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级稳压器及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79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级稳压器及机柜。核级稳压器中,壳体包括彼此固接的前面板、后面板和底板;后面板用于接入两个补偿变压器和交流电;盖板可拆卸且适于遮蔽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散热器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补偿开关模块包括补偿开关单元;所述补偿开关单元固接于基板的内表面且与补偿变压器电连接;吸收模块用于与补偿变压器电气耦合并吸收补偿变压器的反峰电压;吸收电阻安装于壳体内部且靠近壳体的第一侧,其两端分别与补偿开关单元用于与补偿变压器电连接的两端连接;驱动模块装设于前面板的外表面并与补偿开关模块信号连接。机柜中,核级稳压器滑设于柜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级稳压器及机柜空间占用小,结构简单且布局合理,拆装便捷,便于维护。便于维护。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级稳压器及机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核级稳压器及机柜。

技术介绍

[0002]核电机组用的UPS通常都包含有稳压器,其用于对交流输入的电压进行稳压。现有稳压器通常包含多个补偿开关单元、吸收电阻、反峰吸收板和驱动板,补偿开关单元包含多个补偿开关,各补偿开关均连接补偿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以形成至少一个补偿回路。在补偿回路导通时,补偿变压器的原边向副边输出电压,以实现对输入电压的补偿,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如专利CN114637357A中的旁路稳压电路。驱动板用于控制各补偿开关运行。吸收电阻和反峰吸收板串联形成反峰吸收模块,反峰吸收模块的两端与补偿变压器原边的两端分别连接,用于与补偿变压器电气耦合并吸收补偿变压器的反峰电压。
[0003]现有的稳压器多存在将各补偿开关平铺于同一直线上的设计,导致稳压器的空间占用大;此外,现有的稳压器中还存在器件分布较为零散、空间布局不合理和飞线较多的情况,不仅安装费时费力,而且维护时需要逐一拆除飞线和器件,维护难度大;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吸收电阻是易损器件,而现有技术中吸收电阻往往被安装于补偿开关单元的内侧,因此,吸收电阻的每次维护均需要进行拆线和拆除器件的工作,维护极其不易,维护时间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空间占用小,结构简单且布局合理,拆装便捷,便于维护的核级稳压器及机柜。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技术方案一,一种核级稳压器,其用于接入交流电和补偿变压器,并控制补偿变压器对交流电输出补偿电压以对交流电稳压,包括:壳体,其包括彼此固接的前面板、后面板和底板;所述后面板用于接入两个所述补偿变压器和交流电;盖板,其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壳体,并适于遮蔽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散热器,其具有基板和鳍片;所述基板与所述壳体固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鳍片位于所述基板的外表面;补偿开关模块,其包括补偿开关单元;所述补偿开关单元固接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且适于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电连接吸收模块,其用于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电气耦合并吸收所述补偿变压器的反峰电压,其包括吸收单元;所述吸收单元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吸收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补偿开关单元用于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电连接的两端连接;驱动模块,其装设于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并与所述补偿开关模块信号连接,其适于接受外部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补偿开关模块运行。
[0007]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补偿变压器、所述补偿开关单元和所述吸收单元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适于与两个所述补偿变压器分别电连接后再彼此并联,其均固接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且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两
个所述吸收单元分别与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电连接,每个所述吸收单元均包括彼此串接的吸收电阻、开关元件和能量吸收元件;两个所述吸收电阻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前面板且均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开关元件和所述能量吸收元件装设于一吸收板上,所述吸收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且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沿前后方向,所述吸收板位于两个所述吸收电阻之间,其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吸收电阻和所述补偿开关单元电连接的接线端子;两个所述吸收电阻的接线端子均位于靠近所述吸收板的一端。
[0008]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均包括若干补偿开关,且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中的各所述补偿开关均沿前后方向间隔布设。
[0009]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还包括缓启开关;所述缓启开关与所述补偿开关模块串联,其所述缓启开关固接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且沿前后方向并排于其中一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之后;所述驱动模块还与所述缓启开关信号连接,其适于接受外部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缓启开关运行。
[0010]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两个所述补偿变压器分别为第一补偿变压器和第二补偿变压器;两个所述吸收单元分别为第一吸收单元和第二吸收单元;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分别为第一补偿开关单元和第二补偿开关单元;所述第一补偿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二补偿开关单元包括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第九开关和第十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一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一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外接输出零线;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缓启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缓启开关的第一端外接输出火线;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二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二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二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七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并共同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
[0011]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第一补偿开关单元设于所述第二补偿开关单元之上;所述第一补偿开关单元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自前向后依次布设;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均朝上;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均朝下;所述第二补偿开关单元中,所述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所述第七开关、所述第八开关、所述第九开关和所述第十开关自前向后依次布设;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端均朝下;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一端均朝上;所述缓启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补偿开关单元后侧,其第一端朝上。
[0012]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还包括接线模块;所述接线模块包括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第四接线排、第五接线排、第六接线排、第七接线排、第八接线排、第九接线排、第十接线排、第十一接线排和第十二接线排;所述第一接线排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其上设有分别用于外接所述第一补偿变压器的第一端和电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一端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排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其上设有分别用于外接所述第一补偿变压器的第二端和电连接所述第一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级稳压器(20),其用于接入交流电和补偿变压器,并控制补偿变压器对交流电输出补偿电压以对交流电稳压,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其包括彼此固接的前面板(11)、后面板(12)和底板(13);所述后面板(12)用于接入两个所述补偿变压器和交流电;盖板(2),其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壳体(1),并适于遮蔽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散热器(3),其具有基板(31)和鳍片(32);所述基板(31)与所述壳体(1)固接,并位于所述壳体(1)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鳍片(32)位于所述基板(31)的外表面;补偿开关模块(4),其包括补偿开关单元;所述补偿开关单元固接于所述基板(31)的内表面且适于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电连接;吸收模块(5),其用于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电气耦合并吸收所述补偿变压器的反峰电压,其包括吸收单元;所述吸收单元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吸收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补偿开关单元用于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电连接的两端连接;驱动模块(6),其装设于所述前面板(11)的外表面并与所述补偿开关模块(4)信号连接,其适于接受外部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补偿开关模块(4)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级稳压器(20),其特征是,所述补偿变压器、所述补偿开关单元和所述吸收单元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适于与两个所述补偿变压器分别电连接后再彼此并联,其均固接于所述基板(31)的内表面且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两个所述吸收单元分别与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电连接,每个所述吸收单元均包括彼此串接的吸收电阻、开关元件和能量吸收元件;两个所述吸收电阻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13)和所述前面板(11)且均靠近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所述开关元件和所述能量吸收元件装设于一吸收板(53)上,所述吸收板(53)安装于所述底板(13)且靠近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沿前后方向,所述吸收板(53)位于两个所述吸收电阻之间,其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吸收电阻和所述补偿开关单元电连接的接线端子;两个所述吸收电阻的接线端子均位于靠近所述吸收板(53)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级稳压器(20),其特征是,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均包括若干补偿开关,且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中的各所述补偿开关均沿前后方向间隔布设。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级稳压器(20),其特征是,还包括缓启开关(4a);所述缓启开关(4a)与所述补偿开关模块(4)串联,其固接于所述基板(31)的内表面,且沿前后方向并排于其中一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之后;所述驱动模块(6)还与所述缓启开关(4a)信号连接,其适于接受外部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缓启开关(4a)运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级稳压器(20),其特征是,两个所述补偿变压器分别为第一补偿变压器和第二补偿变压器;两个所述吸收单元分别为第一吸收单元和第二吸收单元;两个所述补偿开关单元分别为第一补偿开关单元(41)和第二补偿开关单元(42);所述第一补偿开关单元(41)包括第一开关(411)、第二开关(412)、第三开关(413)和第四开关(414);所述第二补偿开关单元(42)包括第五开关(421)、第六开关(422)、第七开关(423)、第八开关(424)、第九开关(425)和第十开关(426);
所述第一开关(4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413)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一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41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414)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一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41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412)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外接输出零线;所述第三开关(413)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414)的第一端和所述缓启开关(4a)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缓启开关(4a)的第一端外接输出火线;所述第五开关(42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开关(425)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二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六开关(42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开关(426)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二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七开关(42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开关(424)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用于与所述第二补偿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421)的第二端、第六开关(422)的第二端和第七开关(423)的第二端电连接,并共同与所述第一开关(41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41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八开关(424)的第一端、所述第九开关(425)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开关(426)的第一端电连接,并共同与所述第三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伟倪丹杨文泉孙浩郑金祥黄冬艳杨海涌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