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蚜酮制备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353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吡蚜酮制备生产装置,涉及吡蚜酮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外壁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搅拌筒底端设有排料管,所述搅拌筒的内壁装配有搅拌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动杆带动搅拌杆转动对搅拌筒内部的吡蚜酮搅拌混合,而拨条随之主动杆转动对暂存框顶部的化学制剂拨动且掉落至吡蚜酮内,暂存框内部的化学制剂重量随之减少,弹簧随之释放压力推动受力片升高,再次将部分化学化学制剂推出暂存框顶部,通过拨条转动可持续间歇性的掉落,与此同时,主动杆外壁的螺旋片将底层吡蚜酮远离向上输送,且从动导向筒顶部再次掉落,实现横纵向的搅拌,使之对吡蚜酮制备品质更高。使之对吡蚜酮制备品质更高。使之对吡蚜酮制备品质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蚜酮制备生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吡蚜酮制备
,具体为一种吡蚜酮制备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吡蚜酮是一种非杀生性杀虫剂,它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好防效,主要用来防止蔬菜、坚果和观赏性植物上的蚜虫、粉虱或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而吡蚜酮需要相应的原料溶液和化学物品进行反应后得到。
[0003]吡蚜酮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吡蚜酮与其它化学制剂进行搅拌融合,传统的吡蚜酮搅拌装置存在一定不足,只能对同一层高度的吡蚜酮与其它化学制剂搅拌,造成上下层之间存在浓度差,促使对吡蚜酮与其它化学制剂融合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吡蚜酮制备生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吡蚜酮制备生产装置,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外壁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搅拌筒底端设有排料管,所述搅拌筒的内壁装配有搅拌组件;
[0006]搅拌组件包括主动杆、螺旋片、导向筒、搅拌杆、拨条和暂存框所述主动杆转动连接于外壳组件内部,所述导向筒套接于主动杆的外侧且与搅拌筒内壁底端固定,所述螺旋片固定于主动杆的外壁且与导向筒高齐平,所述搅拌杆固定于主动杆的外壁且位于导向筒的上方,所述暂存框设于搅拌杆的上方且与搅拌筒内壁固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杆横向对吡蚜酮与其它化学制剂搅拌融合,且将底层的吡蚜酮与其它化学制剂向上输送,对上下层之间搅拌至均匀,与此同时,拨条间歇式将暂存框顶部的其它化学制剂拨动至搅拌筒内,使之大面积的与吡蚜酮,提高其搅拌的效率与品质。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杆的输出端延伸出搅拌筒顶部且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搅拌筒的顶部两侧位于暂存框的正上方设有进料口。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主动杆提供动力,使之高效旋转进行搅拌,同时可对其内部添加其他化学制剂。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筒的顶部开设有两组一号缺口,所述导向筒的底部开设有两组二号缺口。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层的吡蚜酮通过二号缺口进入导向筒,而进入导向通过内部的吡蚜酮向上涌动且通过一号缺口排出。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受力片和弹簧,所述受力片滑动连接于暂存框的内壁,所述弹簧固定于受力片和暂存框(260)之间,所述拨条固定于主动杆的外壁且底端与暂存框顶部接触。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化学制剂自身的重力促使受力片降低且压缩弹簧,对化学制剂进行暂存,拨条转动可拨动高于暂存框顶部的化学制剂掉落。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筒的内壁底端固定有导向环,且导向环外观呈喇叭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搅拌时的吡蚜酮物料导向,使之向中部的导向筒靠近。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筒的底端开设有出口,且出口的内壁固定有与主动杆底端转动连接的十字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主动杆提供支撑点,且可将制备成型的吡蚜酮通过出口排出。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搅拌杆由横杆和竖杆构成,且横杆与主动杆的外壁固定,而竖杆纵向固定于横杆底端,且竖杆位于导向筒和搅拌筒之间。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导向筒外侧的吡蚜酮原料进行搅拌,使之与化学制剂快速融合。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通过主动杆带动搅拌杆转动对搅拌筒内部的吡蚜酮搅拌混合,而拨条随之主动杆转动对暂存框顶部的化学制剂拨动且掉落至吡蚜酮内,暂存框内部的化学制剂重量随之减少,弹簧随之释放压力推动受力片升高,再次将部分化学制剂推出暂存框顶部,通过拨条转动可持续间歇性的掉落,与此同时,主动杆外壁的螺旋片将底层吡蚜酮远离向上输送,且从动导向筒顶部再次掉落,实现横纵向的搅拌,使之对吡蚜酮制备品质更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开立体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组件的剖开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主动杆与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导向筒的立体图。
[0027]图中:100、外壳组件;200、搅拌组件;
[0028]110、搅拌筒;120、支撑架;130、排料管;
[0029]210、主动杆;220、螺旋片;230、导向筒;231、一号缺口;232、二号缺口;240、搅拌杆;250、拨条;260、暂存框;261、受力片;262、弹簧。
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2]一种吡蚜酮制备生产装置,如图1

5所示,包括外壳组件100,外壳组件100包括搅拌筒110,搅拌筒110的外壁固定有支撑架120,搅拌筒110底端设有排料管130,搅拌筒110的内壁装配有搅拌组件200;
[0033]搅拌组件200包括主动杆210、螺旋片220、导向筒230、搅拌杆240、拨条250和暂存框260主动杆210转动连接于外壳组件100内部,导向筒230套接于主动杆210的外侧且与搅拌筒110内壁底端固定,螺旋片220固定于主动杆210的外壁且与导向筒高齐平,导向筒230的顶部开设有两组一号缺口231,导向筒230的底部开设有两组二号缺口232,搅拌杆240固定于主动杆210的外壁且位于导向筒230的上方,暂存框260设于搅拌杆240的上方且与搅拌筒110内壁固定,搅拌组件200还包括受力片261和弹簧262,受力片261滑动连接于暂存框260的内壁,弹簧262固定于受力片261和暂存框260之间,拨条250固定于主动杆210的外壁且底端与暂存框260顶部接触。
[0034]主动杆210转动,外壁的拨条250随之做环形轨迹运动,拨条250对暂存框260顶部的吡蚜酮原料和化学制剂拨动且掉落至搅拌筒110内,暂存框260内部的吡蚜酮原料和化学制剂重量随之减少,弹簧262随之释放压力推动受力片261升高,再次将部分吡蚜酮原料和化学制剂推出暂存框260顶部,通过拨条250转动可持续间歇性的掉落,而搅拌杆240随之主动杆210一同转动,对掉落的吡蚜酮原料和化学制剂搅拌混合,与此通过时,螺旋片220旋转且与导向筒230配合,将吡蚜酮原料和化学制剂搅拌混合料通过二号缺口232进入以及一号缺口231排出,持续将底层的吡蚜酮原料和化学制剂向上输送,且从导向筒230的外壁再次掉落至搅拌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蚜酮制备生产装置,包括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100)包括搅拌筒(110),所述搅拌筒(110)的外壁固定有支撑架(120),所述搅拌筒(110)底端设有排料管(130),所述搅拌筒(110)的内壁装配有搅拌组件(200);搅拌组件(200)包括主动杆(210)、螺旋片(220)、导向筒(230)、搅拌杆(240)、拨条(250)和暂存框(260)所述主动杆(210)转动连接于外壳组件(100)内部,所述导向筒(230)套接于主动杆(210)的外侧且与搅拌筒(110)内壁底端固定,所述螺旋片(220)固定于主动杆(210)的外壁且与导向筒(230)高齐平,所述搅拌杆(240)固定于主动杆(210)的外壁且位于导向筒(230)的上方,所述暂存框(260)设于搅拌杆(240)的上方且与搅拌筒(110)内壁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蚜酮制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杆(210)的输出端延伸出搅拌筒(110)顶部且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搅拌筒(110)的顶部两侧位于暂存框(260)的正上方设有进料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周海军周天宇季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施壮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