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防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240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防水施工方法,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个首位相连的钢板桩,钢板桩均包括一板主体,沿板状基坑支护结构的长度方向,板主体的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一锁合部,另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二锁合部,相邻两个钢板桩中的一个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与另一钢板桩的第二锁合部相互卡合,且卡合后的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的中间围合形成有四周封闭的隔水腔,隔水腔内部适于填充密封防水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相邻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相互卡合连接后形成的隔水腔,并在形成的隔水腔中填充密封防水材料,既可提高钢板桩的连接强度,又能延长渗水渗径,进一步提高板桩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水效果。高板桩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水效果。高板桩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防水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止水帷幕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防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结构通常用于基坑开挖之前的边缘围护,从而降低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侧壁坍塌的风险。近年来,止水帷幕被应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工程、风险管控中,用于防止修复区域的污染物随地下水流向场区外扩散引起周边污染,或是防止场区外地下水流入场地内影响修复效果。
[0003]钢板桩作为一种板式支护结构,是一种带锁扣或钳口的热轧或冷弯型钢,打入土壤后靠锁扣或钳口相互连接咬合,形成连续的钢板桩维护墙,用来挡土或挡水,具有施工快捷、基坑施工结束后可拔出钢板桩以循环利用的优点,在水利、交通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于钢板桩在生产加工可能存在误差或施工过程中发生弯折,相邻钢板桩的锁扣在扣合完后会出现空隙,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或污染水会从这些空隙渗入到基坑内部,防水或防污染效果差。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防水施工方法,以提高板桩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水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防水施工方法,以提高板桩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水能力。
[0006]为此,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桩基坑支护结构,该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个首位相连的钢板桩,所述钢板桩均包括一板主体,沿所述板状基坑支护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板主体的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一锁合部,另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二锁合部,相邻两个钢板桩中的一个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与另一钢板桩的第二锁合部相互卡合,且卡合后的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的中间围合形成有四周封闭的隔水腔,所述隔水腔内部适于填充密封防水材料。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锁合部上形成有锁合槽和/或卡勾部,所述第二锁合部上对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锁合部相配合的卡勾部和/或锁合槽;
[0008]相邻两个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通过所述锁合槽与卡勾部的卡勾配合实现两者间的锁合。
[0009]可选地,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均由所述板主体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所述隔水腔由所述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共同围合而成。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锁合部为端部与板主体之间具有预设间隙的卷边结构,所述间隙形成的间隔空间构成所述锁合槽;所述第二锁合部的端部设置有所述卡勾部,所述卡勾部适于插塞到所述锁合槽内并卡勾在所述第一锁合部的端部边沿上;
[0011]所述隔水腔由所述第一锁合部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锁合部的卡勾部共同围合而成。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锁合部为所述板主体的一侧边缘向内翻卷形成的卷边结构,所述第二锁合部为所述板主体的另一侧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弧形勾状结构;
[0013]所述第二锁合部包括内壁形状与所述第一锁合部的外壁形状相匹配的弧形锁合主体,所述弧形锁合主体环抱在所述第一锁合部的外周,所述卡勾部为所述弧形锁合主体的边缘向内翻折形成的弯折边。
[0014]所述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分别包括板主体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弧形壁、以及第一弧形壁反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弧形壁;
[0015]所述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的第二弧形壁的自由端分别形成所述卡勾部;所述第一锁合部的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的折弯夹角处以及第二锁合部的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的折弯夹角处分别形成所述锁合槽;
[0016]所述第一锁合部的第二弧形壁伸入至所述第二锁合部内且端部抵接限位与第二锁合部内形成的锁合槽内;所述第二锁合部的第二弧形壁伸入至所述第一锁合部内且端部抵接限位于第一锁合部内形成的锁合槽内;
[0017]所述第一锁合部的第二弧形壁以及第二锁合槽的第二弧形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隔水腔。
[0018]可选地,同一个所述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中的一个向上弯折延伸,另一个向下弯折延伸;
[0019]所述第二弧形壁上形成有适于支撑贴合在相邻的钢板桩的第一弧形壁内壁的弧形支撑段,相邻两个所述钢板桩中任一锁合部上第二弧形壁的弧形支撑段的外壁形状与另一锁合部上第一弧形壁的内壁形状相匹配。
[0020]所述第一锁合部为所述板主体的一侧边缘向外翻卷形成的卷边结构,所述第一锁合部的端部边缘与所述板主体之间形成有开口;
[0021]所述第二锁合部为所述板主体的另一侧边缘向外延伸预设长度后反向弯折形成的U形结构,U形的第二锁合部的内腔构成所述锁合槽;
[0022]所述卡勾部为第一锁合部的端部向靠近所述板主体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卡勾边;相邻两个钢板桩中的一个钢板桩的第二锁合部由所述开口插入到另一个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内,所述另一个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的卡勾部适于卡勾到所述第二锁合部的锁合槽内;
[0023]所述隔水腔由所述第一锁合部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锁合部共同围合形成。
[0024]可选地,所述的板桩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
[0025]刮板,沿板状基坑支护结构的宽度方向,所述刮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合部的一端,在将相邻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进行锁合时,所述刮板用于将所述隔水腔内的土壤从隔水腔中挤出。
[002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板桩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水施工方法,所述防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将钢板桩打入到土体内部,使得相邻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相互锁合,且相邻钢板桩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之间形成隔水腔;
[0028]清理隔水腔内的土壤,并用水冲洗所述隔水腔的内壁;
[0029]向所述隔水腔内填充密封防水材料。
[003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1]1.本专利技术中,在钢板桩上设置有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使得相邻钢板桩连接后能够在连接位置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隔水腔,并在形成的隔水腔中填充密封防水材料,既提高了钢板桩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也延长了渗水渗径,提高了板桩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水效果;在形成的隔水腔中设置密封防水材料,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0032]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钢板桩上第一锁合部由于呈具有间隔空间的卷边结构而没有形成完整的闭合空间,且所留的预设间隙位于第一锁合部的端面与相对的板主体内壁面之间,依次打入土中的相邻两个钢板桩在拼接卡合过程中,后入土钢板桩上的第一锁合部的间隔空间与先入土钢板桩上第二锁合部的卡勾部配合,使得间隔空间被卡勾部占据,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钢板桩的拼接锁合。
[0033]本实施例中,锁合槽比卡勾部的宽度尺寸要小一些,两者之间过盈配合,如此在钢板桩施工完成后,第一锁合部上的开口会紧紧咬合住与其配合的第二锁合部上的卡勾部,使得围合而成的隔水腔周向密封性强,不易漏水,能有效防止地下水或污染水渗漏。
[0034]3.本专利技术中的漏水路径不是大开的,同时连接处咬合段有一定长度增加了漏水路径长度,即使漏水路径两侧钢板桩连接不是很紧密,土壤也难以通过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均包括一板主体(1),沿所述板桩基坑支护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板主体(1)的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一锁合部(2),另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二锁合部(3),相邻两个钢板桩中的一个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2)和另一个钢板桩的第二锁合部(3)相互卡合,且卡合后的第一锁合部(2)和第二锁合部(3)的中间围合形成有四周封闭的隔水腔(4),所述隔水腔(4)内部适于填充密封防水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2)上形成有锁合槽(5)和/或卡勾部(6),所述第二锁合部(3)上对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锁合部(2)相配合的卡勾部(6)和/或锁合槽(5);相邻两个钢板桩的第一锁合部(2)与第二锁合部(3)通过所述锁合槽(5)与卡勾部(6)的卡勾配合实现两者间的锁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锁合部(2)和第二锁合部(3)均由所述板主体(1)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所述隔水腔(4)由所述第一锁合部(2)和第二锁合部(3)共同围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2)为端部与板主体(1)之间具有预设间隙的卷边结构,所述间隙形成的间隔空间构成所述锁合槽(5);所述第二锁合部(3)的端部设置有所述卡勾部(6),所述卡勾部(6)适于插塞到所述锁合槽(5)内并卡勾在所述第一锁合部(2)的端部边沿上;所述隔水腔(4)由所述第一锁合部(2)的内壁以及第二锁合部(3)的卡勾部(6)共同围合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2)为所述板主体(1)的一侧边缘向内翻卷形成的卷边结构,所述第二锁合部(3)为所述板主体(1)的另一侧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弧形勾状结构;所述第二锁合部(3)包括内壁形状与所述第一锁合部(2)的外壁形状相匹配的弧形锁合主体,所述弧形锁合主体环抱在所述第一锁合部(2)的外周,所述卡勾部(6)为所述弧形锁合主体的边缘向内翻折形成的弯折边。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2)和第二锁合部(3)分别包括板主体(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弧形壁(71)以及第一弧形壁(71)反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弧形壁(72);所述第一锁合部(2)和第二锁合部(3)的第二弧形壁(72)的自由端分别形成所述卡勾部(6);所述第一锁合部(2)的第一弧形壁(71)和第二弧形壁(72)的折弯夹角处以及第二锁合部(3)的第一弧形壁(71)和第二弧形壁(72)的折弯夹角处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云霄李书鹏郭丽莉杨乐巍李博莎莉王勇张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