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主轴承组件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60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主轴承组件及压缩机,包括主轴承及主轴承盖;主轴承上设置有主轴承吸气孔,主轴承盖上设置有主轴承盖吸气孔;其中,主轴承盖吸气孔的始端与主轴承盖的外侧端面贯通;主轴承盖吸气孔的末端与主轴承吸气孔的始端连通,主轴承吸气孔的末端用于与压缩机的气缸组件的吸气入口连通;主轴承盖的径向布设有回油孔,回油孔的第一端与主轴承盖吸气孔的内壁贯通,回油孔的第二端与主轴承盖的外圆周面下端贯通,并与低压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轴承盖上设置回油孔或在吸气管上开设回油孔,实现将低压腔内堆积的润滑油液随吸入冷媒气体的流动带回至高压腔,确保了压缩机内泵体组件的稳定供油,进而保证了压缩机的可靠性。了压缩机的可靠性。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主轴承组件及压缩机


[0001]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主轴承组件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滚动活塞式压缩机中,利用分隔板将壳体内腔分隔为低压腔和高压腔,并在分隔板上设置吸气通道,低压腔内的低压冷媒穿过分隔板上的吸气通道进入泵体组件的工作腔中,压缩后形成的高压冷媒经高压腔排出;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压缩机及具有其的车辆”(申请号为:CN201710054923.9)。
[0003]其中,随着压缩机的运行,高压腔内的润滑油液将进入并堆积到低压腔;由于在分隔板上吸气通道水平高度以下的区域堆积大量的润滑油液,无法返回至高压腔,造成高压腔内冷冻油池中润滑油液的油量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主轴承组件及压缩机,以解决在分隔板上吸气通道水平高度以下的区域堆积大量的润滑油液,无法返回至高压腔,造成高压腔内冷冻油池中润滑油液的油量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主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承(36)及主轴承盖(37);所述主轴承(36)的外侧套设有分隔法兰盘(361),所述分隔法兰盘(361)的内圈与所述主轴承(36)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法兰盘(361)的外圈用于与压缩机的壳体相连;其中,所述分隔法兰盘(361),用于将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腔分隔为低压腔和高压腔,所述高压腔内设置有冷冻油池;所述主轴承(36)的第一端面与所述主轴承盖(37)的内侧端面相连,所述主轴承(36)的第二端面用于与压缩机的气缸组件相连;所述主轴承(36)上设置有主轴承吸气孔(360),所述主轴承盖(37)上设置有主轴承盖吸气孔(370);其中,所述主轴承盖吸气孔(370)的始端与所述主轴承盖(37)的外侧端面贯通,并与所述低压腔连通;所述主轴承盖吸气孔(370)的末端与所述主轴承吸气孔(360)的始端连通,所述主轴承吸气孔(360)的末端用于与所述压缩机的气缸组件的吸气入口连通;所述主轴承盖(37)的径向布设有回油孔(391),所述回油孔(391)的第一端与所述主轴承盖吸气孔(370)的内壁贯通,所述回油孔(391)的第二端与所述主轴承盖(37)的外圆周面下端贯通,并与所述低压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主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盖吸气孔(370)沿所述主轴承盖(37)的轴向布设,所述回油孔(391)靠近主轴承盖吸气孔(370)的末端一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主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盖吸气孔(370)采用L型侧向吸气孔(3701);其中,所述L型侧向吸气孔(3701)包括第一吸气段和第二吸气段;所述第一吸气段与所述主轴承盖(37)的端面平行,且靠近所述主轴承盖(37)的外侧端面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吸气段沿所述主轴承盖(37)的轴向布设,且靠近所述主轴承盖(37)的内侧端面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吸气段的入口与所述主轴承盖(37)的外圆周面贯通,所述第一吸气段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吸气段的出口与所述主轴承盖(37)的内侧端面贯通,并与所述主轴承吸气孔(360)的始端连通;其中,所述回油孔(391)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段与所述第二吸气段的拐弯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爱娟孙民许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