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074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基坑的周边进行两排内外分布的支护桩施工;S2:在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上进行外层冠梁施工;S3:在位于内侧的所述支护桩上进行内层冠梁施工,在所述内层冠梁施工的同时在所述外层冠梁和所述内层冠梁之间进行多个加腋墙施工,将所述加腋墙的一端与所述外层冠梁连接,所述加腋墙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层冠梁连接。该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外层冠梁和内层冠梁之间设置多个加腋墙,能够优化支护桩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进一步提高狭小空间的场地利用率,减少对周边建筑物及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地铁车站、铁路客站、明挖隧道、市政广场、桥梁基础等各类大型工程日益增多,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深基坑工程大部分位于已建建筑物、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线分布密集的城区,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十分敏感。如何提高基坑支护技术是进行基坑支护的难点和重中之重,还因城中闹市区场地狭小,安全文明施工、绿色施工要求高等特点,又对建筑业基坑支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支护结构有原状土放坡、土钉支护、锚喷支护、钢板桩支护和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在实际施工中,可采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支护结构组合施工。而对于深基坑工程,周边距离建筑物越来越近,场地也越来越狭小,基坑支护如原状土放坡、土钉支护和锚喷支护则不能在深基坑中施工;钢板桩和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费用较高。
[0004]因此,需要一种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以提高狭小空间的场地利用率,减少对周边建筑物及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的费用。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在基坑的周边进行两排内外分布的支护桩施工;
[0009]S2:在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上进行外层冠梁施工;
[0010]S3:在位于内侧的所述支护桩上进行内层冠梁施工,在所述内层冠梁施工的同时在所述外层冠梁和所述内层冠梁之间进行多个加腋墙施工,将所述加腋墙的一端与所述外层冠梁连接,所述加腋墙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层冠梁连接。
[0011]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0012]S2

1,进行第一次土方开挖,并将所述基坑开挖至所述外层冠梁的底标高;
[0013]S2

2,在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上进行外层冠梁钢筋绑扎和搭设外层冠梁模板;
[0014]S2

3,在所述外层冠梁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
[0015]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6]S3

1,进行第二次土方开挖,并将所述基坑开挖至所述内层冠梁的底标高;
[0017]S3

2,在位于内侧的所述支护桩上进行内层冠梁钢筋绑扎、搭设相互连通的内层冠梁模板和加腋墙模板;
[0018]S3

3,在所述内层冠梁模板内以及所述加腋墙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
[001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外层冠梁模板包括外层底模板和两组外层侧模板,步骤
S2

2中搭设所述外层冠梁模板具体为:将所述外层底模板设置于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上,且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的顶端突出所述外层底模板,两组所述外层侧模板设置于所述外层底模板的两侧。
[0020]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内层冠梁模板包括内层底模板和两组内层侧模板,步骤S3

2中搭设所述内层冠梁模板具体为:将所述内层底模板设置于位于内侧的所述支护桩上,且位于内侧的所述支护桩的顶端突出所述内层底模板,然后将两组所述内层侧模板搭设于所述内层底模板的两侧;
[0021]所述加腋墙模板包括两个三角模板,步骤S3

2中搭设所述加腋墙模板具体为:将两个所述三角模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内层底模板上,且使所述三角模板一端抵接所述外层冠梁和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另一端连接于靠近所述外层冠梁一侧的所述内层侧模板,且两个所述三角模板之间的空隙与两组所述内层侧模板之间的空隙连通。
[0022]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三角模板连接于所述内层冠梁的一端设置有直角缺口,使所述直角缺口的竖直面与所述内层侧模板连接,所述直角缺口的横平面架设于所述内层侧模板的顶端。
[0023]作为一种可选方案,两侧的所述外层侧模板的顶端和两侧的所述内层侧模板的顶端均分别采用设置有倒U形的多个第一木枋卡固,中部位置均分别采用多个通丝螺杆加固。
[0024]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木枋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800mm;相邻的两个所述通丝螺杆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800mm。
[0025]作为一种可选方案,两个所述三角模板的上斜端面设置有倾斜模板,所述倾斜模板设置有振捣口。
[0026]作为一种可选方案,两个所述三角模板相背的外侧面均设置有第二木枋和双钢管,将两侧的所述第二木枋分别与两个所述三角模板贴靠,再将两侧所述双钢管采用对拉螺杆相互拉紧固定并压紧两侧的所述第二木枋。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在外侧的支护桩上进行外层冠梁施工,在内侧的支护桩上进行内层冠梁施工,且在外层冠梁和内层冠梁之间绕基坑的周边间隔设置多个加腋墙,加腋墙的两端分别连接外层冠梁和内层冠梁。该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外层冠梁和内层冠梁之间设置多个加腋墙,能够优化支护桩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进一步提高狭小空间的场地利用率,减少对周边建筑物及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视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俯视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三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支护桩;2、外层冠梁;3、内层冠梁;4、加腋墙;41、竖直面;42、横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基坑的周边进行两排内外分布的支护桩(1)施工;S2:在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1)上进行外层冠梁(2)施工;S3:在位于内侧的所述支护桩(1)上进行内层冠梁(3)施工,在所述内层冠梁(3)施工的同时在所述外层冠梁(2)和所述内层冠梁(3)之间进行多个加腋墙(4)施工,将所述加腋墙(4)的一端与所述外层冠梁(2)连接,所述加腋墙(4)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层冠梁(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S2

1,进行第一次土方开挖,并将所述基坑开挖至所述外层冠梁(2)的底标高;S2

2,在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1)上进行外层冠梁钢筋绑扎和搭设外层冠梁模板;S2

3,在所述外层冠梁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3

1,进行第二次土方开挖,并将所述基坑开挖至所述内层冠梁(3)的底标高;S3

2,在位于内侧的所述支护桩(1)上进行内层冠梁钢筋绑扎、搭设相互连通的内层冠梁模板和加腋墙模板;S3

3,在所述内层冠梁模板内以及所述加腋墙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冠梁模板包括外层底模板和两组外层侧模板,步骤S2

2中搭设所述外层冠梁模板具体为:将所述外层底模板设置于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1)上,且位于外侧的所述支护桩(1)的顶端突出所述外层底模板,两组所述外层侧模板设置于所述外层底模板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狭小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博苏广伟曾波陈昊王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