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散热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包括底座、工件台板和机架,机架包括侧板和隔板,隔板和侧板上均设置有导向溜板,导向溜板的末端设置有整料槽板,整料槽板的下方设置有给料组件,给料组件包括给料传送带、给料齿、给料传动机构和第一步进电机,侧板的内壁设置有沿给料传送带的移动方向分布的防脱槽,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防脱槽衔接的给料口,给料口处设置有拨料组件,拨料组件包括拨料传送带、拨料齿、拨料传动机构和第二步进电机。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落料效果较好、便于自动组装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推广。适合大规模推广。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散热器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散热器芯部分包括护板、侧板、隔板和散热条等。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其中,隔板和散热条需要分步组合,如先将隔板控制在一定的间距在将散热条从隔板之间插入,在组合一定数量之后通过分组装置将其转移到压装工位。
[0003]现有专利CN202222820396.7公开了一种汽车散热器组装用隔板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支架、长料框、连接架、顶出气缸、伸缩杆、顶出块、转轴、支撑辊、滑管、滑杆、顶板、第一把盘和撑力弹簧,连接架内部底端与顶出气缸顶端相连接,顶出气缸输出端与伸缩杆底端滑动连接,伸缩杆顶端与顶出块底端相连接,长料框内部下侧水平向经多组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辊,接触垫后侧与滑管外侧中后部相连接,滑管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后端与第一把盘前端中部相连接,滑杆前端与顶板后端相连接,长料框内部后侧外环处与顶板后侧外环处还经撑力弹簧相连接。该装置虽然可以实现每组隔板的自动单独推出取料,但是与流水线的衔接效果较差,而且隔板落出之后并不能自动构成合理的间距,所以导致散热条不能自动且有效地与隔板实现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全自动上料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自动落料效果较好、便于自动组装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一对侧板,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工件台板,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和侧板上均设置有导向溜板,所述导向溜板的末端设置有竖直的整料槽板,所述整料槽板的下方设置有给料组件,所述给料组件包括与整料槽板衔接的给料传送带,所述给料传送带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给料齿,所述给料传送带的传动端设置有给料传动机构,所述给料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所述侧板的内壁设置有沿给料传送带的移动方向分布的防脱槽,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防脱槽衔接的给料口,所述给料口处设置有拨料组件,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拨料传送带,所述拨料传送带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拨料齿并由拨料齿拨动工件有序沿工件台板方向平移,所述拨料齿的传动端设置有拨料传动机构,所述拨料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二步进电机。
[0006]作为优选,所述给料传送带包括水平部、竖直部和倾斜部,所述竖直部垂直于工件台板所在平面。
[0007]作为优选,所述拨料传送带包括直线部和两个斜线部,所述直线部平行于工件台板所在平面。
[0008]作为优选,所述工件台板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面设置有供拨料齿活动的侧口,所述工件台板为横卧的U型结构且其开口背向工件台板,所述工件台板的内侧用来安装拨料组件。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0]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导向溜板可令由上位机而来的工件落到整料槽板中,工件因重力作用落在给料传送带的光滑面上保持原位不动,由给料齿将最底部的工件拨走且令工件沿着防脱槽方向移动;由拨料齿将工件以固定间距沿拨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平移,直到相邻隔板之间被放入散热条即离开拨料组件,这样既保证了合理的装配间距,由保证了以车间设备的衔接性能。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落料效果较好、便于自动组装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的轴测图;
[0013]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的主视图;
[0014]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给料组件(无第一步进电机)的轴测图;
[0015]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拨料组件的轴测图;
[0016]以上各图中:
[0017]1、底座;2、机架;21、侧板;22、隔板;23、防脱槽;24、给料口;3、工件台板;4、导向溜板;5、整料槽板;6、给料组件;61、给料传送带;611、水平部;612、竖直部;613、倾斜部;62、给料齿;63、给料传动机构;64、第一步进电机;7、拨料组件;71、拨料传送带;711、直线部;712、斜线部;72、拨料齿;73、拨料传动机构;74、第二步进电机;8、安装板;81、侧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机架2,机架2包括一对侧板21,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工件台板3,车间在工件台板3的侧面设置有用来有序释放散热条的设备。为了保证隔板22给
料的规律性,本技术在侧板21之间设置有隔板22,隔板22和侧板21上均设置有导向溜板4,导向溜板4的末端设置有竖直的整料槽板5,整料槽板5的下方设置有给料组件6,给料组件6包括与整料槽板5衔接的给料传送带61,给料传送带6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给料齿62,给料传送带61的传动端设置有给料传动机构63,给料传动机构63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64,侧板21的内壁设置有沿给料传送带61的移动方向分布的防脱槽23,侧板21的一侧设置有与防脱槽23衔接的给料口24,给料口24处设置有拨料组件7,拨料组件7包括拨料传送带71,拨料传送带7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拨料齿72并由拨料齿72拨动工件有序沿工件台板3方向平移,拨料齿72的传动端设置有拨料传动机构73,拨料传动机构73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二步进电机74。其中,隔板22可防止工件在滑落过程中偏离为其设计的滑落路径。
[0021]具体地,由车间的上位机朝本装置的导向溜板4处释放工件,工件沿着导向溜板4落到整料槽板5中,工件因重力作用逐个下沉到整料槽板5底部,并且工件是先叠摞在给料传送带61的光滑面且保持原位不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等距组装给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一对侧板,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工件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和侧板上均设置有导向溜板,所述导向溜板的末端设置有竖直的整料槽板,所述整料槽板的下方设置有给料组件,所述给料组件包括与整料槽板衔接的给料传送带,所述给料传送带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给料齿,所述给料传送带的传动端设置有给料传动机构,所述给料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所述侧板的内壁设置有沿给料传送带的移动方向分布的防脱槽,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防脱槽衔接的给料口,所述给料口处设置有拨料组件,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拨料传送带,所述拨料传送带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拨料齿并由拨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相涛,梁岩,李维奇,姜庆功,张吉广,李吉证,张金桥,郭士杰,吴光勇,李伟,邹尚绪,徐晓芳,吴宝周,刘国峰,杨磊,李军,赵春辉,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茌平鲁环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