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和墙板预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295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和墙板预制系统,脱模装置装置包括第一脱模单元和第二脱模单元;第一脱模单元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一夹具,第一夹具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吊耳,第一夹具的侧壁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槽口,第一槽口沿着第一夹具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脱模单元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二夹具,第二夹具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吊耳,第二夹具的侧壁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二槽口,第二槽口沿着第二夹具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槽口内设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槽口相卡接,多个支撑杆可在第二槽口内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在不增加成本和不影响预制墙板生产方案的前提下,该脱模装置可高效完成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转运作业。转运作业。转运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和墙板预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业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和墙板预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建建筑越来越追求外立面造型设计,衍生出各种外墙线条。装配式预制外墙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外立面朝下生产(反打),可利用设置于预制墙板内立面的斜支撑套筒兼顾墙板脱模起吊,若外立面有复杂线条,则需要额外设置底模来完成线条生产,模具成本增加40%以上;二是外立面朝上生产(正打),则设置于预制墙板内立面的斜支撑套筒贴模台,无法用于脱模起吊,则需在外立面额外设置吊点(至少4个)方可进行墙板脱模,同样需要增加生产成本,且吊点孔洞后期还需要封堵。
[0003]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551706U公开了一种建筑预制墙板的吊装装置,其包括混凝土浇筑的预制墙板,在预制墙板内埋设有一个以上的预埋件,每个预埋件内均设有连接金具,预埋件与连接金具之间卡接,多个连接金具均通过钢丝绳与吊环连接,吊环通过吊钩与主吊索连接;连接金具包括圆柱形的金具主体,在金具主体两端分别设有防脱端和卡接端,卡接端为L形结构,卡接端伸入预埋件内部,并且与预埋件之间紧密卡接,防脱端为直径大于金具主体的圆柱体,防脱端与钢丝绳之间挂接。该技术用于预制墙板的多点水平吊装,需要在预制墙板内设置预埋件,吊装之后需要对预埋件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和墙板预制系统,在不增加成本和不影响预制墙板生产方案的前提下,该装置可高效完成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转运作业。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第一脱模单元和第二脱模单元;所述第一脱模单元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夹具的侧壁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沿着第一夹具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脱模单元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夹具的侧壁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沿着第二夹具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口内设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槽口相卡接,多个所述支撑杆可在第二槽口内沿其长度方向移动。
[0007]该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使用时,将预制墙板的钢筋伸入到第一脱模单元的第一槽口内,并将第一夹具与预制墙板的侧面顶紧。将第二脱模单元的多个支撑杆移动到第二槽口的合适位置,将支撑杆的自由端伸入到预制墙板的套筒内,并将第二夹具与预制墙板的另一侧面顶紧。通过对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进行水平起吊,即可高效完成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转运作业。
[000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口的高度大于20mm。由于预制墙板的竖向钢筋直径一般为18mm~20mm,为便于钢筋能顺利伸入到第一槽口内,第一槽口的高度需大于钢筋的直径。
[000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自由端的外径小于20mm。由于预制墙板的套筒内径一般为20mm~30mm,为便于支撑杆能顺利伸入到套筒内,支撑杆的直径需小于套筒的内径。
[001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口的内表面和支撑杆的自由端上均设有橡胶皮。预制墙板起吊时,墙板自重以及模台吸附力直接作用在钢筋上,装置可能存在滑脱的风险,在第一槽口内表面设置橡胶皮,橡胶皮可增大第一夹具与钢筋之间的摩擦力,确保装置不会滑脱。在支撑杆上包覆橡胶皮,确保支撑杆与套筒内壁软接触,避免损伤套筒。
[001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均是由矩形钢管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
[0012]为满足不同项目不同尺寸预制墙板的脱模起吊作业,确保装置的通用性,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长度均为1.5m~3.5m。
[0013]具体的,所述支撑杆为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一端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第二槽口相卡接。
[0014]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墙板预制系统,包括预制墙板和如上所述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所述预制墙板设置于第一脱模单元和第二脱模单元之间;所述预制墙板的相对两侧端部分别预埋有至少一排钢筋和至少一排套筒,其中所述钢筋相对预制墙板的端面向外延伸;所述钢筋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槽口内,所述支撑杆伸入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分别与所述预制墙板的相对两侧端面相抵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结构简单,装置的使用不影响预制墙板生产方案,解决了预制墙板正打生产和预制内墙斜支撑套筒贴模台生产时无脱模吊点问题,降低了预制墙板的生产成本。
[0017]2、本技术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不受预制墙板厚度、钢筋、套筒数量限制,脱模起吊方便,缩短了预制墙板起模、转运、存放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8]3、本技术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中第二脱模单元的支撑杆在第二槽口内可随意调节,不受套筒间距限制,做到了标准化,提高了装置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中的第一脱模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中的第二脱模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在预制墙板上使用本技术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4为在预制墙板上使用本技术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在图中,1

预制墙板;2

钢筋;3

套筒;4

第一脱模单元;41

第一夹具;42

第一吊耳;43

第一槽口;5

第二脱模单元;51

第二夹具;52

第二吊耳;53

支撑杆;54

第二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包括第一脱模单元4和第二脱模单元5。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脱模单元4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一夹具41,所述第一夹具4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一吊耳42,所述第一夹具41的侧壁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槽口43,所述第一槽口43沿着第一夹具4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槽口43的高度大于20mm,第一槽口43的内表面上设有橡胶皮。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脱模单元5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二夹具51,所述第二夹具5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脱模单元(4)和第二脱模单元(5);所述第一脱模单元(4)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一夹具(41),所述第一夹具(4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吊耳(42),所述第一夹具(41)的侧壁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槽口(43),所述第一槽口(43)沿着第一夹具(4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脱模单元(5)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二夹具(51),所述第二夹具(5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吊耳(52),所述第二夹具(51)的侧壁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二槽口(54),所述第二槽口(54)沿着第二夹具(5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口(54)内设有多个支撑杆(53),所述支撑杆(53)的一端与第二槽口(54)相卡接,多个所述支撑杆(53)可在第二槽口(54)内沿其长度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43)的高度大于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3)自由端的外径小于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水平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东高喜财肖子懿何光华崔桐桐刘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池州长智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