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26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第三框架固定在第一框架上端且竖梁内侧设第一滑槽,支撑板两端滑动设在第一滑槽内,第二连接杆与支撑板固定且底端固定扩孔器本体,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三框架横梁中部且驱动轴与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一框架底端设有滚轮;第二框架设在第一框架外围且底端设有固定齿,第三框架竖梁外侧分设第二滑槽,第二框架内侧分设滑动伸入第二滑槽的滑块,第一连接杆设在第二框架一侧的第二滑槽内且与滑块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三框架横梁固定且驱动轴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可升降的第二框架,以底端的固定齿与地面固定防止扩孔时发生位移,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操作便捷、扩孔精度高的特点。孔精度高的特点。孔精度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


[0001]本技术属于地质勘查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操作便捷、扩孔精度高的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

技术介绍

[0002]地质勘查从广义上可理解为地质工作,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运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地质勘查方法,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0003]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常常需要从地面上对钻探的孔洞进行扩孔作业,来增大孔的横截面积,目前的扩孔方式主要采用扩孔钻头对孔洞进行扩张。但现有的扩孔装置通常直接采用扩孔钻头对孔洞进行扩张,在实际扩孔过程中,由于扩孔设置的工作产生震动,以及扩孔钻头与钻孔中轴线难以保持一致,从而常常出现扩孔钻头偏离原有钻孔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工作人员需要反复的对钻孔的方向进行调节,不仅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偏移还容易导致扩孔钻头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产生偏心,容易降低钻头的使用寿命。
[0004]为了解决扩孔偏移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扩孔装置的底座上设置两个乃至多个可升降的固定结构,通过分别手动或液压控制多个固定结构进行升降,使扩孔装置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以避免扩孔时发生偏移,但由于多个固定结构需要分别控制导致结构较为复杂、操作繁琐,且需要分别控制导致其数量有限,使得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而使得摩擦阻力有限,抗偏移的能力较弱,而且有限的几个固定结构还存在因局部地面塌陷而导致倾覆的风险。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操作便捷、扩孔精度高的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支撑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框架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的上端,所述第三框架呈门式结构且两侧的竖梁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框架的第一滑槽,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三框架两侧的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固定在支撑板上且底端固定连接有扩孔器本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垂直固定在第三框架顶端的横梁中部且第二驱动轴贯穿横梁并与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框架的底端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滚轮;
[0007]所述第二框架平行设置于第一框架的外围且底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齿,所述第三框架两侧的竖梁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框架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框架的内侧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伸入第二滑槽内并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于第二框架一侧的第二滑槽内且下部与滑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垂直固定在第三框架顶端的横
梁一端且第一驱动轴贯穿横梁并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框架的外围设置可滑动升降的第二框架,在第一框架的底端设置多个滚轮,并以垂直固定在第一框架上端的第三框架上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扩孔器本体沿第一滑槽滑动升降,同时通过固定第三框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框架滑动升降,并在第二框架的底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齿;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使第二框架下降,可使固定齿与地面固定防止扩孔时发生整个装置位移,还可控制第一驱动装置使第二框架上升使固定齿与地面脱离,从而可通过第一框架底端的滚轮实现不扩孔时装置整体快捷移位。
[0010]2、本技术的第二框架相较第一框架升降,以及扩孔器本体的升降,都是在滑槽内滑动导向升降,因此其升降过程稳定,连接结构可靠;而且由于第三框架垂直固定在第一框架的上端,第二框架沿垂直于第一框架的第二滑槽滑动升降,扩孔器本体在沿垂直于第一框架的第一滑槽滑动升降,因此当扩孔器本体下降时,可使其一直处于垂直于第一框架的同一垂直线上,从而可保证扩孔器钻头在扩孔时不会偏斜而发生偏移,有效保证了扩孔精度。
[0011]3、本技术的固定齿间隔固定在第二框架的底端,而第二框架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实现整体升降,因此其结构较为简单且操作便捷。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操作便捷、扩孔精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之左下仰视图;
[0015]图中:1

第一框架,2

第二框架,3

第三框架,4

支撑板,5

第一滑槽,6

第一驱动装置,7

第一固定架,8

第二固定架,9

第二驱动装置,10

第一螺杆,11

蓄电池,12

第二连接杆,13

滑杆,14

第二滑槽,15

控制器,16

固定齿,17

滚轮,18

滑块,19

扩孔器本体,20

扩孔钻杆轴,21

扩孔器钻头,22

第一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支撑板4、第一驱动装置6、第二驱动装置9、第二连接杆12、第一连接杆22,所述第三框架3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1的上端,所述第三框架3呈门式结构且两侧的竖梁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框架1的第一滑槽5,所述支撑板4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三框架3两侧的第一滑槽5内,所述第二连接杆12垂直固定在支撑板4上且底端固定连接有扩孔器本体19,所述第二驱动装置9垂直固定在第三框架3顶端的横梁中部且第二驱动轴贯穿横梁并与第二连接杆12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的底端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滚轮17;
[0018]所述第二框架2平行设置于第一框架1的外围且底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
齿16,所述第三框架3两侧的竖梁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框架1的第二滑槽14,所述第二框架2的内侧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伸入第二滑槽14内并滑动连接的滑块18,所述第一连接杆22设置于第二框架2一侧的第二滑槽14内且下部与滑块18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垂直固定在第三框架3顶端的横梁一端且第一驱动轴贯穿横梁并与第一连接杆22固定连接。
[0019]所述第一框架1及第二框架2分别为矩形或圆形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框架2的内缘大于第一框架1的外缘。
[0020]所述扩孔器本体19上安装有扩孔钻杆轴20,所述扩孔钻杆轴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扩孔器钻头21,所述第二连接杆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支撑板(4)、第一驱动装置(6)、第二驱动装置(9)、第二连接杆(12)、第一连接杆(22),所述第三框架(3)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1)的上端,所述第三框架(3)呈门式结构且两侧的竖梁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框架(1)的第一滑槽(5),所述支撑板(4)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三框架(3)两侧的第一滑槽(5)内,所述第二连接杆(12)垂直固定在支撑板(4)上且底端固定连接有扩孔器本体(19),所述第二驱动装置(9)垂直固定在第三框架(3)顶端的横梁中部且第二驱动轴贯穿横梁并与第二连接杆(12)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的底端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滚轮(17);所述第二框架(2)平行设置于第一框架(1)的外围且底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齿(16),所述第三框架(3)两侧的竖梁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框架(1)的第二滑槽(14),所述第二框架(2)的内侧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伸入第二滑槽(14)内并滑动连接的滑块(18),所述第一连接杆(22)设置于第二框架(2)一侧的第二滑槽(14)内且下部与滑块(18)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垂直固定在第三框架(3)顶端的横梁一端且第一驱动轴贯穿横梁并与第一连接杆(2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及第二框架(2)分别为矩形或圆形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框架(2)的内缘大于第一框架(1)的外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孔器本体(19)上安装有扩孔钻杆轴(20),所述扩孔钻杆轴(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扩孔器钻头(21),所述第二连接杆(12)或扩孔器本体(19)内固定设置有扩孔电机,所述扩孔电机的驱动轴与扩孔钻杆轴(20)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止偏移的地质勘查用扩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及第二驱动装置(9)为液压缸,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的液压缸缸体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三框架(3)顶端的横梁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中有方长辉刘启玉刘江波刘洪伟华明亮张小亮保光琼付俊许汉华樊亚红何冬梅李红飞刘中华王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