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代充平台的人员调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461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汽车代充平台的人员调度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代充平台的人员调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代充平台的人员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用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被视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电动汽车在使用中仍存在里程短、充电速度不够快、充电设施少等诸多问题,这些都给人们在使用电动汽车时带来了焦虑与不便。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为电动汽车建造更多的充电设施作为重要解决举措,企业也在开发容量更大、里程更长、充电速度更快的电池与技术。但这些措施需要大量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时,有从另一个角度来缓解这些问题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即电动汽车的代充模式。
[0003]所谓电动汽车的代充模式是指客户可以在APP上下单代充服务。下单后,平台将调度代充人员将前往客户指定的地点取车,然后将客户的电动汽车驶往附近的充电站充电,充电完毕后再将客户的车辆送回客户指定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取车地点和返回地点可以是不同的地方,并且去取车的代充人员的和还车的代充人员也可以是不同的人。
[0004]对于此新模式,目前貌似还没有相应的调度算法。

技术实现思路
r/>[000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汽车代充平台的人员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弧

流模型,以服务所有订单的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如下目标函数(1):流模型,以服务所有订单的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如下目标函数(1):流模型,以服务所有订单的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如下目标函数(1):流模型,以服务所有订单的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如下目标函数(1):其中,z表示总成本;V表示员工的集合;P表示取车点的集合,P={1,2,

,n};D表示还车点的集合,D={n+1,n+2,

2n};S表充电站的集合;K表示趟次的集合;N表示集合P,集合D的并集,即N=P∪D;o表示员工原始出发地;是0

1决策变量,若表示员工v的第k趟经过了弧(i,j),否则c
ij
表示经过弧(i,j)所需的花费;步骤2:运用DW分解,将步骤1中的模型改写成集合覆盖模型,改写后的具体形式如下所示:示:示:示:示:示:示:示:其中z表示总的成本,c
r
表示路径r对应的花费;Ω表示所有可行路径的集合;P表示取车点的集合;D表示还车点集合,S
i
表示为节点i所复制的充电站的集合;N表示员工总数;θ
r
是0

1决策变量,若θ
r
=1,则表示路径r被选择,否则θ
r
=0;α
i
是连续决策变量,表示到达节点i的时间;是一个0

1指示常数,若则表示路径r经过节点i,否则则表示路径r经过节点i,否则也是一个0

1指示常数,若则表示路径经过弧(i,j),否则t
ij
表示经过弧(i,j)所需的时间;M是一个很大的常数,优选为不小于106;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模型进行线性松弛,将θ
r
松弛成连续变量,即θ
r
≥0;将线性松弛后的模型叫作受限线性主问题;步骤4:设置RMLP中的对偶变量,将约束(31)

(35)对应的对偶变量,分别设为δ,θ
i
,λ
is
,π
ij
和ρ
ij
;步骤5:确定检验数的计算表达式,具体形式如下所示:步骤6:设计基于贪婪思想的构造式启发式算法,以及包含标签算法的分支定界算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代充平台的人员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以实际因素限制建立如下约束条件,具体为公式(2)

(26)所示:(26)所示:(26)所示:(26)所示:(26)所示:(26)所示:(26)所示:(26)所示:(26)所示:(26)所示:(26)所示:(26)所示:
B
i
是一个连续决策变量,表示节点i被访问的时间;C
i
表示顾客i的车辆开始充电的时间;F
i
表示客户i的车辆结束充电的时间;A
vk
也是一个连续决策变量,表示员工v的第k趟到达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植张镭陈勇王成易文超张文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