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77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马达,包含一基座、一定子、一转子及一平衡件。该基座可供结合该定子,该转子结合于该基座且具有一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具有一第一感磁面,该第一感磁面在该永久磁铁的径向上具有一第一宽度;该平衡件与该永久磁铁之间形成一感磁区,该平衡件另于该感磁区内形成一磁吸部,该磁吸部具有一第二感磁面,该第二感磁面在该平衡件的径向上具有一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不大于该第一宽度,且该磁吸部的第二感磁面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一感磁面之间形成一磁吸间距,该磁吸间距较佳介于0.2mm~1.5mm之间,以有效提升该马达的运转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马达结构,尤其是一种具有平衡件设计,以使转子可平稳旋转的马达。
技术介绍
现有具有平衡片的马达结构,如台湾公告第423760号的《无刷直流马达构造》新 型专利案。请参照图1所示,该现有马达9大致包含一基座91、一定子92、一转子93及一 平衡片94。该基座91具有一轴管911 ;该定子92结合该轴管911的外周壁;该转子93设 有一轴杆931及一永久磁铁932,其中该转子93借助该轴杆931可旋转的结合该基座91的 轴管911 ;该平衡片94为导磁材质所制成,且该平衡片94设置于该基座91上,并与该永久 磁铁932保持一磁吸间距(D),以便该平衡片94与该永久磁铁932之间可形成一磁吸作用, 进而可促使该转子93平稳旋转。 —般而言,前述永久磁铁932与平衡片94之间所形成的磁吸间距(D),是该转子 93是否可平稳旋转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 当该磁吸间距(D)过大时,则相对容易降低该平衡片94与该永久磁铁932之间的 磁吸作用,由于磁吸效果过小,将造成该转子93无法平稳旋转,故导致该转子93在旋转过 程中容易产生晃动及噪音,进而降低现有马达9的使用寿命。 当该磁吸间距(D)过小时,则相对容易提高该平衡片94与该永久磁铁932之间的 磁吸作用,由于磁吸效果过大,将会影响该转子93的运转效率。再者,该转子93在实际运 转时,也容易因该磁吸间距(D)过小,而可能导致该转子93的永久磁铁932与该平衡片94 之间产生机构干涉现象,进而影响该现有马达9的运转品质。 因此,如何界定一较佳的磁吸间距(D),是马达设计领域中十分重要的议题,而较 佳磁吸间距(D)仍须取决于该转子93的永久磁铁932与该平衡片94之间的相对应关系。 然而,前述现有马达9的结构并未借助该平衡片94的结构,以相对调整该平衡片94与该永 久磁铁932之间所形成的磁吸间距(D),也即容易导致该磁吸间距(D)的距离不当,进而衍 生出如上所述的诸多问题,故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主要借助一平衡件的结构,以相对界定平衡件与该永久磁铁之间的间距,进而可确保该马达具有较佳的运转品质,为主要的专利技术目的。 为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借助该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包含有 —种马达,包含一基座、一定子、一转子及一平衡件。该基座具有一轴管;该定子结 合于该基座的轴管外周壁;该转子具有一轮毂,该轮毂内侧设有一转动轴及一永久磁铁,该 转动轴结合该基座的轴管,该永久磁铁与该定子之间具有一气隙,且该永久磁铁具有一第 一感磁面,该第一感磁面在该永久磁铁的径向上具有一第一宽度;该平衡件设置于该转子与该基座之间,且该平衡件具有朝向该永久磁铁的一上表面,该上表面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一感磁面之间形成一感磁区,该平衡件另于该感磁区内形成一磁吸部,该磁吸部具有一第二感磁面,该第二感磁面在该平衡件的径向上具有一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不大于该第一宽度,且该磁吸部的第二感磁面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一感磁面之间形成一磁吸间距,该磁吸间距介于O. 2mm 1. 5mm之间。借此,可利用该平衡件结构,使该平衡件的第二宽度不大于该永久磁铁的第一宽度,并进一步界定该第一感磁面及第二感磁面之间的距离,以便调整出一较佳的磁吸间距进而可达到促使该转子平稳旋转及提升运转效率等功效。 所述第二感磁面凸出于该平衡件的上表面。借此,更可搭配该平衡件的第二宽度不大于该永久磁铁的第一宽度的设计,以调整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磁吸间距,进而达到提升马达的使用寿命的功效。 所述平衡件为具有一通孔的片体,该基座的轴管穿伸该通孔。借此,可达到提升结 合稳固性的功效。 所述平衡件为具有一透孔的环形体,该基座的轴管穿伸该透孔。借此,可达到縮减 制作该平衡件的材料成本的功效。 所述平衡件由数个块体所构成,各该块体分别固定围绕于该基座的轴管。借此,可 达到提升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所述第二感磁面为平面。借此,可提供较大的平面感磁面,而具有促使该转子更为 平稳旋转的功效。 所述第二感磁面为圆弧面。借此,该第二感磁面也可等于该第一宽度,并利用该第 二感磁面所形成的高低位差变化,以便调整出更佳的磁吸间距。 所述第二宽度不小于该第一宽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借此,即可利用该第一 宽度与该第二宽度之间的相对应结构关系,以配合调整该第一感磁面及第二感磁面之间的 距离,使该永久磁铁与该平衡件之间可维持一较佳磁吸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马达确实可借助该平衡件的磁吸部的结构,使该第 二宽度不大于该永久磁铁的第一宽度,以供该永久磁铁与该平衡件之间可界定出一较佳的 磁吸间距,该磁吸间距介于0. 2mm 1. 5mm之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确实可使该转子平稳 旋转,且提升其运转效率。附图说明图1:现有马达的组合剖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马达的组合剖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马达的平衡件的立体图。图5: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的组合剖视图。图6: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的平衡件的立体图。图8: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的平衡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9: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马达的组合剖视图。图10':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4 图11 :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马达的平衡件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3马达 21绕组线圈 32转动轴 40 、50 、60平衡件 42、52、62上表面 44、54、64磁吸部9 马达 93转子10基座 22电路板 33永久磁铁41通孔11 轴管 20定子30转子 31轮毂331第一感磁面51 透孔 61块体43、53、63感磁区 441、541、641第二感磁面91基座 911轴管92定子931轴杆 932永久磁铁 94平衡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的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马达l,该马达1包含一基座10、 一定子20 、 一转子30及一平衡件40 ,其中 该基座lO具有一轴管ll,该轴管ll内可供设置如轴承、扣环或封盖等构件(未标 示),且该基座10也可设计为一般风扇的扇框结构。 该定子20套设于该基座10的轴管11外周壁,且该定子20包含一绕组线圈21及 一电路板22。该绕组线圈21可选用一径向绕组线圈或一轴向绕组线圈;该电路板22电连 接该绕组线圈21。 该转子30包含一轮毂31、一转动轴32及一永久磁铁33。该轮毂31的外周壁可 形成数个叶片(未绘示),以便该转子30可作为一般风扇的扇轮等用途;该转动轴32结合 于该轮毂31内侧的中心位置,使该转子30可借助该转动轴32结合于该基座10的轴管11, 并以该轴管11为中心旋转运作;该永久磁铁33则为结合于该轮毂31的内周壁的一环形 体,且该永久磁铁33与该定子20之间具有一气隙,该气隙可配合马达实际结构而为一径向 气隙或一轴向气隙。另外,如图3所示,该永久磁铁33具有一第一感磁面331,该第一感磁 面331在该永久磁铁33的径向上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特征是包含:一个基座,具有一个轴管;一个定子,结合于该基座的轴管外周壁;一个转子,具有一个轮毂,该轮毂内侧设有一个转动轴及一个永久磁铁,该转动轴结合该基座的轴管,该永久磁铁与该定子之间具有一个气隙,且该永久磁铁具有一个第一感磁面,该第一感磁面在该永久磁铁的径向上具有一个第一宽度;一个平衡件,设置于该转子下方,该平衡件具有朝向该永久磁铁的一个上表面,该上表面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一感磁面之间形成一个感磁区,该平衡件另于该感磁区内形成一个磁吸部,该磁吸部具有一个第二感磁面,该第二感磁面在该平衡件的径向上具有一个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不大于该第一宽度,且该磁吸部的第二感磁面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一感磁面之间形成一个磁吸间距,该磁吸间距介于0.2mm~1.5m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