰形穿孔排泥环;曝气系统为曝气环管,其进气端位于壳体外用于连接鼓风机。
[0015]优选的,壳体一侧下端开设有放空口;壳体下端固设在固定基础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该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及一体化装置,将电絮凝、吸附、沉淀三种方法相结合,且设计了空间利用率更高的上下结构,占地面积小,集成程度高,处理流量大、效率高、污染小,除氟效果好,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管理维护简易,能满足炼钢连铸浊环水的处理需要。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沿图1中H

H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壳体1,进水口2,进水管3,铝极板4,排泥系统5,滤头6,曝气系统7,活性氧化铝滤床8,斜管9,出水堰10,仪表系统11,电源控制柜12,放空口13,人孔兼观察窗14,人孔兼通气孔15,排气阀16,加药口17,电絮凝反应器人孔18,固定基础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待处理的污水为炼钢连铸浊环水,其进水水质为:悬浮物SS≤30mg/L,油≤5mg/L,氟离子40~150mg/L;令污水依次经过电絮凝、吸附和沉淀处理,并且将三个处理设备整合设置在一个竖直壳体装置中,三个处理设备所处高度依次升高;经过电絮凝处理的污水向下流动后折返上升再吸附,在折返处设置曝气以搅动电絮凝和吸附过程中的污水;电絮凝设备内采用铝极板,阴极板和阳极板间距15~20mm,电流密度6~8mA/cm2。
[0023]污水在电絮凝设备中停留15~20min,曝气的气水比为4~5:1。
[0024]吸附的设备采用活性氧化铝滤床,污水以滤速6~10m/h通过1~1.2m厚的滤床,活性氧化铝等效粒径为3~5mm,比表面积大于260m2/g。
[0025]如图1至3所示,一种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1,其内设有电絮凝反应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处理的污水为炼钢连铸浊环水,其进水水质为:悬浮物SS≤30mg/L,油≤5mg/L,氟离子40~150mg/L;令污水依次经过电絮凝、吸附和沉淀处理,并且将三个处理设备整合设置在一个竖直壳体装置中,三个处理设备所处高度依次升高;经过电絮凝处理的污水向下流动后折返上升再吸附,在折返处设置曝气以搅动电絮凝和吸附过程中的污水;电絮凝设备内采用铝极板,阴极板和阳极板间距15~20mm,电流密度6~8mA/c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在电絮凝设备中停留15~20min,曝气的气水比为4~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的设备采用活性氧化铝滤床,污水以滤速6~10m/h通过1~1.2m厚的滤床,活性氧化铝等效粒径为3~5mm,比表面积大于260m2/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设备内设置摄像头采集矾花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其中提取出矾花直径、密度信号;电絮凝设备下端出水口的两端设置压差变送器采集压差信号;矾花直径、矾花密度、压差中任意一项超过预先设定的正常运行范围即暂停污水处理,进行排泥操作。5.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处理炼钢含氟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内设有电絮凝反应器与吸附沉淀反应器;其中电絮凝反应器设置在中部,其周围与壳体(1)内壁有间隙作为水上升路径,其外壳的上端设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端部穿过壳体(1)并在外部设有进水口(2),电絮凝反应器内部固设有铝极板(4),电絮凝反应器外壳下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孔并分别设有滤头(6)用于出水;电絮凝反应器的外周即为吸附沉淀反应器,其中位于滤头(6)下方处设有曝气系统(7),位于电絮凝反应器外壳上方固设有活性氧化铝滤床(8)用于吸附,活性氧化铝滤床(8)上方固设有斜管(9)用于沉淀,二者的外周尺寸均与壳体(1)内壁尺寸相匹配,斜管(9)上方设有出水堰(10)并开设有出水孔;壳体(1)下部处设有排泥系统(5),其包括设置在电絮凝反应器下部的排泥管,排泥管固设于铝极板(4)与滤头(6)之间处,且排泥管的端部穿出电絮凝反应器及壳体(1),排泥管位于电絮凝反应器外壁与壳体(1)内壁之间处还通过三通连接有吸泥喇叭口,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飞经华刘晓辉程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