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233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涉及基坑边坡水土流失防护技术领域,包括:桩体;反力减压组件包括支撑袋、单向透水膜和填充物,支撑袋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桩体的外侧接触,单向透水膜粘贴在支撑袋的内侧,支撑袋内填充有填充物;吸水传力组件包括橡胶软管、弹簧和过滤件,橡胶软管的一端与支撑袋连接,橡胶软管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和过滤件;集水组件包括集水管、导流管和集水箱,集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桩体可拆卸连接,橡胶软管远离支撑袋的一端与集水管连通,集水管与集水箱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充分利用桩体传力,且传力路径明确,能够有效防止桩间水土流失,确保基坑稳定性,施工便捷,材料获取容易、可重复利用。可重复利用。可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边坡水土流失防护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边坡支护中,支护桩桩间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在水渗漏作用及土压力作用下,造成水土流失,基坑边坡可能会发生土体被掏空的现象,导致支护桩受力条件发生改变,从而造成基坑坍塌事故。目前,防止支护桩桩间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包括:注浆法,堆载反压法,引流法等,这些方法造价高,施工不便,或者环境适成污染,或者防护效果不明显。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的防护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之一,防止桩间水土流失,确保基坑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包括:桩体;反力减压组件,所述反力减压组件包括支撑袋、单向透水膜和填充物,所述支撑袋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桩体的外侧接触,所述单向透水膜粘贴在所述支撑袋的内侧,所述支撑袋内填充有所述填充物;吸水传力组件,所述吸水传力组件包括橡胶软管、弹簧和过滤件,所述橡胶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袋的内部连通,所述橡胶软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弹簧和过滤件;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管、导流管和集水箱,所述集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桩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橡胶软管远离所述支撑袋的一端与所述集水管连通,所述集水管与所述集水箱通过所述导流管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软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橡胶软管沿所述集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袋和集水管均设有多个,所述集水管与所述支撑袋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支撑袋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设置,相邻所述集水管之间通过所述导流管连通,最低处的所述集水管与所述集水箱通过所述导流管连通。
[0008]进一步地,该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还包括压电陶瓷片,所述压电陶瓷片上设有通孔,所述压电陶瓷片设置在所述橡胶软管的内部,且所述压电陶瓷片的一侧与所述支撑袋接触,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另一侧与所述弹簧接触,所述压电陶瓷片与外界的检测设备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卡扣与所述桩体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软管的内部通过设置在所述集水管上的汇水孔与所述集水管的内部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管为弧形结构,所述集水管的两端低于中间部分,所述集水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导流管与所述集水箱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破碎混凝土颗粒和尾矿砂的混合物,所述过滤件为木质纤维球。
[001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通过在相邻桩体之间设置有支撑袋和集水管,集水管和支撑袋通过橡胶软管连通,支撑袋能够对桩体外的水土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当支撑袋内含水量较大时,能够通过橡胶软管将支撑袋中水经过滤件过滤并导向至集水管内,最终收集到集水箱内,便于后期使用,同时橡胶软管内的弹簧能够给支撑袋提供支撑力,防止支撑袋处于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坍塌,该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能充分利用桩体传力,且传力路径明确,能够有效防止桩间水土流失,确保基坑稳定性,施工便捷,材料获取容易、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袋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橡胶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橡胶软管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为支撑袋;2为单向透水膜;3为破碎混凝土颗粒;4为尾矿砂;5为管接口;6为压电陶瓷片;7为弹簧;8为橡胶软管;9为桩体;10为过滤件;11为集水管;12为汇水孔;13为卡扣;14为导流管;15为集水箱;16为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参见图1

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包括:桩体9、反力减压组件、吸水传力组件和集水组件。
[0019]其中,桩体9沿基坑的内壁间隔设置有一周,桩体9为混凝土桩。
[0020]反力减压组件包括支撑袋1、单向透水膜2和填充物,支撑袋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桩体9的外侧接触,单向透水膜2粘贴在支撑袋1的内侧,支撑袋1内填充有填充物;吸水传力组件包括橡胶软管8、弹簧7和过滤件10,橡胶软管8的一端与支撑袋的内部1连通,橡胶软管8的内部设置有弹簧7和过滤件10;集水组件包括集水管11、导流管14和集水箱15,集水管1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桩体9可拆卸连接,橡胶软管8远离支撑袋1的一端与集水管11连通,集水管11与集水箱15通过导流管14连通。
[0021]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袋1采用尼龙材质的编织袋,支撑袋1的长度可以根据相邻桩体9之间的距离具体选择,支撑袋1的两端能够伸到桩体9的中间部位,使得桩体9能够对支撑袋1起到支撑作用,将支撑袋1挡在桩体9的外侧,集水管11固定在桩体9的内侧,集水管11和支撑袋1通过橡胶软管8连接,支撑袋1上设置有管接口5,橡胶软管8与管接口5可拆卸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橡胶软管8靠近支撑袋1的一端设置有吸水触角,能够将支撑袋1内的水吸附到橡胶软管8的内部,单向透水膜2设置使得雨水只能从支撑袋1的外部进入至支撑袋1的内部,由于橡胶软管8与支撑袋1连接的一端依次贯穿支撑袋1和单向透水膜2,使得支撑袋1内的水只能从橡胶软管8与支撑袋1连接的位置流出,进而将支撑袋1内的水通过橡胶软管8导流至集水管11内,并最终汇集到集水箱15内,集水箱15上设置有排水口16,能够将集水箱15内所收集的水顺利排出,过滤件10的设置能够对水起到净化作用。
[002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橡胶软管8设有多个,多个橡胶软管8沿集水管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每个支撑袋1和集水管11之间设置有多个橡胶软管8,每个橡胶软管8内均设置有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反力减压组件,所述反力减压组件包括支撑袋、单向透水膜和填充物,所述支撑袋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桩体的外侧接触,所述单向透水膜粘贴在所述支撑袋的内侧,所述支撑袋内填充有所述填充物;吸水传力组件,所述吸水传力组件包括橡胶软管、弹簧和过滤件,所述橡胶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袋的内部连通,所述橡胶软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弹簧和过滤件;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管、导流管和集水箱,所述集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桩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橡胶软管远离所述支撑袋的一端与所述集水管连通,所述集水管与所述集水箱通过所述导流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软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橡胶软管沿所述集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桩桩间局部水土流失集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袋和集水管均设有多个,所述集水管与所述支撑袋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支撑袋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设置,相邻所述集水管之间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张云郭连军田冬霞刘萍郎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河北追寻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