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邰海军专利>正文

一种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32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5
一种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蒸发器(1)、蓄汽筒(4)、设置在蒸发器和蓄汽筒之间的高温加热器(2);所述蓄汽筒为圆柱型的封闭圆筒,环绕蓄汽筒内壁设置有若干组蓄汽筒电加热器(5),在蓄汽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连通高温加热器(2)出口与蓄汽筒内腔的连通口;所述高温加热器(2)的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高温电加热片(3),并由每两相邻的高温电加热片之间的间距构成喇叭型结构的加热通道(10),其中加热通道进口端与蒸发器(1)相连通,加热通道出口端与蓄汽筒(4)相连通。通道出口端与蓄汽筒(4)相连通。通道出口端与蓄汽筒(4)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将低温水蒸汽在很短的时间内加热成高温水蒸的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水作制冷剂。其制冷循环中蒸发过程冷剂水在真空环境下低温蒸发,由于蒸发后冷剂水蒸汽比容非常大,因而为了扩大水蒸汽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蒸发出来的冷剂水蒸汽以非常高的速度流向吸收器。同样为了以相同的速度处理高速流入的冷剂水蒸汽,需要在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使冷剂水蒸汽在瞬间提高温度,同时收缩到相应的比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为了实施瞬间加热水蒸汽,采用从发生器加热至高温的浓溴化锂水溶液,以喷淋形式从吸收器顶部化作细微颗粒洒入到吸收器整个空间。高速流入的冷剂水蒸汽分子与浓溴化锂水溶液充分均匀混合,溴化锂水溶液高温加热水蒸汽,同时吸收水蒸汽。吸收大量冷剂水蒸汽的溴化锂淡水溶液自然落下到底部冷却水池,淡溴化锂水溶液被溶液泵加压送到发生器,通过发生器再加热后,在高温状态二次蒸发成高温蒸汽到冷凝器内相变成冷凝水。
[0003]溴化锂水溶液由于要保证完整的制冷循环,同时用溴化锂水溶液吸收的方式送到发生器,相变成冷剂水,需要在发生器内再次加热二次蒸发,再次吸收与制冷量相等的加热量。制冷效率太低,COP仅为1,所以只能用在余热制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正是针对上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耗能量过大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不用溴化锂水溶液加热和吸收冷剂水蒸汽的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的装置。本技术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吸收器溶液泵、发生器达到同样的效果,即以同样的质量流速,将从蒸发器产出的冷剂水蒸汽加热到与发生器产出的高温冷剂蒸汽同样的温度。即加热的温差大、时间短。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0006]本技术的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的装置包括蒸发器、蓄汽筒、设置在蒸发器和蓄汽筒之间的高温加热器;所述蓄汽筒为圆柱型的封闭圆筒,环绕蓄汽筒内壁设置有若干组蓄汽筒电加热器,在蓄汽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连通高温加热器出口与蓄汽筒内腔的连通口;所述高温加热器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高温电加热片,并由每两相邻的高温电加热片之间的间距构成喇叭型结构的加热通道,其中加热通道进口端与蒸发器相连通,加热通道出口端与蓄汽筒相连通。
[0007]本技术中所述高温电加热片是由竖直设置的呈U形结构的电加热管及包覆在U形结构电加热管外的电加热管外包铝薄片组成,表面温度大于110℃,且加热器表面红外线光辐射的波长在5.6~7.6μm范围内。
[0008]本技术中设置在蓄汽筒内的多组蓄汽筒电加热器为绕片式电加热器,通过绕
片式电加热器发出的热能,用于保持蓄汽筒内的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所述设定的温度低于高温加热片的温度。
[0009]由每两相邻的高温电加热片之间的间距构成喇叭型加热通道的进口端宽度为30~60mm,出口端宽度为20~50mm。
[0010]所述蓄汽筒的内体积是高温电加热片组成加热通道体积的30~80倍。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2]由蒸发器产出冷剂水蒸汽高速通过高温加热器,在狭小的通道中接受高温辐射,大部分冷剂水蒸汽接受光辐射后,处在激发态进入到蓄汽筒内。蓄汽筒是一具有设定温度的温度场,处于静止状态,冷剂水蒸汽在这一环境内高速流动的动能转换成静压能,持续进入的冷剂水蒸汽逐次提高密度。蓄汽筒内水蒸汽会逐步转化到与温度场相应的饱和压力和密度。
[0013]更具体说:根据水蒸汽物理特性,只能用辐射加热的方式提高水蒸汽温度,由于水蒸汽只在特定的辐射波长下才能有效的接收辐射,因此高温加热段加热源设定的温度必须在上述的辐射波长范围内。本技术的高温加热段加热源采用加热片的表面温度在110℃~130℃,其波长在比范围之间。
[0014]加热片之间的间距仅几公分宽,因此,虽然冷剂水蒸汽流速非常高,但由于其密度非常小,因而其质量流速并不高,所以冷剂水蒸汽通过高温加热器能够充分的接受到光波辐射变成激发态。
[0015]本技术高温加热器出口端直接连接蓄汽筒,二者内腔体积相比较,后者的体积是前者的七八十倍,同时蓄汽筒内的加热源稳定在设定的温度下,所以冷剂水蒸汽有充分的时间在蓄汽筒内将原来的动能变成压力能,同时改变分子能量结构。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水蒸汽分子的能量结构是由动能和汽化潜热能组成,温度升高分子的动能增加,汽化潜热能减少。同时水蒸汽存在的任一温度下动能量与汽化潜热能量都有一确定的量,这就是说本技术中冷剂水蒸汽从蒸发温度升温到设定的高温温度,只要从蒸发器产出的冷剂水蒸汽产出分子动能达到设定温度的分子动能,则在特定的热压温度场内水蒸汽分子不仅不需要外界热量,而且要释放出部分汽化潜热能,即可达到设定的高温温度,因此本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耗能大的缺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工作原理图。
[0019]图中序号:1蒸发器、2高温加热器、3高温电加热片、4蓄汽筒、5蓄汽筒电加热器、6定压输汽阀。
[0020]图2是高温加热器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3是图2中1—1的剖视图(左旋90
°
放置)。
[0022]图中序号:7电加热管、8电加热电加热管外包铝薄片、9电加热管接线柱、10加热通道(高温加热片组成)。
[0023]图4是蓄汽筒电加热器的结构图。
[0024]图中序号:11绕片式电加热器、12电加热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的装置包括蒸发器1、蓄汽筒4、设置在蒸发器1与蓄汽筒4之间的高温加热器2;所述蓄汽筒4为圆柱型的封闭圆筒,环绕蓄汽筒4内壁设置有若干组蓄汽筒电加热器5,在蓄汽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连通高温加热器2出口与蓄汽筒内腔的连通口;所述高温加热器2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高温电加热片3,并由每两相邻的高温电加热片之间的间距构成喇叭型结构的加热通道10,其中加热通道进口端与蒸发器1相连通,加热通道出口端与蓄汽筒4相连通。
[0027]本技术中所述高温电加热片3是由竖直设置的呈U形结构的电加热管7及包覆在U形结构电加热管外的电加热管外包铝薄片8组成,表面温度大于110℃,且加热器表面红外线光辐射的波长在5.6~7.6μm范围内。
[0028]设置在蓄汽筒4内的多组蓄汽筒电加热器5为绕片式电加热器11;通过绕片式电加热器11发出的热能,用于保持蓄汽筒内的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所述设定的温度低于高温加热片的温度。
[0029]所述蓄汽筒4的内体积是高温电加热片3组成加热通道体积的30~80倍。由每两相邻的高温点加热片3之间的间距构成喇叭型加热通道10的进口端宽度为30~60mm,出口端宽度为20~50mm。
[0030]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蒸发器(1)、蓄汽筒(4)、设置在蒸发器和蓄汽筒之间的高温加热器(2);所述蓄汽筒为圆柱型的封闭圆筒,环绕蓄汽筒内壁设置有若干组蓄汽筒电加热器(5),在蓄汽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连通高温加热器(2)出口与蓄汽筒内腔的连通口;所述高温加热器(2)的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高温电加热片(3),并由每两相邻的高温电加热片之间的间距构成喇叭型结构的加热通道(10),其中加热通道进口端与蒸发器(1)相连通,加热通道出口端与蓄汽筒(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间加热冷剂水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电加热片(3)是由竖直设置的呈U形结构的电加热管(7)及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海军娄开立娄伟娄山张理论黄河侯爱民邰万
申请(专利权)人:邰海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