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76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包括输入共模电感、输出共模电感、输入接地电容、输出接地电容、PFC电路以及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其中,输入共模电感第一端分别与交流电源以及输入接地电容第一端连接,其第二端与PFC电路输入端连接;PFC电路输出端与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输入端连接;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输出端与输出共模电感第一端连接;输出共模电感第二端分别与输出接地电容第一端以及直流负载连接;输出接地电容和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通过电源电路仅在两端设置对地电容和共模电感,使产生的高频噪声必须经过共模电感才能回到大地,形成完整的回路,而大阻抗电感会大大削弱高频噪声的能量,从而避免高频噪声对电源电路的影响。电源电路的影响。电源电路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开关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开关电源,又称交换式电源、开关变换器,是一种高频化电能转换装置。其功能是将一个位准的电压,透过不同形式的架构转换为用户端所需求的电压或电流。开关电源的输入多半是交流电源(例如市电)或是直流电源,而输出多半是需要直流电源的设备。例如个人电脑、充电桩等,而开关电源就进行两者之间电压及电流的转换。
[0003]随着新能源充、储存电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大功率开关电源的单体模块体积越来越小,功率密度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开关电源内的开关管的开关速度变高,开关电源在较大的开关速度下容易产生高频噪声,影响开关电源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开关电源在较大的开关速度下容易产生高频噪声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包括:
[0006]输入共模电感、输出共模电感、输入接地电容、输出接地电容、PFC电路以及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PFC电路以及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中均无接地电容;
[0007]其中,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一端分别与交流电源以及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PF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08]PFC电路的输出端与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0009]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共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0010]输出共模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出接地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直流负载连接;输出接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旁路电容;PFC电路设置有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PFC电路的输出端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PFC电路通过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与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连接;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串联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
[0012]PFC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旁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0013]第一旁路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的第一中点连接。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共模阻抗器和第二共模阻抗器;
[0015]PFC电路通过第一节点与第一共模阻抗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共模阻抗器的第二端与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连接;
[0016]PFC电路通过第二节点与第二共模阻抗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共模阻抗器的第二端与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连接。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FC电路为三电平PFC电路。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入共模电感包括第一输入共模电感、第二输入共模电感、第三输入共模电感;输入接地电容包括第一输入接地电容、第二输入接地电容、第三输入接地电容;
[0019]第一输入共模电感分别与交流电源的a相以及第一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入共模电感分别与交流电源的b相以及第二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输入共模电感分别与交流电源的c相以及第三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0020]三电平PFC电路还包括第一boost电路、第二boost电路、第三boost电路;
[0021]第一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一boost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共模电感与第二boost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输入共模电感与第三boost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0022]第一boost电路、第二boost电路、第三boost电路分别通过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与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连接。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boost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开关管;
[0024]第二boost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二开关管;
[0025]第三boost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三开关管;
[0026]其中,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一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节点上;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在第二节点上;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中点上;
[0027]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节点上;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在第二节点上;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中点上;
[0028]第三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三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的输入端、第六二极管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节点上;第六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在第二节点上;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中点上。
[00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为两电平三路交错并联LLC电路。
[00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电平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原边电路、副边电路、三相桥式二极管输出整流电路;
[0031]控制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九开关管;
[0032]原边电路包括:第四电感、第五电感、第六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原边绕组、第二原边绕组、第三原边绕组;
[0033]副边电路包括:第一副边绕组、第二副边绕组、第三副边绕组;
[0034]其中,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节点上;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节点上;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四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感
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
[0035]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节点上;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节点上;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五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
[0036]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节点上;第九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节点上;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九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六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三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
[0037]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与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0038]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一端、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一端、第三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与三相桥式二极管输出整流电路连接;
[0039]三相桥式二极管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共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0040]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与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共模电感、输出共模电感、输入接地电容、输出接地电容、PFC电路以及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所述PFC电路以及所述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中均无接地电容;其中,所述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一端分别与交流电源以及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PF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PF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共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共模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输出接地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直流负载连接;所述输出接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旁路电容;所述PFC电路设置有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所述PFC电路的输出端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PFC电路通过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与所述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所述PFC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旁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旁路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电容和第二输出电容的第一中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共模阻抗器和第二共模阻抗器;所述PFC电路通过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共模阻抗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阻抗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连接;所述PFC电路通过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共模阻抗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阻抗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FC电路为三电平PFC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共模电感包括第一输入共模电感、第二输入共模电感、第三输入共模电感;所述输入接地电容包括第一输入接地电容、第二输入接地电容、第三输入接地电容;所述第一输入共模电感分别与交流电源的a相以及第一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共模电感分别与交流电源的b相以及第二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入共模电感分别与交流电源的c相以及第三输入接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电平PFC电路还包括第一boost电路、第二boost电路、第三boost电路;所述第一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boost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共模电感与所述第二boost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输入共模电感与所述第三boost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oost电路、所述第二boost电路、所述第三boost电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多路交错并联LLC电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共模干扰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oost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二boost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boost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三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中点上;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共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中点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江侯涛涛张天歌崔幔董浩卢乐秦帅气高杰徐艳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通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