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04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属于印花布技术,包括贴身层、透气层、印花层、弹性包覆层和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透气层设置在贴身层的顶部,印花层粘接设置在透气层远离贴身层的一面,弹性包覆层粘合在印花层的顶部,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固定的穿设在弹性包覆层上,印花层的顶部开设有印花定位槽,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分布在印花定位槽的外边侧,弹性包覆层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撕条,撕条与印花层之间设置有防粘材质,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包括外套管、握持凸起和滑动环,握持凸起固定设置在外套管的顶部,滑动环设置在外套管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舒适度高,便于套色定位,灵活度高,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


[0001]本技术涉及印花布
,特别是涉及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

技术介绍

[0002]印花布是用坯布印花纸高温印染加工而成,唐宋时期已很盛行,明清时期达到鼎 盛。曾深受人们的喜爱,被作为陪嫁被褥、衣服的必备品,建国以前,灵宝染坊行业约百余 家,分布在县城、乡镇和主要村寨,生意兴隆。制作时,先将白布下水浸泡,用豆面、石膏搅成 糊状,用硬油纸制版,刻上花、鸟、虫、鱼图案,将版铺在白布上,用刮刀印制,然后投入染缸 中洗染,阴干后剥落图案上的附着物即成。建国后,纺织印染工业的发展,逐渐取代了这一 传统工艺,印花布按工艺不同可以分转移印花和渗透印花。
[0003]在申请号为CN201720029187.7的中国技术专利中提出一种反光印花布,通过设置第一阻燃层 和第二阻燃层,使得印花布不易燃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同时通过设置透气膜,提高了 印花布的透气性能,使得使用更加舒适,同时利用反观片使得其具有反光能力,且反光片通 过金属连接片固定设置在印花布主体表面,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即使清洗也不会掉落,提高 了使用寿命和质量。
[0004]上述对比文件虽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舒适度,但是印花层生产过程中有时还需要在合适的地方再印反光材料,所以需要套色,上述对比文件不易于套色定位。
[0005]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新型舒适度高,便于套色定位,灵活度高,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贴身层、透气层、印花层、弹性包覆层和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所述透气层设置在所述贴身层的顶部,所述印花层粘接设置在所述透气层远离所述贴身层的一面,所述弹性包覆层粘合在所述印花层的顶部,所述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固定的穿设在所述弹性包覆层上。
[0008]优选的,所述印花层的顶部开设有印花定位槽,所述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分布在所述印花定位槽的外边侧,通过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的灵活移动对印花定位槽的形状进行调节,实际使用时根据反光层的喷涂需求控制印花定位槽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便可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包覆层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撕条,所述撕条与所述印花层之间设置有防粘材质,使得本技术反光层喷涂完成后能够将弹性包覆层快速撕去,提高工作效率。
[0010]优选的,所述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包括外套管、握持凸起和滑动环,所述握持凸起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顶部,所述滑动环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底部,所述外套管穿设在所述弹性包覆层内,所述握持凸起位于所述弹性包覆层的顶部,所述滑动环位于所述
弹性包覆层的底部,所述外套管和所述握持凸起内均开设有贯穿槽,通过外套管的移动能够对印花定位槽的形状进行调节,通过握持凸起使得外套管的移动更加易于控制。
[0011]优选的,所述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还包括活动穿插杆和升降盘,所述升降盘焊接在所述活动穿插杆的底部,所述活动穿插杆活动的穿设在所述贯穿槽内,所述升降盘位于所述滑动环内,所述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还包括固定锥刺,所述固定锥刺焊接在所述升降盘的底部,在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实际使用时,通过活动穿插杆的移动控制升降盘移动,进而对固定锥刺的位置进行调节。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贴身层的设置使得本技术具有较好的舒适度,通过透气层使得本技术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提高舒适度,通过印花层印刷图案,提高美观度,在此基本上,通过弹性包覆层在印花层的顶部进行覆盖,在喷涂反光层时用于反光区域的定位,具体的定位范围则是通过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实现,通过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的灵活移动,能够根据反光层的喷涂需求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灵活度高,方便套色定位。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俯视角度下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仰视角度下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贴身层;2、透气层;3、印花层;4、弹性包覆层;401、印花定位槽;402、撕条;5、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01、外套管;502、握持凸起;503、滑动环;504、活动穿插杆;505、升降盘;506、固定锥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包括贴身层1、透气层2、印花层3、弹性包覆层4和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透气层2设置在贴身层1的顶部,印花层3粘接设置在透气层2远离贴身层1的一面,弹性包覆层4粘合在印花层3的顶部,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固定的穿设在弹性包覆层4上。
[0020]在本技术中,通过贴身层1的设置使得本技术具有较好的舒适度,通过透气层2使得本技术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提高舒适度,通过印花层3印刷图案,提高美观度,在此基本上,通过弹性包覆层4在印花层3的顶部进行覆盖,在喷涂反光层时用于反光区域的定位,具体的定位范围则是通过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实现,通过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的灵活移动,能够根据反光层的喷涂需求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灵活度高,方便套色定位。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具体如图1所示,印花层3的顶部开设有印花定位槽401,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分布在印花定位槽401的外边侧,通过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的灵活移动对印花定位槽401的形状进行调节,实际使用时根据反光层的喷涂需求控制印花定位槽401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便可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具体如图2所示,弹性包覆层4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撕条402,撕条402与印花层3之间设置有防粘材质,使得本技术反光层喷涂完成后能够将弹性包覆层4快速撕去,提高工作效率。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具体如图3所示,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包括外套管501、握持凸起502和滑动环503,握持凸起502固定设置在外套管501的顶部,滑动环503设置在外套管501的底部,外套管501穿设在弹性包覆层4内,握持凸起502位于弹性包覆层4的顶部,滑动环503位于弹性包覆层4的底部,外套管501和握持凸起502内均开设有贯穿槽,通过外套管501的移动能够对印花定位槽401的形状进行调节,通过握持凸起502使得外套管501的移动更加易于控制。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具体如图4所示,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还包括活动穿插杆504和升降盘505,升降盘505焊接在活动穿插杆504的底部,活动穿插杆504活动的穿设在贯穿槽内,升降盘505位于滑动环50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身层(1)、透气层(2)、印花层(3)、弹性包覆层(4)和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所述透气层(2)设置在所述贴身层(1)的顶部,所述印花层(3)粘接设置在所述透气层(2)远离所述贴身层(1)的一面,所述弹性包覆层(4)粘合在所述印花层(3)的顶部,所述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固定的穿设在所述弹性包覆层(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印花层(3)的顶部开设有印花定位槽(401),所述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分布在所述印花定位槽(401)的外边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包覆层(4)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撕条(402),所述撕条(402)与所述印花层(3)之间设置有防粘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套色定位的反光印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装卸式移动定位组件(5)包括外套管(501)、握持凸起(502)和滑动环(503),所述握持凸起(502)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川葛永超刘贵林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豪宝染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