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格栅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61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格栅灯,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反射座与两块电路单元板、及盖设在壳体上的灯罩结构,反射座形成有主座部,主座部在其内设有反射腔以及在其前端开设有连通反射腔的出光口;主座部的顶面在其上间隔地开设有若干连通反射腔的入光口、在其后端两侧各间隔地向后延伸设有若干第一托座,在其后端中部向后延伸设有第二托座;两块电路单元板并排地安装在主座部的顶面两侧上,每一电路单元板的后端螺接固定在位于对应一侧的第二托座上及第一托座对应的一侧上;电路单元板的前端设于主座部的顶面上,并在其上对应每一入光口安装有一发光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块电路单元板拼接实现对汽车格栅灯的点亮。单元板拼接实现对汽车格栅灯的点亮。单元板拼接实现对汽车格栅灯的点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格栅灯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格栅灯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格栅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许多辅助性质的灯具不断出现,例如日行灯,位置灯,氛围灯,角灯,辅助转向灯,照地灯灯,格栅灯等。
[0003]目前市面上汽车格栅灯安装的还比较少,属于新兴的灯具,对于汽车格栅灯的结构设计还不完善。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在汽车格栅灯的组装中,因汽车格栅灯的长度设计通常与汽车格栅等长,使得汽车格栅灯的长度较长,而为点亮长度较长的汽车格栅灯,目前的汽车格栅灯所采用的一体式电路板,该电路板的长度与汽车格栅灯的长度相近,从能在其上以对应长度地排布设置若干灯片,进而点亮同等长度的汽车格栅灯,但该电路板因其过长的长度,在安装前容易损坏,且在汽车格栅灯内的安装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格栅灯,该汽车格栅灯通过两块电路单元板拼接实现对汽车格栅灯的点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汽车格栅灯,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反射座与两块电路单元板、及盖设在壳体上的灯罩结构,所述反射座形成有主座部,所述主座部在其内设有反射腔以及在其前端开设有连通反射腔的出光口,所述反射腔内设有以若干层阶并排形成的弧形反射面;所述主座部的顶面在其上间隔地开设有若干连通反射腔的入光口、在其后端两侧各间隔地向后延伸设有若干第一托座,在其后端中部向后延伸设有第二托座;两块电路单元板并排地安装在主座部的顶面两侧上,每一电路单元板的后端螺接固定在位于对应一侧的第二托座上及第一托座对应的一侧上;所述电路单元板的前端设于主座部的顶面上,并在其上对应每一入光口安装有一发光件,供每一发光件将光从对应的入光口照射到反射腔内,反射腔将光向出光口投射。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在其内形成有安装腔以及在其前端形成有连通安装腔的安装口,所述安装腔在其上部与下部均间隔地凸设有若干安装块,以及在其上部与下部之间预留有安装空间;所述反射座分别在主座部的前端顶边向上延伸与底边向下延伸设有一安装边,供所述主座部从安装口装入到安装空间内,两段安装边分别与安装腔上部及下部的安装块螺接连接,将反射座固定在安装腔内。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壳体沿安装口的边沿凹设有嵌装槽,所述灯罩结构,包括定位框、遮光罩及透光罩,所述定位框上开设有穿出口以及沿其边沿向后延伸设有与嵌装槽对应卡合的嵌入边;所述遮光罩螺接固定在定位框的内壁上,遮光罩的前端从穿出口穿出,且遮光罩的前端上设有导光条;所述透光罩罩设在定位框的外壁上,且所述透光罩的边沿与壳体的边沿通过若干卡扣进行扣合固定,将所述定位框压合固定在壳体
上。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托座与第二托座上均设有用以穿设在电路单元板上的定位插杆及设有用以与电路单元板螺接的连接孔。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路单元板的前端上设有隔光板,所述隔光板间隔地形成有若干隔光段,每相邻的两件发光件之间设有一所述一隔光段,起到隔光作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格栅灯通过两块电路单元板拼接实现对汽车格栅灯的点亮,且在安装前,电路单元板较为不易损坏,以及能更为方便地与反射座进行组装以及安装到壳体内,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汽车格栅灯的整体图。
[0013]图2为汽车格栅灯的灯罩结构分解图。
[0014]图3为壳体的示意图。
[0015]图4为反射座安装到壳体内的示意图。
[0016]图5为反射座的第一视角图。
[0017]图6为反射座的第二视角图。
[0018]图7为反射座的第三视角图。
[0019]图8为两块电路单元板安装到反射座上的示意图。
[0020]图9为两块电路单元板的示意图。
[0021]图10为定位框的示意图。
[0022]图11为遮光罩的示意图。
[0023]图12为透光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请参阅图1、及图3

图9,一种汽车格栅灯,包括壳体10、安装在壳体10内的反射座20与两块电路单元板30、及盖设在壳体10上的灯罩结构40,所述壳体10在其内形成有安装腔11、在其前端形成有连通安装腔11的安装口12以及沿安装口12的边沿凹设有嵌装槽13;所述安装腔11在其上部与下部均间隔地凸设有若干安装块111,以及在其上部与下部之间预留有安装空间112;所述反射座20形成有主座部21及分别在主座部21的前端顶边向上延伸与底边向下延伸设有一安装边22,所述主座部21在其内设有反射腔201以及在其前端开设有连通反射腔201的出光口202,所述反射腔201内设有以若干层阶并排形成的弧形反射面(具体参阅图3);所述主座部21的顶面在其上间隔地开设有若干连通反射腔201的入光口211、在其后端两侧各间隔地向后延伸设有若干第一托座212,在其后端中部向后延伸设有第二托座213(具体参阅图5、图6及图7);两块电路单元板30并排地安装在主座部21的顶面两侧上,每一电路单元板30的后端螺接固定在位于对应一侧的第二托座213上及第一托座
212对应的一侧上;所述电路单元板30的前端设于主座部21的顶面上,并在其上对应每一入光口211安装有一发光件31(具体参阅图8、图9);供所述主座部21从安装口12装入到安装空间112内,两段安装边22分别与安装腔11上部及下部的安装块111螺接连接,将反射座20固定在安装腔11内(具体参阅图4),每一发光件31将光从对应的入光口211照射到反射腔201内,反射腔201将光向出光口202投射。
[0026]参阅图2、及图10

图12,所述灯罩结构40,包括定位框41、遮光罩42及透光罩43,所述定位框41上开设有穿出口411以及沿其边沿向后延伸设有与嵌装槽13对应卡合的嵌入边412;所述遮光罩42螺接固定在定位框41的内壁上,遮光罩42的前端从穿出口411穿出,且遮光罩42的前端上设有导光条421;所述透光罩43罩设在定位框41的外壁上,所述透光罩43与定位框41可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形成的一体连接结构或分体式的组合结构,且所述透光罩43的边沿与壳体10的边沿通过若干卡扣401进行扣合固定,将所述定位框41压合固定在壳体10上。
[0027]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1的长度长于两块电路单元板30在主座部21上的并排长度,以便于两块电路单元板30安装到安装腔11内,且在安装前,两块电路单元板30的长度较与安装腔11等长的电路板,不易损坏。
[0028]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格栅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安装在壳体(10)内的反射座(20)与两块电路单元板(30)、及盖设在壳体(10)上的灯罩结构(40),所述反射座(20)形成有主座部(21),所述主座部(21)在其内设有反射腔(201)以及在其前端开设有连通反射腔(201)的出光口(202),所述反射腔(201)内设有以若干层阶并排形成的弧形反射面;所述主座部(21)的顶面在其上间隔地开设有若干连通反射腔(201)的入光口(211)、在其后端两侧各间隔地向后延伸设有若干第一托座(212),在其后端中部向后延伸设有第二托座(213);两块电路单元板(30)并排地安装在主座部(21)的顶面两侧上,每一电路单元板(30)的后端螺接固定在位于对应一侧的第二托座(213)上及第一托座(212)对应的一侧上;所述电路单元板(30)的前端设于主座部(21)的顶面上,并在其上对应每一入光口(211)安装有一发光件(31),供每一发光件(31)将光从对应的入光口(211)照射到反射腔(201)内,反射腔(201)将光向出光口(202)投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在其内形成有安装腔(11)以及在其前端形成有连通安装腔(11)的安装口(12),所述安装腔(11)在其上部与下部均间隔地凸设有若干安装块(111),以及在其上部与下部之间预留有安装空间(112);所述反射座(20)分别在主座部(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豪杰罗宗明潘明洋高坤董留成关仲新梁妙玲张望全王正伟陆锦超苏少宇
申请(专利权)人:马瑞利汽车照明系统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