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427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上端安装有上水冷板,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下端安装有下水冷板,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外侧面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导冷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部开设通道,通道设置为矩形槽结构,依靠该通道通入冷却水实现水冷,通过水冷通道代替冷却水管道,无需进行管道铺设,冷却水流入水冷板后直接与水冷板接触,水冷板又与动力电池模组的表面直接接触,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水冷通道的设置降低了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自身的厚度和重量。冷板和下水冷板自身的厚度和重量。冷板和下水冷板自身的厚度和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水冷
,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需要提供高容量的电池模组,这些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大,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冷却,保证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03]常规的动力电池水冷方式为在动力电池的外侧增设冷却板,冷却板的内部铺设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内部通入冷却水实现对动力电池的水冷,由于管道和隔板的阻隔,冷却水与动力电池之间进行热交换效率较低,且常规的管道冷却板自身结构较厚,导致具备水冷功能的动力电池拥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实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上端安装有上水冷板,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下端安装有下水冷板,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外侧面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导冷板。
[0006]其中,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0007]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冷却水通道。
[0008]其中,所述水冷通道由第一冷却水通道和第二冷却水通道共同构成。
[0009]其中,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一端均安装有冷却水进管。
[0010]其中,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冷却水回流管。
[0011]其中,所述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上端的边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设置有四个。
[0012]其中,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与上水冷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电池模组与下水冷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在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内部开设通道,通道设置为矩形槽结构,依靠该通道通入冷却水实现水冷,通过水冷通道代替冷却水管道,无需进行管道铺设,冷却水流入水冷板后直接与水冷板接触,水冷板又与动力电池模组的表面直接接触,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0015]2、本技术水冷通道的设置降低了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自身的厚度和重量,当水冷板水冷系统安装在动力电池模组上时,在保证水冷降温的同时,也保证了动力电池模
组结构的紧凑性,体积小且重量轻,更加实用。
[0016]3、本技术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水冷板分为两部分,方便了对第一冷却水通道和第二冷却水通道的清洁和维护,即方便了对水冷通道的清洁和维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俯视面三维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仰视面三维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动力电池模组、上水冷板与下水冷板的位置关系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俯视面三维立体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的仰视面三维立体图。
[0022]图中:1、动力电池模组;2、上水冷板;3、下水冷板;4、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6、第一冷却水通道;7、第二冷却水通道;8、散热片;9、导冷板;10、冷却水进管;11、冷却水回流管;1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1,动力电池模组1的上端安装有上水冷板2,动力电池模组1的下端安装有下水冷板3,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道,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外侧面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8,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导冷板9,在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内部开设通道,通道设置为矩形槽结构,依靠该通道通入冷却水实现水冷,通过水冷通道代替冷却水管道,无需管道铺设,冷却水流入水冷板后直接与水冷板接触,水冷板又与动力电池模组1的表面直接接触,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同时水冷通道的设置降低了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自身的厚度和重量,当上述水冷系统安装在动力电池模组1上时,在保证水冷降温的同时,也保证了动力电池模组1结构的紧凑性,体积小且重量轻,更加实用。
[0025]其中,若干散热片8位于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外侧面,散热片8能够与周围空气之间发生热交换,能够将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内部冷却水吸收的热量快速排出,实现对冷却水的快速降温,保证冷却水的持续循环冷却。
[0026]其中,导冷板9能够提高冷却水与动力电池模组1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0027]其中,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均包括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将水冷板分为两部分,方便了对第一冷却水通道6和第二冷却水通道7的清洁和维护。
[0028]其中,第一壳体4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冷却水通道6,第二壳体5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冷却水通道7,第一冷却水通道6和第二冷却水通道7共同构成水冷通道,水冷通道设置为矩形槽结构,依靠该水冷通道通入冷却水实现水冷,通过水冷通道代替冷却水管道,水冷系统无需管道铺设。
[0029]其中,水冷通道由第一冷却水通道6和第二冷却水通道7共同构成,水冷通道设置为矩形槽结构,依靠该水冷通道通入冷却水实现水冷,通过水冷通道代替冷却水管道,水冷系统无需管道铺设。
[0030]其中,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一端均安装有冷却水进管10,对动力电池模组1进行水冷散热时,通过冷却水进管10向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内部通入冷却水。
[0031]其中,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冷却水回流管11,热交换后的冷却水将动力电池模组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并通过冷却水回流管11回流,回流的冷却水被再次冷却后再重新进入冷却水进管10的内部,循环使用。
[0032]其中,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上端的边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12,且安装孔12设置有四个,安装孔12的设置方便了对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安装固定,能够快速地将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安装固定在动力电池模组1上。
[0033]其中,动力电池模组1与上水冷板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动力电池模组1与下水冷板3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均可单独拆卸,利于维护和更换。
[0034]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1)的上端安装有上水冷板(2),所述动力电池模组(1)的下端安装有下水冷板(3),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外侧面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8),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导冷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冷板(2)和下水冷板(3)均包括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冷却水通道(6),所述第二壳体(5)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冷却水通道(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强吴田元董书胜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精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